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9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8篇
  10篇
综合类   93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为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属(Brassica)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甘蓝类蔬菜分支很多,如野生甘蓝、结球甘蓝、抱子甘蓝、花椰菜、青花菜、苤蓝、羽衣甘蓝、高茎甘蓝、芥蓝等。目前我们常称为"甘蓝"的蔬菜为结球甘蓝,别名洋白菜、卷心菜。它是我国主要的蔬菜作物,是城乡居民的"当家菜"。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  相似文献   
22.
圣优996系福建科力种业有限公司与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中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2014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建阳市引进圣优996种植,观察了其主要特征特性,总结出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为大面积推广应用做好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23.
2007年在广州地区对9个玉米新品种进行了引种春播试验.结果表明,黄糯1号、沪玉糯3号、万糯六号、中糯301、郑糯918、中科糯2008等6个品种的适应性好,产量比对照香白糯分别增产45.1%,39.4%,36.2%,25.0%,20%,10.6%.这6个品种的抗病性、抗倒伏性也较好,可在广州市试种推广.  相似文献   
24.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是农业生产中稳产增产、减少化肥施用和保护环境的重要生产模式。为探索有机肥替代化肥氮的合理比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6个有机肥替代化肥氮的比例梯度(0%、10%、20%、30%、40%和50%),分析了有机肥替代化肥氮的比例差异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率和氮流失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化肥处理比较,20%的替代比对早稻的有效穗数显著增加了5.8%,对晚稻的产量构成因素(穗长增加16.1%、有效穗数增加7.4%、实粒数增加11.8%、千粒重增加11.1%、结实率增加4.5%)均有显著的增加效果,且早、晚稻分别显著增产13.9%和18.6%,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显著增加4.7%和4.9%。替代比例与早、晚稻产量的拟合方程得出产量最佳的替代比均为21%。有机肥氮配施比例越大,田面水氮浓度越低,减少了氮素径流损失风险。因此,有机肥替代化肥氮的比例20%时,既可以提高水稻增产潜力,又能降低稻田氮素流失风险和适当减少稻田化学氮肥施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5.
谷优3663是四川省达州市农科所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抗稻瘟病不育系谷丰A与自育的达恢3663配组育成的中熟中籼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2015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川审稻2015020)。  相似文献   
26.
为探明有机肥与生物炭对旱地作物种植及环境效应的影响,利用田间小区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配施及添加生物炭对土壤养分变化、小白菜产量和品质以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纯化肥处理相比,有机无机肥配施并添加生物炭的土壤全氮、碱解氮、全钾、速效钾、速效磷、有机质分别提高0.52%、1.46%、0.44%、19.65%、1.58%、30.31%;氮、磷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95.35%、307.3%。小白菜体内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15.42%、26.24%;增产74.37%。有机无机肥配施且添加生物炭处理能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小白菜地上部氮磷养分累积,提高小白菜产量,改善小白菜品质。  相似文献   
27.
以玉米为主的作物间套作模式效果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简要归纳了国内外有关以玉米为主的作物间套作对作物养分吸收、光合作用、水分利用及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田间杂草与病虫害、水土侵蚀、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指出了研究以玉米为主的作物间套作模式对作物经济、环境综合效益的影响,以期获得适应特定区域兼具经济、环境效益双赢的间套作模式,展望了日后该间套作模式的关键研究点应以兼顾经济、环境效益为前提深入进行相关机理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28.
基于GIS的安徽省表层土壤颗粒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分形模型,计算了安徽省表层(0-20 cm)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结合安徽省1:50万土壤数据库,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探讨了表层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得出以下几点主要结论:(1)表层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变化较大,从2.290 3~2.933 2,变幅达0.642 9;从空间分布上看,沿江江南和淮河以北地区分形维数较大,而江淮丘陵地区和大别山区分形维数相对较小.分形维数2.766 4~2.844 7之间的土壤,分布面积最大,达到65 349 km2,占安徽省总面积的48.28%;(2)不同土壤类型下的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差别较大.分形维数最大的土壤类型为石灰岩土,达到2.859 7;最小的为粗骨土,只有2.598 1.(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差别明显.分形维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为:草地>耕地>园地>林地.(4)不同海拔下的土壤颗粒分形维数显著不同.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分形维数有逐渐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29.
无土栽培技术对蔬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无土栽培作为一项先进的种植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了适应蔬菜消费优质、营养、安全、多样化的要求,蔬菜无土栽培在产量突破后的今天,如何提高品质成了又一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影响无土栽培蔬菜品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总结了这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阐述了提高无土栽培蔬菜品质的一些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30.
本文就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潭角管理处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分别从区位优势、区内生态旅游资源、景点建设及规划等角度对景观资源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