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7篇
  4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126篇
畜牧兽医   14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潘明  徐轶婷  王世宽  许艳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589-4591,4609
就生物转化的机理、研究现状等作一综述,阐述了利用生物转化技术改良中药材品质的可行性,并指出了该技术在中药活性成分的开发与利用方面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2.
甘薯叶中绿原酸的提取及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宽  许艳丽  潘明  于海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862-5863,5876
[目的]为有效地提取和利用甘薯叶中的绿原酸,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绿原酸的抗菌活性进行探讨。[方法]利用正交试验得到绿原酸最佳提取条件,根据液体培养基吸光度值的变化确定绿原酸对菌体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甘薯叶中绿原酸的最佳提取条件是:乙醇浓度60%,料液比1∶30,超声时间50min,超声温度50℃;抑菌效果:甘薯叶提取物绿原酸对植物乳杆菌、葡萄球菌、汉逊酵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000、1000、500、250、200μg/ml。[结论]甘薯叶中含有绿原酸,并且绿原酸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作为食品添加剂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3.
乳酸发酵酸法提取甘薯叶蛋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世宽  于海光  许艳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517-6518,6556
[目的]优化甘薯叶蛋白提取工艺。[方法]用发酵酸法提取甘薯叶蛋白,在探讨各单因素(发酵酸与滤液体积比、沉淀时间、发酵酸循环次数)对甘薯叶蛋白提取率影响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设计进一步优化甘薯叶蛋白提取工艺。[结果]用发酵酸沉淀叶蛋白,其粗蛋白的质量分数可达63.28%,提取率可达52.57%。最优提取参数为发酵酸/汁液(V/V)=3∶1,沉淀时间20min,发酵酸循环使用次数为1次。[结论]该研究为甘薯叶蛋白的工业化提取及其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4.
6株生防细菌对大豆根腐病防治效果初步评价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从大豆根际分离出的1500多株细菌中筛选出6株生防细菌,其在离体的条件下对大豆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中菌株18BRR2-2、18BRR9-1和3BRR16-2在离体的条件下也对茄腐镰刀菌(F.solani)、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有抑制作用,并且这6株生防细菌的发酵液可以抑制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的生长.通过温室盆栽和大田试验表明,这些生防菌对大豆根腐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中菌株18BRR2-2盆栽和大田的防效均最高,分别达到了45.9%和65.00%.而且这些生防菌也表现出对大豆明显的促生作用.认为18BRR2-2号菌株有开发为防治大豆根腐病生防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85.
追肥方式对连作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取适当农艺措施可降低连作大豆产量损失,为明确黑土平原区不同追肥方式对连作大豆的效果,在生育后期喷施叶面肥或沟施氮肥,调查大豆根瘤鲜重、植株地上地下干重、叶面积指数和产量.结果显示:后期增施肥能增加根瘤鲜重,是对照的1.3~1.6倍,大豆地上地下干重都明显高于对照,叶面积指数增大.在黑土平原区后期追肥较对照大豆增产11%以上,病虫粒率降低,提高商品品质.喷施叶面肥和土壤追肥的大豆生长发育指标和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6.
为了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线虫垂直分布的影响,对中国科学院海伦生态农业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区大豆田0—80cm深度土壤线虫进行研究,所取土样茬口为大豆连作15a、麦-米-豆轮作、麦豆麦豆迎茬和休闲地,以期明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线虫总数和营养类群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取样田土壤线虫总数从0—5到60—80cm深度呈现逐渐下降趋势,0—30cm耕层土壤是线虫主要的聚集地。各营养类群线虫在取样茬口间数量动态变化有差异,总的来说大豆田高于休闲田,而大豆不同茬口营养类群变化不同,捕食杂食类群出现最少。  相似文献   
87.
发光杆菌NJ代谢物对大豆胞囊线虫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发光杆菌NJ菌株对大豆胞囊线虫的生防作用,测定了其代谢物原液及不同浓度稀释液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及二龄幼虫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原液、20%、10%、4%稀释液浓度下,对卵孵化的相对抑制率分别是97.30%、84.11%、32.09%、25.41%,与无菌水对照差异显著,而其它稀释度抑制率较低;对二龄幼虫24h的校正死亡率分别是100%、70.97%、50.41%、36.78%,均与无菌水对照差异显著。线虫死亡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48h后,4%稀释液线虫校正死亡率高达63.82%,而2%稀释液线虫校正死亡率也达42.95%。72h后2%稀释液的线虫校正死亡率达61.73%。  相似文献   
88.
为探讨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对不同密度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中单909为材料,在玉米9展叶时期叶面喷施100mg/L ALA,以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在大田条件下研究ALA对不同密度春玉米群体(45 000、75 000、105 000株/hm 2)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ALA处理下,玉米45 000和75 000株/hm 2密度群体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9.7%和4.9%,75 000株/hm 2密度群体千粒重和收获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增加3.7%和4.3%,花后叶面积指数平均增加6.8%,SPAD值比对照分别平均增加2.5%,净光合速率平均比对照高15.7%。综上所述,ALA处理改善了大田玉米的群体结构,延缓了叶片衰老进程,提高了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进而提高了玉米单产水平,因此可作为东北春玉米高产稳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9.
大豆作为北方优势作物,为农民带来极大效益,但也因为种植积极性高而使连作现象严重,由此造成地下害虫危害严重,东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是北方大豆等大田作物的主要地下害虫,在春季常引起缺苗段条,造成减产严重。东北种植环境好、污染少,开发无公害农产品急需寻找有效的病虫害生防因子,为此,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开展了利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大豆田地下害虫东北大黑鳃金龟研究。  相似文献   
90.
豆黄蓟马的识别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黄蓟马(Thps nigropilosusuzel)是大豆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发生时造成大豆减产20%~25%以上。介绍了豆黄蓟马为害症状、识别特征、发生规律,生产中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