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7篇
  10篇
综合类   1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甘肃小陇山林业病虫灾害气象评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环境气象条件与甘肃小陇山林区林业病虫灾害发生面积的关系。【方法】采用异常度指标分析法,建立森林病害、虫害、病虫害发生面积气象因子评估模型,并用该模型对1992-2007年甘肃小陇山林区年林业病虫灾害发生面积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成功建立了林业病害、虫害、病虫害发生面积气象评估模型,该模型对林业病害评估的准确率为80%~100%,对林业虫害评估的准确率为75%~100%,对林业病虫灾害综合评估的准确率为67%~100%。【结论】所建立模型对林业病虫灾害评估效果较理想,对林业病虫灾害防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2.
利用2000—2001年在天水烤烟主种植区进行垄上地膜覆盖、垄沟平凹地膜覆盖和无膜烟田(CK)对照试验的观测资料,分析得出:烟田覆膜具有明显的增温保湿效应,且以垄沟平凹覆膜形式的增温保湿效应最佳,因此,垄沟平凹地膜覆盖下烤烟生育期明显提前,生长速度显著加快,中、上等烟比例和产值也明显高于其它烟田。  相似文献   
43.
1997年12月至1998年2月,利用不同栽培基质,在玻璃温室与平房室内环境下,进行的龙须豌豆芽菜无土栽培试验表明:冬季平房室内栽培以纯河沙和棉壳,河沙各50%体积比混合基质最佳:玻璃温室栽培以木屑,河沙各50%体积以及棉壳,河沙各50%体积比的混合基质最好。其最佳栽培温度为18-23℃。  相似文献   
44.
基于春季晚霜冻害的天水苹果气候风险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果期霜冻灾害是天水苹果生产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年发生频率60%以上,冻害年份轻者减产,重者甚至绝收.为此,进行苹果花果期霜冻灾害气候风险区划研究,对合理苹果产业布局,有效减轻灾害损失,具有一定的参考和科技指导意义.将影响天水苹果相对气象总产量的开花坐果期4月上旬-5月上旬日最低气温与0℃以下温度持续日数之积作为苹果霜冻灾害脆弱性指数(V),用该期霜冻灾害不同强度发生频率作为相应灾害危险性指数(H),用Pki=1/n∑Hj×Vij计算所得的霜冻灾害风险系数作为区划指标,按其离散程度划分为低风险、较低风险、中风险、较高风险和高风险区域,做出天水苹果霜冻灾害风险区划,对科学布局当地果树产业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5.
甘肃天水节能型日光温室建造指标量化估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天水温室生产季节太阳活动特征,建立了温室主要建棚指标数学模型。通过各指标量化计算,并结合天水市地理地形特征和近3年温室气象条件观测,得出天水温室相同高度、跨度下,圆—抛物曲面组合型"二代"节能日光温室采光、保温性能最优。其适宜的建造指标为:温室方位角(偏西)7°~9°,采光屋面坡度29°~32°,后屋面仰角42°~45°,中脊高3.0~3.5m,跨度7~8m,墙体厚度0.8m(顶墙厚)~1.0m(底墙厚)。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天水市不同播种期马铃薯生物量累积特征与气候因子关系。[方法]根据甘肃省天水农业气象试验站2009年马铃薯分期播种试验,对各播种期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期、各生育期气候资源占用量及茎块鲜生物量的累积过程与平均播期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各播期全生育期天数趋同于平均播期,各界限温度积温占用量差异不大,太阳辐射、降水量差别较大。块茎鲜生物量累积与≥10℃的积温非线性相关比较显著,当≥10℃积温为1100℃左右是茎块鲜重累积速度变化的转折点。在花序形成期前,各播期茎块鲜生物累积量变化不大;花序形成期后,比平均播种期推后7d播种的马铃薯块茎鲜生物量累积速度明显大于其他各播期。[结论]4月上旬末应是马铃薯的最佳播种期,提前播种及过度推迟播种均不利于马铃薯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47.
甘肃河东地区小麦条锈病越冬气候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全球性气候变暖和小麦感病品种的不断优化,对目前仍沿用20世纪60年代的越冬气象指标(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6~-8℃),需要重新修订完善。利用2001—2016年甘肃河东地区14县(区)64个小麦条锈病春季病情指数样本资料和38个病田率资料,以冬季12—2月2、3、4~15天滑动平均气温最小值分布区间确定冬季最冷时段,采用逐步回归统计方法建立基于小麦条锈病病情指数和病田率的越冬气象条件统计模型。综合两种方法统计结果,得出甘肃河东地区小麦适宜越冬的温度指标为冬季最冷时段7天滑动平均气温-9~-10℃以上,同时前期降水量越多、最冷时段空气相对湿度越大,适宜的温度值越低。研究为当地准确发布中短期趋势预报,积极开展早期防治,控制病害流行程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8.
天水种植业结构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析天水农业种植现状及气候变化特征,建立农作物种植结构优化模型,设计建立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方案。依据调整方案,在粮食作物中,渭北区、关山区马铃薯种植比例提高较大,较规划前分别提高了15.6%和40.7%,河谷区提高8.7%;经济作物中,渭北区中药材增幅较大,为45.7%,河谷区、关山区油料作物增幅较大,河谷区冬油菜增加47.5%,关山区胡麻增加22.7%;其它作物中,辣椒干在渭北区增幅较大,为28.6%,蔬菜、瓜果在河谷区增幅较大,分别为61%和28.6%;林果类中,渭北区桃、杏增幅较大,为24.1%和33.3%,河谷区葡萄增幅40%,关山区杏增加12.5%。主要作物总产值将在现状基础上增加10%。  相似文献   
49.
<正>茄子的土壤传染性病害的病菌在土壤中存活时间可长达3~7年,应用农药很难控制,因此茄子一般不能重茬栽培,必须与非茄科作物进行4~5年轮作倒茬。而茄子嫁接栽培技术,从根本上防止了这些土壤传播病的发生,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和农药残留量,而且经济效益也大幅度提高。现将嫁接技术介绍如下:1砧木、接穗的选择野生性强的托鲁巴姆(刺茄)作茄子嫁接砧木较好,能增强茄子植株的抗性,特别是中后期长势旺盛,生长期长,产量高,品  相似文献   
50.
为了有效防御农业气象灾害对天水食用杏产量形成的影响,采用统计学方法和风险原理提取了影响食用杏正常生长的主要致灾因子,构建了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统计分析表明:主要致灾因子以杏树花前3月上旬干旱、花果期4月上中旬低温冻害、4月下旬阴雨寡照和5月少雨干旱天气对食用杏产量形成影响最为明显,与1982—1991年相比,1992—2001年天水食用杏10年平均气候产量动态相对偏差百分率减少29.9个百分点,2002—2011年减少7.8个百分点。气象灾害评估结果表明:评估灾害年16年,评估准确率94%。其中轻灾评估准确率50%,中灾88%,中大灾100%,大灾67%,轻灾、大灾评估准确率虽然较低,但错评年份中评估等级与实况等级仅相差一个等级,灾害评估的准确率比较高,灾害评估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