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2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0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2006年12月26日上午,由广西区监理总站赖永裕站长,带领的安全检查团一行8人,到柳江县农机监理站进行安全检查。  相似文献   
52.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机监理执法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农业事业的发展,最近,柳江县农机监理站进行工作作风整顿。该站针对廉政问题,进行自查,查工作作风是否过硬?办事效率是否高?群众是否满意?查找在办理农机监理业务中有否向机手卡、拿、吃、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现象。在自查的基础上,该站制订了改进措施。一是改进工作作风。杜绝出现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树立热情为机手服务的思想。二是合理分工。为避免在办理农机监理业务中发生以权谋私的现象,做到廉洁奉公,该站在工作上进行合理分工,不能一人一手包办…  相似文献   
53.
【目的】开展野酿2号两性花毛葡萄品种二次结果技术研究,为毛葡萄科学合理修剪生产二次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野酿2号毛葡萄夏芽、冬芽副梢进行二次结果试验,调查冬芽副梢成花与主梢节位和枝条粗度关系,并对一、二次果产量、品质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冬芽副梢成花能力及结果性状优于夏芽副梢;修剪时间选择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主梢粗度大于1.0 cm、节位7~12节抽生的冬芽其萌芽、成花及结实能力均较强;二次果高糖高酸、风味较浓,具备酿造优质葡萄酒的特性。【结论】6月下旬至7月中旬选择粗度大于1.0 cm的主梢,保留7~12节进行修剪,促使冬芽副梢结果,能获得高产、优质的二次果。  相似文献   
54.
[目的]分析毛葡萄施用氮、磷、钾肥增产优质效应和筛选最佳配方,为毛葡萄生产施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3414”完全实施方案(N、P2O5、K2O三者2水平的施用量分别为:100.20、114.30和108.90 kg/ha),测定毛葡萄野酿2号的产量及品质,并对肥料及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在土壤速效N含量为196 mg/kg、速效K含量为414 mg/kg的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毛葡萄产量促进作用较高的施肥处理组合依次为:N2P2K0 (28122.62 kg/ha)>N0P2K2(27819.57 kg/ha)>N1P1K2(25940.69 kg/ha)>N2P0K2(24849.73 kg/ha);P肥对产量影响不显著;N、K肥对毛葡萄有交互作用,N0P2K2的产量显著高于N3P2K2的产量(21970.80 kg/ha);随着K肥量的增加,其产量呈逐渐下降.不同施肥处理间对毛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结论]应结合土壤类型及其有效成分含量,根据毛葡萄不同生育期合理调配N、P、K肥的比例.  相似文献   
55.
[目的]寻找一种简便快速地提取高质量道地药材山豆根DNA的方法。[方法]采用改进的CTAB法。[结果]应用该法可有效地去除多糖等干扰物质;得到的DNA纯度高、完整性好,可以被限制性内切酶EcoRI和MseI完全酶切,经AFLP分析得到了清晰的多态性条带。[结论]该方法是一种适于山豆根叶片总DNA提取的较理想的快速途径,得到的DNA可以进一步用于分子生物学操作。  相似文献   
56.
为加快广西自主选育香蕉品种"桂红蕉1号"的推广应用,针对传统香蕉品种在组培生产过程中变异率高的问题,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开展外植体获取、继代培养、生根培养、炼苗等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综合比较发现,无害化处理的木薯渣或甘蔗渣与椰糠配比的育苗基质更为理想,在培养最后1代继代苗时,采用聚丙烯袋代替传统培养瓶作为培养容器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该研究表明这一套优化后的快速繁殖技术具有应用于香蕉种苗繁育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57.
