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为缩短黑木耳新品种森盛1号的液体种生产周期,提高菌丝体产量,拟为黑木耳液体种应用于生产提供技术参考,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试验,筛选到葡萄糖含量、磷酸二氢钾含量、初始pH值为影响菌丝生物量的3个显著性因子,通过最陡爬坡试验得到其最佳相应区域,最后应用响应面Box-Behnken分析法和验证试验对森盛1号黑木耳菌株的液体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森盛1号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马铃薯200.0 g/L、葡萄糖50.27 g/L、蛋白胨4.5 g/L、麦麸15.0 g/L、磷酸二氢钾4.93 g/L、七水硫酸镁1.0 g/L、初始pH值5.1、接种量4%、温度28.0℃、160 r/min摇床发酵8 d,菌丝干质量可达到21.57 g/L,比优化前提高了23.53%,误差仅为1.75%。该模型能准确地预测出菌丝体产量变化情况,证明响应面法优化黑木耳新品种森盛1号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32.
本文对药用裸子植物内生真菌及其代谢产活性物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内生真菌及活性物质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植物内生菌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为寻找抗线虫和香蕉枯萎病菌的天然产物。从链霉菌211726的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出阿扎霉素F_(5a),以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为供试线虫,采用击倒实验,测定阿扎霉素F_(5a)高(1.0%)、中(0.1%)、低(0.01%)3个浓度的抗线虫活性;同时以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为供试菌株,采用牛津杯琼脂平板法,对阿扎霉素F5a的抗香蕉枯萎病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的阿扎霉素F_(5a)溶液在24 h内对供试线虫2龄幼虫的平均校正击倒率和平均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6.1%和84.5%;0.01%的阿扎霉素F_(5a)溶液对供试线虫2龄幼虫平均校正击倒率和平均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7.2%和54.7%,20 mg/m L的阿扎霉素F_(5a)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93 cm。说明阿扎霉素F_(5a)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J2)具有显著的毒杀作用,同时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显示阿扎霉素F_(5a)在生物农药方面具有良好的研究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34.
为研究陕西佛坪木蹄层孔菌(Fomes fomentarius)中挥发性成分、抑菌及抗肿瘤细胞株A549的活性,采用索氏回流法用乙醚对木蹄层孔菌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简称GC-MS)技术对提取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检测并分析其化学组分;利用滤纸片扩散法和CCK-8试剂盒法进行抑菌活性和对肿瘤细胞抑制效果的测定。结果显示,从木蹄层孔菌的提取物中共鉴定出7种主要化学成分[酞酸二乙酯(37.82%)、十八烷醛(32.83%)、壬醛(11.98%)、9(11)-脱氢麦角酰苯甲酸酯(9.87%)等],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9.99%;挥发性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作用较强,对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作用较弱;对肿瘤细胞株A549具有较高的抑制作用,IC_(50)为268.675 mg/L。结果表明,陕西佛坪木蹄层孔菌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酯类和醛类,其中酞酸二乙酯、壬醛、9(11)-脱氢麦角酰苯甲酸酯等挥发性组分尚未见报道;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较强,抑菌活性较弱,具有进一步开发与综合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35.
优化秦巴山区猪苓多糖的提取及其脂质体的生产工艺,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响应面分析和Design-Expert 8.0.6软件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猪苓多糖提取最佳工艺,并对多糖进行抑菌试验;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猪苓多糖脂质体,并用L_9(3~3)正交试验对脂质体制备工艺进行优化;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研究维生素E和C对脂质体抗氧化的影响。猪苓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浸提次数3次、液料比143∶15(mL·g~(-1))、浸提时间1.3h;在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达5.19%。猪苓多糖脂质体制备的最佳工艺为:大豆卵磷脂、胆固醇和聚乙二醇3350的摩尔比7.00∶2.00∶0.40,超声时间5.50 min,猪苓多糖添加量为2.00 mL,猪苓多糖脂质体包封率为98.87%,不同剂量的维生素E和C均可提高脂质体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36.
猪苓原生质体制备及细胞再生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就猪苓原生质体制备的技术条件与细胞再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猪苓原生质体的最佳条件是采用12 d菌龄的菌丝体,2.66%蜗牛酶 1.33%纤维素酶为酶解液,酶解温度28℃,酶解时间6 h,稳定剂为0.010 9 g/m l甘露醇,pH值自然。在此条件下猪苓原生质体制备的产量为6.8×106个/m l。分离原生质体细胞再生频率为17.45%。  相似文献   
37.
为探究耐高温萌发菌在模拟夏季高温条件下漆酶、木聚糖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与天麻种子萌发的关系.对4株萌发菌进行递增式耐高温驯化,采用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ABTS)法、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萌发菌胞外酶活性,水琼脂法进行天麻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各菌株之间的酶活性及各菌株之间天麻...  相似文献   
38.
研究天麻健株及病株内真菌群落结构差异,为查明天麻病害的发生机制提供线索.利用传统培养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天麻健株及病株块茎内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培养法分析结果表明,健株及病株天麻块茎真菌共涵盖3门14属,其中健株天麻中存在木霉属(Trichoderma)、踝节菌属(Talaromyces)等8个属;病株天麻中存在枝孢...  相似文献   
39.
40.
采集秦巴山区野生虎杖(Polygonurn cuspidatum),选取以海藻糖、葡萄糖、淀粉等为主要营养和能源的4种培养基,经分离纯化得到47株内生放线菌.经形态学鉴定并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将6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菌株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2株,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2株,链孢囊菌属(Streptosporangium)2株;采用滤纸片法初步研究了内生放线菌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17株菌株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占所有分离菌株的36.2%,其中6株具有较明显的抑菌活性,菌株PEA023对所有靶标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菌株PEA023和PEA032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拮抗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