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7篇
  4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126篇
畜牧兽医   14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通过连续8年在全省5个生态区9个9区固定轮作场圃综合试验。试验区专项研究。框区。盆栽试验。实验室分析以及大量的大面积生产调查,发现根际土壤养分,根的吸收能力。根系分泌物,根茬腐解物,根际微生物都对重迎茬种植大豆产生一定的影响。经过化防措施防效试验,障碍因子累加试验,土壤灭菌试验。不同抗病虫品种对比试验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对重迎茬大豆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之中。根际土壤病虫的危害最大。尽管大豆重迎茬减产是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根部土壤病虫危害是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62.
昆虫病原线虫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应用动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昆虫病原线虫研究现状及其发展速度、研究方法和取得的主要成就,将其发展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初级探索阶段、传统研究阶段和现代分子学研究阶段,并对每个阶段取得的主要成就作了简要介绍。同时对昆虫病原线虫的发展动力作了分析,并展望了昆虫病原线虫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3.
大豆根腐病菌 (Fusarium oxysporum)生长及产生毒素的条件筛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室内试验探讨了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产毒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适宜尖孢镰刀菌生长的培养液为PD培养液,但产毒量最高的为PSC培养液,适宜该菌生长的条件是20~30℃,pH为6~8,黑暗培养;在温度为25~30℃,培养15d,光照、连续振荡培养有利于病菌产毒,pH对产毒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4.
营养元素对连作大豆减产的控制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实验室和田间微区试验方法,连续三年研究结果表明:连作大豆在受到有害生物危害和大豆残茬腐解物中间产物的毒害抑制时,其根系的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及固氮能力均减弱或部分丧失。此时,增加营养元素在土壤中浓度,可达到胁迫吸收的功效,弥补损失。连作大豆增施氮肥,可比不施氮最高增产97.7%。经不施磷最高可增产89%;施钾与不施钾比,最高增产可达26%。施用微量元素,亦能提高产量,与对照相比,施锌增产16.9%,施锰增产13.2%,施硼增产1.4%,施钼增产4.6%,施镁增产14.6%。  相似文献   
65.
大豆菌核病的识别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豆菌核病是大豆生产上常见的病害,如遇到合适气候发生严重,对大豆产量影响很大。本文介绍了大豆菌核病的症状、发生原因和特点,并提出了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66.
通过生长调节剂、施用化肥、应用杀虫剂、杀菌剂等化学措施调节根际微生态环境、促进根的生长、增强根的各种功能,可以减轻重迎茬种植的不利影响,提高重迎茬大豆的产量。  相似文献   
67.
尖孢镰刀菌毒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引起大豆根腐病的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不同菌株产毒量不同,毒素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用两种方法提取毒素,结果表明用炭吸附法提取的毒素量多于乙酸乙酯萃取法。生物活性测定表明:该毒素对大豆胚根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豆一出复叶期幼苗有致萎作用。尖孢镰刀菌毒素不仅对大豆种子萌发、胚根生长有抑制作用,对其它作物种子萌发、胚根生长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8.
世界大豆生产和科研的进展(续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续三)生态学观点已经应用于对大豆胞囊线虫的研究中。例如,研究环境和基因型的互作,不仅可以提供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的理论依据,而且也为抗性品系的筛选提供新思路。目前,美国对大豆胞囊线虫病与大豆猝死病(SDS)之间关系研究较为热门,Giammaria发现大豆胞囊线虫对于SDS的发病不是必需的,但是研究结果表明,赤霉菌(Fusarium)和大豆胞囊线虫共同接种可使SDS的发病更迅速和更严重。大田实验结果表明,大豆胞囊线虫感病品种对SDS的抗感性反应可以根据大豆胞囊线虫小种的致病性不同而不同,这也说明品种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抗性与对SDS的抗性有…  相似文献   
69.
重迎茬对大豆产量影响及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1 大豆重迎茬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通过在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 ,东部低湿区 ,西部风沙干旱区 ,西南部盐碱土区和中南部黑土区五个生态区 8个试验点 ,设 9个固定轮作区和相应生态区的 8个县生产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迎茬和不同重茬年限对大豆产量、品质的影响 ,研究表明 ,重迎茬大豆均较正茬减产 ,重茬减产 6 1% ,重茬一年、二年、三年分别减产 9 9%、13 8%、19%。不同生态区减产幅度不同 ,以北部高寒区和东部低湿区减产幅度小 ,西南部盐碱土区减产幅度大。重迎茬对大豆品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商品品质下降 ,百粒重降低 ,病虫粒率增加。短期重迎茬对…  相似文献   
70.
双重化控对春玉米不同密度群体冠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京单28和先玉335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密度梯度,分别于6叶期和9叶期叶面喷施膦酸胆碱合剂(ECK)和聚糠萘合剂(PKN),研究双重化控对春玉米群体冠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加,叶面积指数(LAI)、平均叶倾角(MTA)、株高、穗位高上升,透光率降低,冠层结构恶化.双重化控显著降低了高密度下(7.5万~10.5万株/hm2)LAI、穗下叶面积百分比,增加了MTA,提高了下层的通风透光性;缩短了穗下节间长,拉伸穗上节间长,改善了中上部的冠层结构;改善了玉米的穗部性状,显著提高了高密度下的玉米产量,京单28和先玉335产量增幅分别为9.76%~13.00%和10.95%~12.08%.研究表明,双重化控使玉米群体冠层结构得到合理优化,通风透光增强,使高密条件下植株个体维持较高的光合生理活性,产量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