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9份早熟菜心薹重与相关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早熟菜心的薹重与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顺序依次为薹粗>最大叶宽>株高>叶柄长>叶片数>薹高>最大叶长,得出薹粗、最大叶宽和株高是影响早熟菜心薹重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早熟菜心高产品种的选育过程中,应优先考虑薹粗、最大叶宽和株高这3个指标。  相似文献   
12.
辣椒疫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疫病发生呈逐年增多加重趋势。本文介绍了辣椒疫病的主要症状、发病规律,提出了相应的配套防治技术,即清洁田园、培育壮苗、合理密植、水肥管理、药剂防治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南方甘蔗病毒种类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G enB ank中已报道的甘蔗主要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PCR引物,以采自我国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地的甘蔗叶组织总RNA或总DNA抽提物为模板,采用一步法RT-PCR及PCR扩增,对预期扩增产物克隆、测序,根据序列同一性判断测定样品是否含有预期病毒,结果表明,我国南方甘蔗已受到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 osa ic v irus,SCM V)、高粱花叶病毒(Sorghum m osa ic v irus,S rM V)、甘蔗黄叶病毒(Sugarcane ye llow leaf v irus,SCYLV)及甘蔗杆状病毒(Sugarcane B ac illiform V irus,SCBV)的侵染,未发现甘蔗线条花叶病毒(Sugarcane streak m osa ic v irus,SCSM V)及甘蔗线条病毒(Sugarcane streak v irus,SSV)。  相似文献   
14.
华南地区甘蔗黄叶病发生及甘蔗绵蚜传毒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华南多个蔗区发生由甘蔗黄叶病毒(Sugarcane yellow leaf virus, SCYLV)引起的甘蔗黄叶病。田间调查显示,华南地区果蔗和糖蔗均已受到该病毒的侵染,被侵染的品种有黑皮果蔗、黄皮果蔗、ROC16、ROC22、ROC25、粤糖93-159、127Q、Q174、粤糖8388和HOCP91-555等。大多田块病株零星分布,病株率0.5%~10%,但少数田块病株率超过80%。RT-PCR扩增及扩增产物序列分析揭示,华南地区大多数SCYLV分离物 CP基因核苷酸序列(591bp)与SCYLV巴西分离物(SCYLV-B1)相应基因同一率为100%,仅少数分离物与SCBV-B1存在1至3个核苷酸的差异。本文还首次证实华南地区甘蔗上普遍发生的甘蔗绵蚜为SCYLV传毒媒介。建立了能够检出单头蚜虫及侵染早期未现症植株体内SCYLV的巢式RT-PCR技术,在超过80%的饲毒2周以上的甘蔗绵蚜无翅成虫体内检测到病毒的存在。甘蔗绵蚜除能在甘蔗植株间高效地传播SCYLV外,还可将SCYLV传至高粱、水稻及玉米幼苗,每株接种15头饲毒甘蔗绵蚜,传毒成功率分别为100%(9/9)、75%(6/8)和50%(4/8);本试验中,甘蔗绵蚜未能将SCYLV传至小麦和香蕉。  相似文献   
15.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病是威胁广东省番茄生产的主要病毒病害. 为给番茄抗病毒育种工作积累材料基础,本研究采用基于TYLCV侵染性克隆的番茄抗病性测定方法,对103份番茄材料进行了抗TYLCV鉴定,获得抗病番茄材料8份、耐病材料14份,这些材料可用于后续番茄抗TYLCV育种及其抗病机理等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6.
侵染华南地区甘蔗的SCMV遗传多样性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 MV)引起的甘蔗花叶病在我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地甘蔗产区普遍发生,为害严重。SCMV属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成员,株系繁多,变异较大。本文简要报道华南地区甘蔗上SCMV的遗传多样性的初步研究结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与病毒CP基因片段RT-PCR检测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给种子生产企业和育种单位提供菜心种子短期贮藏条件参考,将代表品种的菜心种子分别在4、10、15、20、25、30℃条件下贮藏一定周期,通过分析贮藏处理前后种子电导率、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等指标,筛选出菜心种子最适短期贮藏温度、周期等条件。  相似文献   
18.
侵染中国甘蔗和玉米的SCMV CP基因序列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揭示侵染中国甘蔗及玉米的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的遗传多样性,为抗病品种培育及病害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病株叶组织总RNA抽提物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及扩增产物直接测序获得了华南地区SCMV 26个甘蔗及玉米田间分离物的近全长CP基因序列,结合GenBank中已公布的部分相应序列,采用序列比对及分子系统进化树重建方法,对SCMV CP基因序列的变异性进行分析。【结果】中国SCMV可分为3个分子组群,各组群分别对应于各自来源的寄主,即杂种甘蔗(糖用甘蔗, Saccharum interspecific hybrids)、玉米(Zea mays)和高贵甘蔗(果用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CP基因核苷酸同一性,不同组群之间为78%~84%,同一组群内部各分离物之间大于91%。在分子系统进化树中,这3个分子组群各自聚集成簇,前两个组群分别隶属于Alegria等(2003)建立的甘蔗组(sugarcane group,SCE 组)和玉米组(maize group,MZ组),第3个组群为本研究首次发现,命名为高贵甘蔗组(noble sugarcane group,NSCE组)。侵染杂种甘蔗的SEC组不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化,而侵染玉米和高贵甘蔗的MZ组和NSEC组则可对应地理来源分为若干亚组,前者可分为华东华中亚组、西北西南亚组及华南亚组,后者至少包括华南亚组和浙江亚组。在玉米、杂种甘蔗及高贵甘蔗混栽区,不同作物上的SCMV可以通过蚜虫传播而交叉侵染,但各组群间依寄主种类存在相对隔离现象。本研究还发现中国华南地区,SCMV可自然侵染甘蔗近缘属杂草河八王(Narenga sp.)和芒(Miscanthus sp.)。【结论】在中国,SCMV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分化与寄主类型密切相关,可分为杂种甘蔗组、玉米组和高贵甘蔗组,其中玉米组和高贵甘蔗组又可根据地理来源分为若干亚组。在抗病品种的选育及病害综合防治中,必须充分考虑到病毒的这种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茶树病害传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分子检测技术应用于茶树病害检测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结合资料与实际展望了茶树病害PCR检测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甘蔗是最重要的糖料作物,由于其栽培过程中采用种茎无性繁殖,病毒病发生逐年加重.已知侵染甘蔗的病毒种类有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高粱花叶病毒(Sorghummosaic virus,SrMV)、甘蔗线条花叶病毒(Sugarcane streakmosaic virus,SCSMV)、甘蔗黄叶病毒(Sugarcane yellow leaf virus,SCYLV)、甘蔗斐济病病毒(Sugarcane Fiji disease virus,SFDV)、甘蔗线.条病毒(Sugarcane streak virus,SSV)和甘蔗杆状病毒(Sugarcane bacilliform virus,SCBV).文中简要介绍上述几种病毒的基本特性及其所致病害的发生特点,对目前甘蔗病毒病防治技术进行了评述,提出了我国甘蔗病毒研究中需要关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