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6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南方镰孢Fusarium meridionale特异性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快速、稳定的南方镰孢Fusarium meridionale特异性检测方法,对已报道的镰孢属reductase-like基因部分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寻找特异性SNP位点,设计出特异性检测引物F-Fm/R-Fm3。利用该引物对包括南方镰孢在内的30株镰孢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仅在7株南方镰孢中均扩增出400 bp左右的特异性条带。PCR灵敏度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达到500 pg基因组DNA。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青枯菌致病力分化菌株Po82的Ⅲ型分泌系统调控基因hrpB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源重组双交换法,构建获得青枯菌Po82菌株的hrpB基因缺失突变株Po82ΔhrpB及其互补菌株Po82ΔhrpB-pML123-hrpB,并对野生型菌株、突变株和互补菌株进行了致病力及生物学功能的验证。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青枯菌hrpB基因缺失突变株Po82ΔhrpB的致病力较Po82野生型菌株显著下降,而互补菌株Po82ΔhrpB-pML123-hrpB能够部分恢复突变菌株的致病力。生长曲线测定结果表明,在营养贫瘠型培养基中,hrpB基因缺失突变株Po82ΔhrpB的生长速率较野生型青枯菌Po82菌株快,但是在营养丰富型培养基中,两者生长速率基本一致。野生型和突变株的运动性测定结果显示,两者的运动性无显著差异。表明hrpB基因在青枯菌致病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并对进一步发掘鉴定Po82菌株中新的Ⅲ型效应子,进而深入解析其致病力分化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步双重PCR法检测梨火疫病原细菌(Erwinia amylovor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梨火疫病原细菌(Erwinia amylovora)导致的火疫病(fire blight)是梨、苹果及其它蔷薇科植物上的毁灭性病害,我国将其定为对外一类检疫性有害生物。该病随种苗、果实及包装材料传播。目前国际上所建立的E.amylovora分子检测技术主要基于该病菌所含有的pEA29质粒序列,研究发现失去质粒的人工突变菌株的致病力下降,认为质粒对于梨火疫病菌的致病力是至关重要的。虽然带有pEA29质粒的梨火疫病菌菌株在自然界中占有绝对的数量,但Llop et al.(2006)报道了自然侵染的植物中存在具有致病力但不含pEA29质粒的梨火疫病菌(IVIA1614-2a菌株)。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植物细菌性青枯病(bacterial wilt of plants)是由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引起的一种世界性重大土传病害。作为防治青枯病等细菌性病害的重要杀菌剂,铜制剂的广泛使用造成多种植物病原细菌群体中出现了铜抗性菌株。青枯菌Po82菌株大质粒上携带了丁香假单胞菌中的铜抗性编码基因copA 的同源物,论文旨在探明青枯菌Po82菌株copA 在铜抗性、致病性等方面的生物学功能。【方法】 以青枯菌Po82菌株为研究对象,利用MEGA6.0软件包,基于邻接法构建copA 的系统发育树,探究铜抗性基因copA 在青枯菌和其他植物病原细菌中的系统进化关系。通过反向遗传学的研究手段,采用基因同源重组双交换和电击转化法,构建copA 基因缺失菌株及相应互补菌株。通过最小抑制浓度(minimal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MIC)测定、RT-qPCR、Biolog代谢芯片以及致病力等基础生物学测定研究手段,解析copA 与青枯菌铜胁迫应答、代谢活性、致病性和运动性等表型生物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显示,copA 广泛存在于青枯菌群体中,青枯菌copA 在亲缘关系上与耐金属贪铜菌最为紧密, 与稻黄单胞菌、丁香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的亲缘关系较远。RT-qPCR结果显示copA 的表达受到铜离子的诱导,copA 的表达量随着CuSO4浓度的增加而增加。CuSO4浓度为1.0 mmol·L -1时,基因表达量最高。铜MIC测定结果显示copA 基因缺失菌株对铜离子的敏感性增加,copA 基因缺失菌株的MIC值为0.8 mmol·L -1,较野生型菌株的1.2 mmol·L -1下降了33.3%,互补菌株恢复了铜抗性能力,表明copA 在青枯菌的铜胁迫应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野生型菌株相比,copA 基因缺失菌株在普通NA培养基及含0.6 mmol·L -1 CuSO4的NA培养基中的对数生长期的生长速率降低,表明copA 与青枯菌的生长速率相关。copA 基因缺失菌株于发病前期病情指数较野生型菌株下降,接种第10天,copA 基因缺失菌株的病情指数较Po82野生型菌株下降了11.7%。copA 的缺失导致青枯菌对α -D-葡萄糖和D-海藻糖等碳源,L-丙氨酸和葡萄糖醛酰胺等氮源的代谢利用速率降低,使青枯病发病病程延长。与野生型菌株Po82相比,copA 基因缺失菌株中III型分泌系统的转录激活因子编码基因hrpGhrpB ,III型效应子RipX编码基因ripX 的表达量显著下调。 