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7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4篇
综合类   74篇
农作物   5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2.5%三氟氯氰菊酯水乳剂在绞股蓝上的残留动态。绞股蓝样品用丙酮和石油醚提取,毛细管柱分离,ECD检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三氟氯氰菊酯的最小检测限为5×10-12g,在绞股蓝上的最低检测浓度为8×10-3mg/kg;三氟氯氰菊酯在绞股蓝上的半衰期约为5d,喷药30d后,在绞股蓝上的最终残留量未检出。  相似文献   
102.
为了生产可可壮苗、提高种子收获质量。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可可育苗试验,观察可可幼苗前期生长规律。并利用SAS软件对可可果实农艺性状间及其与发芽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可可种子发芽率。叶长、苗高生长变化均呈“慢-快-慢”的规律,叶长、苗高生长曲线基本呈“S”形;(2)各性状变异系数在6.35%-35.02%之间。其中单果重、果壳厚、单果种子重、种子单粒重、单粒厚等性状变异系数大,在遗传上选择空间大;而果茎围、种子单粒长和单粒宽变异系数小,在遗传上选择空间小;(3)粒长/粒厚、粒宽/粒厚与种子发芽数量和发芽率呈显著正相关;单果重、果壳重、单粒厚与发芽数量和发芽率呈显著负相关;(4)单果重、果壳重、单粒宽、单粒厚与幼苗生长前期关系密切,且随着天数增加,相关系数逐渐变小。选择单果较重、单粒较重、单粒较宽和单粒较厚的种子对保证可可种子发芽率及前期幼苗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3.
海南椰子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海南椰子主要病虫害的为害症状及其防治方法,以促进海南百万亩椰林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04.
以椰子灰斑病菌(Pestalotiopsis palmarum Cooke)、棕榈疫霉菌(Phytophthora palmivora)和霸王榈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sp)为指示菌,采用对峙培养法和抑菌圈法,从椰园土壤中筛选到8株具有明显拮抗效果的放线菌,菌株抗菌谱较广,对椰子灰斑病菌、棕榈疫霉菌和霸王榈炭疽病菌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其中1-1、14.1和WN3-20-1 3株菌株发酵液对3株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5.
【研究目的】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是海南地区重要的检疫性害虫,主要危害椰子(Cocos nucifera)、槟榔(Areca catechu)、油棕(Elaeis guineensis)、海枣(Phoenix dactylifera)、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等16种棕榈科植物。椰心叶甲自2003年在昌江首次发现以来,曾给该地区棕榈产业造成了严重威胁。随着防治力度增强,该虫的危害和扩散得到了显著控制。但因近年来椰心叶甲的危害减轻,防治力度也逐渐降低,目前椰心叶甲作为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在昌江地区是否存在再次扩散风险,需重新评估。【方法】本文采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方法(PRA),从分布和寄主、潜在的危害性和经济影响、定植扩散风险、危险性管理难度等方面对椰心叶甲危害风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结果显示椰心叶甲在海南省昌江县的风险值R=1.84 ,属于中度危险性有害生物,建议加强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06.
为探讨利用昆虫病原线虫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防治红棕象甲的可行性,在室内研究了该线虫对红棕象甲幼虫的致死效果和毒力水平。采用微量点滴法测试线虫不同施药剂量和施药时间对红棕象甲3龄幼虫的致病效果,并观察处理后红棕象甲幼虫的形态学特征变化。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对红棕象甲具有一定的致死作用,随着线虫接种剂量的增加,红棕象甲死亡率增加;毒力测定结果显示,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红棕象甲幼虫的LD50呈现降低的趋势,同时随线虫接种剂量的提高,LT50逐渐缩短;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红棕象甲幼虫被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感染后,虫体呈现出僵硬皱缩、体色变褐、身体肿胀直至最后虫体腐烂、线虫游离而出的现象。实验结果表明,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对红棕象甲低龄幼虫具有一定的防控潜力。  相似文献   
107.
108.
20种热带植物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产卵驱避和拒食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测定20种热带植物提取物对小菜蛾实验种群的产卵驱避和拒食作用。结果表明:含羞草、腰果、菠萝蜜、油梨、人心果、飞机草6种提取物有较好的拒食活性,其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拒食率均达40%以上;在选择性试验中,菠萝蜜、含羞草、腰果3种提取物有较好的产卵驱避作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均低于0.4;在非选择性试验中,菠萝蜜、含羞草、人心果、腰果4种提取物有较好的产卵驱避作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均低于0.02。  相似文献   
109.
在油棕传粉象甲人工饲养过程中,原有的成虫饲养装置存在2点突出问题。改进成虫饲养装置并比较改进后的饲养效果,发现改进后的油棕传粉象甲成虫饲养装置的人工饲养效率显明提高,为油棕传粉象甲规模饲养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筛选对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为由可可毛色二孢菌引起的槟榔根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菌种资源及指导。【方法】以海南发病槟榔园健康槟榔根组织及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匀浆法和平板稀释梯度培养法分别分离槟榔根内生细菌及根际土壤中的细菌,应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可可毛色二孢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平板对峙法测定拮抗菌株菌液对3种槟榔根部病害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 (Fusarium oxysporum)、奇异根串珠霉菌 (Thielaviopsis paradoxa)和可可毛色二孢菌的抑制作用;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拮抗菌株进行鉴定;采用盆栽试验初步验证拮抗菌株对由可可毛色二孢菌引起的槟榔根腐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单因素变化试验等筛选拮抗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结果】经平板对峙法筛选出5株拮抗作用较强的菌株,其中菌株wrj-2-5的抑菌率最高,为74.07%;菌株wrj-2-5菌液对可可毛色二孢菌、尖刀镰刀菌和奇异根串珠霉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均在70.00%以上。综合菌株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分析结果,将菌株wrj-2-5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wrj-2-5对可可毛色二孢菌引起的槟榔根腐病具有较好的防病作用,对照组发病率为60.00%,试验组长势正常未发病。拮抗菌wrj-2-5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酵母浸粉1.5 g、葡萄糖1.5 g、 MgSO4·7H2O 0.2 g、水100 mL;最佳发酵条件为转速240 r/min、培养温度28 ℃、培养时间36 h、初始培养基pH 6、初始接种量8%。【结论】菌株wrj-2-5为铜绿假单胞菌,其对可可毛色二孢菌、尖孢镰刀菌和奇异根串珠霉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由可可毛色二孢菌引起的槟榔根腐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研制槟榔根腐病生防菌剂的候选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