【目的】了解桂蕉6号在广西对不同来源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Foc4)的抗性,并筛选出强致病力菌株,为香蕉新品种抗性鉴定提供备选鉴别菌株。【方法】采用盆栽伤根淋灌法分别将不同来源的Foc4菌株(J-2、SD-2、T-2、W-2、F-2)同期接种于苗期香蕉品种桂蕉6号,并于接种后10、15、20、25和30 d观察植株叶部发病症状,30 d时解剖蕉苗球茎,观察球茎的变化。综合受侵染后桂蕉6号内外部症状,评价不同菌株的致病力。【结果】SD-2、J-2、T-2和W-2菌株对桂蕉6号均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其中SD-2和J-2致病力最强,接种10 d后植株叶片边缘开始变黄,15 d植株叶片黄化明显,30 d后植株矮化、弱小,甚至枯死;接种T-2、W-2后20 d,香蕉植株也出现黄化,但植株仍能正常生长;F-2致病力相对较弱,但仍属中等致病力菌株。【结论】桂蕉6号为感病品种,在种植中应加强对枯萎病的防控。在香蕉枯萎病抗病品种选育时,可选用致病力较强的J-2和SD-2作为备选鉴别菌株。  相似文献   
58.
文章综述了香蕉枯萎病的危害及防治、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及其在香蕉抗病研究中的应用,发现香蕉受枯萎病菌侵染与JA信号途径有关,编码乙烯合成酶ACC氧化酶的基因和乙烯应答转录因子(ERF)在病原菌侵染香蕉后强烈表达.因此,今后可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香蕉基因组进行研究,在香蕉基因组已经测序完成的基础上,通过转录组分析技术挖掘香蕉抗性突变体抗枯萎病的基因资源,获得香蕉抗性突变体抗Foc4的基因和位点;通过比较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相结合,准确定位物种表型变异相关的基因组区域,加速香蕉中未知功能基因的挖掘和利用;克隆并研究控制重要抗性基因,掌握其抗病规律,为生产中防控香蕉枯萎病提供依据和指导,从而加速抗病品种的选育过程,获得抗性持久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59.
【目的】明确抗枯萎病香蕉品种桂蕉9号、宝岛蕉和南天黄在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侵染前后其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趋势,为揭示香蕉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荧光标记的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菌株(Foc37-GFP)对不同抗性香蕉品种(桂蕉6号、桂蕉9号、宝岛蕉和南天黄)进行接种处理(孢子悬液浓度1.0×106 CFU/mL),分别于侵染第0~6 d取样检测不同香蕉品种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等生理指标。【结果】经Foc37-GFP侵染后,桂蕉6号根系SOD、POD、CAT和PAL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至侵染第6 d,POD、CAT和PAL活性均极显著低于抗枯萎病香蕉品种(P<0.01,下同),SOD活性则极显著高于抗枯萎病香蕉品种;根系O2-·清除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至侵染第6 d达最高值;总抗氧化能力前期变化不显著(P>0.05),至侵染第6 d则极显著低于3个抗枯萎病香蕉品种。经Foc37-GFP侵染后,宝岛蕉根系SOD和CAT活性及抗氧化能力呈先下降后上升再急速下降的变化趋势,P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PAL活性和O2-·清除率则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南天黄根系SOD活性变化趋势与宝岛蕉的一致,POD、CAT和PAL活性整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O2-·清除率呈上升趋势但变化幅度较小,总抗氧化能力先下降后保持在一定水平上;桂蕉9号根系SOD、POD和PAL活性及O2-·清除率均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CAT活性先急速下降后急速上升,至第6 d达最高值并接近宝岛蕉的活性水平,但极显著高于南天黄和桂蕉6号,总抗氧化能力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与SOD、POD和PAL活性及O2-·清除率的变化规律相反,且与宝岛蕉的相反。【结论】感枯萎病香蕉品种桂蕉6号根系抗氧化酶主要通过协同方式发挥抗氧化作用,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宝岛蕉、南天黄和桂蕉9号抗氧化酶主要通过互补方式发挥抗氧化作用;在枯萎病菌侵染期间,不同抗性香蕉品种根系中不同抗氧化酶发挥的主导作用各不相同,从而保持抗氧化酶系统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60.
‘野酿2号’是在野生毛葡萄自然群体中,经过多年选育发现的原生种两性花品种,2011年6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广西南宁地区9月上旬果实成熟,果粒圆球形,果皮黑紫色,平均单粒重1.55 g,平均穗重182.9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6%,出汁率72.8%,总糖9.73 g/100 ml,总酸1.49 g/100 ml。自然授粉率高,稳产丰产性好,酿酒性状优良,在适应性及抗病性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