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7篇
  10篇
综合类   1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北京7号桃树为研究对象,低温强度为主导指标、≤0℃温度持续时间为辅助指标,建立桃树盛花期霜冻害指标体系。采用大田试验,低温霜箱模拟,并结合霜冻历史调查资料分析的方法,得到北京7号桃盛花期花器发生轻霜冻(受冻率≤30%)、中霜冻(受冻率31%~60%)、重霜冻(受冻率61%~80%)和特重霜冻(受冻率≥81%)不同强度霜冻灾害的温度指标分别为最低气温≥-1.8、-1.9~-3.2、-3.3~-4.1、≤-4.2℃;气温≤0℃持续时间分别为≤2.6、2.7~5.2、5.3~7.0、≥7.1h。  相似文献   
12.
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研究了环境气象条件对落叶松球蚜(Adelges laricis Vall)发生发展的影响,并进行落叶松球蚜危害面积的气象预测预报,对林业病虫灾害的预防工作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研究表明:甘肃小陇山林区落叶松球蚜性喜温暖干燥的气候环境,上年初秋较高温度环境利于落叶松球蚜营养累积,有利越冬成活率的提高;仲春-初夏温暖、干燥、晴天少雨的天气气候条件,利于虫体增大和干母产卵、若虫孵化,提高蚜虫数量而导致落叶松球蚜大面积发生发展。通过落叶松球蚜危害面积气象预测预报模型历史回代检验,16年预报危害面积与实际危害面积平均绝对误差百分率3.8%,绝对误差百分率5.0%以内预报准确率81%;绝对误差百分率10.0%以内预报准确率94%。对2008、2009、2010年三年落叶松球蚜危害面积进行试报检验,3a试报面积分别为16.8km2、16.1km2、16.07km2,平均绝对误差百分率2.37%,均在5.0%以内,试报准确率达100%,预报效果极为理想,可以为林业病虫灾害的预防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对天水苹果生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81~2004年农业气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气候变化对苹果生长的主要影响:暖干气候导致苹果生育期提前;盛花后高温干旱和时段性低温造成苹果坐果率下降;5月平均气温对产量的贡献最大,造成苹果减产的主要气象条件是仲春4~5月气温的较大波动和花芽萌动期仲春4月干旱、低温危害;7月平均气温对苹果品质影响最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7月气温的显著升高是造成该区苹果品质下降的主要气候原因。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天水干旱气候演变对农业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通过对20世纪60年代以前,天水干旱气候的历史演变和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的近40a主要气象要素变化分析,得出了天水20世纪百年干旱气候自90年代以来显著加重的演变规律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农业对策与建议,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气象资料进行病虫害预测预报研究主要以病虫害的发展趋势为主,森林病虫危害面积的气象预报预测研究并不多见。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研究气候对落叶松早落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危害面积的气象预测预报技术,对林业病虫灾害的预防工作具有显著的科技指导意义。研究表明:落叶松早落病适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高温干旱不利病害的发生。冬前及冬、春季温暖并相对较为湿润气候有利病菌适期休眠、安全越冬和子囊孢子的产生;春末及夏季降雨适量,无明显的低温连阴雨和高温干燥天气的温暖湿润气候更有利于病菌子囊孢子成熟、飞散和侵染感病。经过对预测预报模型效果的历史回代拟合检验,1992-2007年16年生落叶松早落病实际危害面积与预测值平均绝对误差百分率4.7%,其中绝对误差5.0%以内预报准确率62.5%;绝对误差10.0%以内预报准确率87.5%。通过对2008,2009和2010年危害面积试报检验,3 a试报绝对误差分别为2.6%,7.8%和4.7%,预测和试报效果均较理想,可以为林业病虫灾害的预防工作提供科技指导。图1参15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多因子组合的统计方法,对天水干旱的发生规律和干旱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产量形成关键期仲春土壤干旱、春末大气干旱和初夏土壤干旱对小麦危害最重;小麦播前8—9月和来年冬麦返青至起身期3月大气干旱也可导致小麦减产。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防御桃园花期晚霜冻危害,2012年4月在秦安县进行早春覆黑膜桃园花期气象效应及防霜效果试验。试验得出:早春桃园地表覆黑膜后,其较好的增温保墒作用,能使桃树地表层和桃树冠层内保持相对较高的温湿度条件,桃园土壤浅层0~40 cm和桃树冠层50~150 cm处平均温度较无膜桃园分别偏高0.3~0.4 ℃和1.3 ℃,平均土壤相对湿度提高2~6个百分点,较好的水热资源配置,能够增强树势,提高桃树抗霜冻能力。在晚霜冻主要危害时段的夜间增温最为明显,增温幅度分别为0.8~0.9 ℃和1.0~1.1 ℃,冠层最低温度层50 cm处增温1.2 ℃,温度梯度温差降低0.4 ℃,相对较高的夜温条件能为花期提供一定的热量条件,并有效缩短了桃树花期,可减轻其遭受春季晚霜冻危害几率和危害程度。通过对2012年4月12-13日覆膜桃园盖膜防霜和烟熏两种试验,出现轻霜冻时段的04:00-07:00时桃树冠层100 cm处最低温度4.2 ℃和2.1 ℃,较无盖膜防霜桃园偏高1.2 ℃和0.9 ℃;较无膜无防霜桃园偏高5.0 ℃和2.9 ℃。虽然熏烟防霜是一种传统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就目前来说,不符合生态保护的理念。因此,覆膜桃园盖膜防霜不仅体现了极佳的防霜效果,而且有利于生态保护,便于操作,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对天水市林区森林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晓红  许彦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969-16971,17030
通过天水气候资料、林业资源普查资料和林业产值资料对气候变化对天水市林区森林资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天水林业资源的主要气象要素是年降水量和年≥0℃积温。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暖、干气候影响,导致林作物生长季水、热匹配失调,而不利林作物正常生产。具体表现在:人工林育林成活率大幅度下降,幼龄林、中龄林面积和喜湿润耐温凉阔叶、松类树种面积逐年减少,耐高温干旱的侧柏、刺槐等树种面积呈现增加趋势,使传统林龄、林种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林业产值增幅趋势显著减缓。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暖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晓红  许彦平  姚新琪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315-11317,11444
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多因素配置组合,分析气候变暖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发展和流行的适宜气象条件,单因子作用并不显著,以马铃薯7月开花并地下块茎形成期降水量与降水日数的配置组合影响最大;8月上旬地下块茎速生膨大期阴寡高湿天气气候条件次之;6月分枝至花序形成期大气湿润条件影响最小。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全球性气候变暖,主要影响因子配置组合值明显增大,尤以马铃薯开花期降水量与降水日数、地下块茎速生膨大期大气湿润度与日照时数配置组合值增幅更大,进而导致马铃薯晚疫病病田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播种期对气候资源利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气候变暖对玉米适宜播种期的影响。[方法]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确定陇东南地区玉米适宜播种日期。[结果]早播玉米与迟播玉米虽然在播种~出苗期、七叶期~拔节期及乳熟期~成熟期间的间隔天数及≥10℃积温差异较大,但全生育期天数及总积温差异较小;早播玉米部分生育期间隔时间增长,迟播玉米播种~出苗期间隔时间缩短;全生育期生物累积量随≥10℃的积温呈线性变化,各播期玉米生物量在拔节前差异较小,拔节后平均播种期玉米生物量增加高于其余各播期玉米;平均播种期是比较适宜的播种期,玉米成熟期果生物量累积也高于其他播期。[结论]该研究可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