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9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72篇
  73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自然降雨条件下农田地表产流及氮磷流失规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基于淮北平原自然降雨条件下2个连续汛期观测的降雨-径流试验数据,分析不同试验处理下农田地表产流规律和氮磷浓度及其构成,探讨地表径流氮磷浓度和流失量的时间变化过程及其分布差异。结果表明,当地农田地表径流氮磷浓度构成分别以颗粒态氮和可溶性磷为主,而可溶性氮中又以溶解性有机氮为主,且硝态氮是农田地表径流无机氮流失的主要成分。汛初7月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农田地表径流量及铵态氮、硝态氮、可溶性氮磷和颗粒态氮磷的浓度及流失量间的差异相对较小,但8月期间的差异却明显增加,低秆高密度作物种植模式下的相应流失量最低。在淮北平原夏季种植黄豆、棉花等矮秆高密度作物,可起到有效减少地表径流氮磷流失量的作用,减缓因农业非点源污染对地表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32.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期,农村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日益增多的农村核心家庭造成了更多农村空巢家庭的出现,且数量呈现上升趋势,致使空巢老人城乡倒置局面的形成,并产生了很多农村空巢家庭问题,其中也包括农村空巢老人的情感表达问题。通过田野调查法对农村空巢老人的情感表达进行调查,并且对老人们的话语进行分析,发现农村空巢老人有着强烈的情感表达,但满足度比较低,造成其情感的“消极化”、“失范化”、“隐秘化”、“空洞化”。随着空巢老人的增加以及情感问题的日益突出,需要国家、社会及其个人多种力量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3.
土壤干燥化是制约黄土丘陵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自然降雨是当地土壤水分补充的唯一来源。为探究自然降雨条件下干化土壤的水分恢复状况,在陕北米脂试验站构建野外10 m深大型地下土柱,2014—2019年间利用CS650-CR1000型土壤水分自动监测系统和BLJW-4小型气象观测站对土壤水分、气象状况进行连续定位观测,分别对次降雨、月降雨、年降雨条件下的干化土壤入渗恢复深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土区降雨分布的阶段性和年际不均衡性是直接影响深层干化土壤水分入渗的主导因素,年内降雨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降雨匮乏阶段(上年11—次年3月)、降雨过渡增加阶段(4—6月)、降雨丰沛阶段(7—10月)。试验期间,能够促进深层干化土壤水分恢复的有效降雨(入渗深度大于50 cm)发生次数为56次,有效降雨量1 455.20 mm,分别为6a总降雨次数和总降雨量的16.23%、64.68%。月尺度、年尺度条件下,逐月、逐年降雨入渗深度均随降雨量增加呈二次函数增大变化,累积降雨入渗深度则随时间延续持续增大,对深层干化土壤水分恢复起决定作用。至2018年12月,累积降雨入渗深度达到1 000cm。以农地土壤水分为标准,2014—2019年自然降雨条件下干化土壤完全恢复深度分别为140、180、300、600、700、700cm,完全恢复程度依次可达14%、18%、30%、60%、70%、70%。研究结果对于探讨半干旱黄土区在自然降雨条件下林地深层干化土壤水分恢复规律,制定合理措施促进干化土壤水分恢复,以及深入干化土壤水文循环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4.
陶园  王少丽  许迪  瞿兴业 《农业机械学报》2016,47(4):113-118,179
提出一种占用耕地少、排水流量较常规暗排大且环境友好的改进暗排。基于室内土柱试验,分析改进暗排在地表积水、土体饱和条件下的排水除涝性能及其机理,提出地表积水土体饱和入渗条件下改进暗排排水流量的理论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改进暗排可以有效提高暗管排水能力,试验条件下,反滤体宽度为2~6 cm的改进暗排在自由出流条件下的排水流量为常规暗排排水流量的2~3倍;积水层深度相同时,改进暗排排水性能随反滤体宽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增幅逐渐减小;土体介质和反滤体的渗透系数差别越大,改进暗排的排水作用越明显。理论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吻合,证明提出的理论计算公式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35.
地下滴灌土壤水运动和溶质运移的数学模型及验证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以非饱和土壤水运动理论和多孔介质中溶质运移的对流-弥散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地下滴灌条件下描述地埋点源土壤水运动和溶质运移的数学模型。模型中对滴头边界进行了简化,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检验。模拟计算结果得到室内试验资料验证。该模型可用来描述地下滴灌土壤水、肥运动和分布规律,以便为地下滴灌系统的合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
测定和估算田间作物腾发量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关测定和估算田间作物腾发量的方法研究在以往30年中取得较大进展。一些常见的直接或间接测定法虽得到不断简化和完善,但距离在田间尺度范围内推广使用尚有一定差距。利用气象观测数据通过经验公式计算参照作物腾发量的方法似乎具有较好的效果,但估值的时间精度限制和较强的区域局限性,制约了其自身的普遍应用。理论公式中修正的Penman-FAO公式与Penman-MonteithFAO公式是目前被广泛采用的较好估算参照作物腾发量的方法,虽然后者的基础理论假设要比前者更趋合理,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两者间谁更切合实际还应参照当地具体情况决定。计算作物系数的方法主要分为时间平均Kc法和基础Kc法,前者适用于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工作,后者则可用于以日水量平衡为基础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37.
田间土壤特性的空间相关结构分析及其分布描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许迪 Schmi.  R 《灌溉排水》1996,15(4):16-20
本文对雄县试区试验田的土壤特性空间变异性进行了经典统计分析,并利用地质统计学半方差分析法定量描述土壤特性的空间相关结构,然后使用Kriging最成内插估值法得到了田间土壤特性参数的空分布等值图。分析结果表明,该试验田0-100cm土壤范围内的平均含水量不仅在整个空间分布上而且在纵横曲型剖面上都呈现出弱变异性,空间相关结构显著,相关距离约60-80m。  相似文献   
38.
基于RS数据和GIS方法估算区域作物节水潜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遥感ET数据开展用水定额管理及节水潜力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是对传统农业节水研究的有益补充。该文利用分类均值法构建了基于遥感ET数据的作物水分生产函数,考虑耗水较低兼顾水分生产率较高的原则,提出基于水资源脆弱区作物ET定额估算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获得冬小麦及夏玉米的ET定额分别为346.00、313.00 mm;保持现有土地利用结构不变,以作物ET定额为评价标准,通过对超过该作物ET定额的像元进行调整,获得大兴区夏玉米及冬小麦的节水潜力分别为1 176.75、369.27万m3。该研究为利用遥感ET数据开展区域耗水节水潜力的定量化评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9.
许迪  李益农 《灌溉排水》1996,15(2):8-13
本文对间歇供水条件下土壤入渗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描述了考虑土壤水滞后的水分入渗过程。  相似文献   
40.
咸水灌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淡水资源日益缺少的今天,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利用成水发展灌溉面积,以达到增加粮食产量的目的。美国盐碱土实验室在这方面作了大量试验研究工作,现将他们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简介如下,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