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学   7篇
  2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23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选取均匀分布在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48对SSR引物,对28份我国杂交水稻主要不育系进行了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在所分析的48个位点中,多态性位点41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为85.4%;每1个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3.5,变幅2~6个;平均基因多样性指数(He)和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PIC)分别为0.40和0.36。AMOVA分析表明,不育系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各选育时期内,时期间的遗传变异仅占总变异的3.3%,且未达到显著水平。基于模型的遗传结构分析表明,我国三系杂交稻主要不育系多数含有相近血缘,背景单一。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水稻主栽品种SSR多样性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7,自引:7,他引:30  
采用40个SSR标记,比较分析了151份20世纪50年代(78份)和近10年(73份)我国常规稻主栽品种的遗传差异,发现有39个标记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共检测到213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2~11个,平均5.5个;平均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649,范围在0.309(RM174)~0.869(RM418)。籼粳亚种间SSR多样性差异明显,籼稻平均等位基因数(Na)和Nei基因多样性指数(Na = 4.4,He = 0.458)均高于粳稻品种(Na = 4.0,He = 0.395)。比较了78份20世纪50年代与73份近10年水稻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籼、粳亚种表现出相近的变化趋势,即Nei多样性指数和等位基因数20世纪50年代主栽品种高于近10年的。虽然Nei基因多样性指数的变化并不显著(籼稻:z= 1.471,P=0.141;粳稻:z= 1.932,P=0.053),但等位基因数目的变化达到显著水平(籼稻:z= 2.677,P=0.007;粳稻:z= 3.441,P=0.001)。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遗传变异绝大部分存在于两时期内,尽管时期间平均贡献的遗传变异仅占1.9%,但仍然达到5%的显著水平;籼、粳亚种两时期间平均贡献的遗传变异高于整个分析样本,分别为5.0%和8.2%;籼、粳亚种不同位点的遗传分化程度也各不相同,籼稻和粳稻品种分别有13个(占33.3%)和11个(占28.2%)SSR位点的等位基因在两时期间差异显著,而其余位点的遗传变异则是因时期内品种间的差异引起的。研究表明近10年我国常规稻主栽品种丢失了一部分等位基因,水稻育种仍应加强更广泛的种质亲本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不同地理来源旱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38对SSR引物对144份不同地理来源的旱稻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37个等位变异,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3.6个,等位变异范围2~9。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e)在0.440(RM162)~0.854(RM335)之间,平均0.598。旱稻种质资源亚种间SSR多样性差异明显,籼稻的等位基因数目和Nei基因多样性指数(Na = 3.5,He = 0.558)明显高于粳稻(Na = 3.2,He = 0.415)。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以亚洲最高,非洲最低,亚洲其他(He = 0.594)>中国(He = 0.593)>南美(He = 0.545)>非洲(He = 0.512)。AMOVA分析表明,旱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亚种内(占总变异的76.3%),亚种间遗传分化极显著。系统聚类能较好地区分籼粳亚种,但不能区分地理组。旱稻种质资源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水稻节水抗旱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稻瘟菌的育性及其交配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来自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标准菌株 2 539W(MAT1- 1)和 6 0 2 3(MAT1- 2 )对福建省长期保存的 118个稻瘟菌株进行了育性和交配型的测定 .结果表明 ,经长期保存的菌株仍具有性生殖能力 ,其可育菌株率为32 .2 % ,可育菌株的交配型均为 MAT1- 1.研究结果还表明稻瘟菌育性与其致病稳定性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袁筱萍  沈瑛 《植物保护》2000,26(4):19-20
1997~1999年共鉴定来自全国14个省、市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育成的水稻新品种(系)248份。通过人工接种鉴定 ,筛选出七银占、两优5189、中鉴961、中组73、浙大 72 4、银朝占 ,对白叶枯病抗性较为稳定 ,可供育种和生产部门选用  相似文献   
16.
杂交稻混合种植利用多基因抗性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部分粳稻品种(系)对白叶枯病抗病谱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35份经初、复筛鉴定后的新品系、浙江省大面积推广种植的粳稻品种,以及从外省征集的部分品种(系)及新抗源进行了抗白叶枯病谱的测定,结合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从中推荐2个抗源材料和5个抗病谱较广的品种(系),供育种和生产部门直接或间接利用。  相似文献   
18.
水稻外引品种(系)抗稻瘟病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1~1995年共鉴定由国际水稻所提供的国际稻瘟病圃材料1235份。通过苗期人工接种和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筛选出IR13761-11-3、IR18349-22-1-2-1-1、IR387、GIZA175、MILYANG95、水源3556份抗性较为稳定的材料,可供育种和生产部门选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部分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谱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10省6群16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对10省29个研究所提供的318个水稻品种(系)进行测定,提出加农Si-Pi661020、81005等19个抗性品种(系)可作杂交亲本利用,对其中经济性状较好的品种(系)可根据各省当地小种的出现频率和分布情况,在较大范围内种植。 本试验选用我国近年分离的16个稻瘟菌生理小种,对318个有希望的水稻品种(系)进行了苗期抗稻瘟病谱测定和田间人工接种、自然诱发3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的鉴定,为全面评价供测品种(系)的抗病性提供依据[2]。现将试验的方法和结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旱221(双头农虎/巴西陆稻)是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而成的旱稻新品种,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本文简要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