【结论】 铜抗性基因copA 在青枯菌铜胁迫应答、致病性等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解析青枯菌的铜抗性分子机制以及铜抗性菌株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福建及贵州等地烟草青枯菌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寻烟草上青枯菌的系统发育.[方法]采用演化型分类框架对福建及贵州等地的62个烟草青枯病菌株进行鉴定分析.[结果]基于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系统发育学的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参试菌株均归属于青枯菌亚洲分支的4个序列变种,分别为序列变种15、17、34和44;尚未发现归属于美洲或非洲分支的烟草青枯病菌株.其中序列变种15和17为优势菌系,序列变种34的菌株都来自福建省,只发现3个菌株属于序列变种44.基于avrA基因的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4个序列变种的avrA基因都属于RS1000类型.[结论]本研究表明福建及贵州等地烟草上的青枯菌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测试vasK基因突变株对番茄的致病力变化,评价该基因在青枯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根据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中存在的Ⅵ型分泌系统基因簇中的核心基因vasK序列设计PCR引物,扩增并克隆vasK基因,将庆大霉素抗性基因(Gm)插入vasK基因内部,克隆至自杀质粒pK18mobsacB中,获得重组自杀质粒pK18 vasK Gm。将自杀质粒电转化至青枯菌GMI1000感受态细胞中,采用同源重组双交换法,将野生型vasK基因置换。对vasK基因突变菌株进行三步筛选和PCR扩增鉴定。[结果] 筛选获得了具有庆大霉素抗性的目标基因被抗性基因替换的青枯菌突变株(GMI1000 m)。土壤接种番茄青枯菌结果显示,突变株GMI1000 m的致病性较野生型GMI1000明显下降。[结论]vasK基因在青枯菌致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阐明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pv.oryzae,Xoo)双组分系统(TCS)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通过基因克隆、序列分析、缺失突变和互补、表型测定,对TCS应答调节子基因gacAxoo的功能进行了鉴定。克隆的gacAxoo基因编码蛋白GacAxoo与其它病原黄单胞菌的同源序列高度保守。GacAxoo是LuxR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具有磷酸受体结构域(REC)和DNA结合保守结构域(HTH)。用基因标记交换法,构建了△gacAxoo基因缺失突变体。与PXO99A相比,△gac-Axoo的致病性、致敏性、胞外降解酶类活性和嗜铁素产生能力无显著变化,但运动性明显减弱,基因互补可以使之恢复。因此,gacAxoo基因可能参与了Xoo运动性的调控。  相似文献   
18.
通过添加增效剂、正交试验设计优化PCR反应体系、联合采用多种PCR程序等措施,建立并优化了PCR扩增体系,成功地从高GC青枯菌基因组中扩增出了长度为2434bp且GC含量高达70.9Y00的aac基因。PCR反应体系为20pL包括5%DMSO、2.5mmol/LMgCl2、500/xmol/L dNTP、10pmol/L引物、1.25U Taq酶、50ng模板DNA。首先采用热启动PCR:95℃5min,保持80℃,加入Taq酶;然后采用二步PCR:5个循环包括变性95℃1min,65℃1min;最后采用降落PCR:30个循环为95℃ 1min,78℃1min,每个循环降低0.5℃,72℃3min;补充10个循环为95℃1min,63℃1min,72℃3min;72℃10min。该试验体系的建立与优化为研究高GC含量生物的基因功能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9.
植物青枯菌aac基因克隆及猝灭群体感应信号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植物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aac基因编码的蛋白是否具有降解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功能。【方法】PCR扩增获得青枯菌GMI 1000菌株的aac基因,将aac基因克隆到pET-5a原核表达载体上,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AAC融合蛋白,将AAC融合蛋白与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Erwinia carotovora sp.carotovora)混合后,共接种于马铃薯块茎,研究细菌致病力的变化。【结果】克隆了全长的aac基因,完成了aac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研究了AAC融合蛋白对细菌致病力的影响。【结论】青枯菌aac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减弱胡萝卜软腐欧氏致病力的功能,为开发新的控害策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根据已克隆植物抗病(R)基因编码蛋白质的保守结构设计简并引物,利用同源序列法PCR扩增、克隆到9个具有开放阅读框的中间偃麦草R基因同源片段(Resistance Gene Analogs,RGAs)。利用抗黄矮病材料(含Bdv2)、感黄矮病材料(无Bdv2)进行RFLP分析,筛选到1个NBS类RGA序列TirgaZ1与Bdv2连锁。根据TirgaZ1的序列重新设计1对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