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6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59篇
林业   115篇
农学   84篇
基础科学   49篇
  165篇
综合类   459篇
农作物   71篇
水产渔业   43篇
畜牧兽医   168篇
园艺   70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青藏高原东缘生态环境复杂,植物种类多样,杜鹃花科藏药植物资源丰富,据统计,共有1属7种.为此对青藏高原东缘杜鹃花科藏药植物的属种组成、区系成分及药用价值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其开发利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42.
割手密(S.spontanuem L.)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割手密(S.spontanuem L.)79-9为材料,利用SDS法提取基因组DNA,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割手密的SSR-PCR反应体系,即在25μL反应体系中包含10×PCR Buffer(Mg2+free)、模板DNA30 ng、Mg2+2.5 mmol/L、dNTP 0.24 μmol/L、引物0.6μmol/L、Taq DNA聚合酶1.5 U.运用该体系对其它4份割手密进行了检验,扩增带型清晰,证明该体系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943.
百香果无病毒健康种苗网室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香果病毒病发生普遍和传播快速导致产量低、质量差、收益低,是制约广西百香果产业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本文在引进百香果病毒检测技术建立百香果无病毒种苗繁育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开展了百香果无病毒健康种苗网室栽培试验,总结出了一套能够有效避免蚜虫媒介传播病毒病、延长生产结果期、促进百香果产业提质增效的无病毒健康种苗网室栽培技术,具...  相似文献   
944.
为了确保杀虫单在甘蔗上的安全科学使用,本研究分别于2015和2016年度在海南和广西开展了9%杀虫单颗粒剂在甘蔗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试验和最终残留试验。残留消解试验结果表明,杀虫单在甘蔗植株中的半衰期为17.3~30.1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7 d;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杀虫单在甘蔗蔗梢、蔗茎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皆低于LOQ(0.02 mg/kg)。综上,在甘蔗苗期按照3 375 g/hm^2沟施9%杀虫单颗粒剂1次,甘蔗蔗梢和蔗茎中杀虫单的最终残留低于我国的限量标准,对人类的暴露风险较低;而且土壤中杀虫单残留对非靶标生物蚯蚓的环境风险也较低。  相似文献   
945.
【目的】针对目前流行的火龙果连排(篱壁)式架栽培模式存在着植株整枝修剪不良,操作标准不够精确定量,不利于以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式进行精品火龙果栽培生产等缺陷,【方法】通过设计标准化整枝模式,首次提出火龙果“标准植株”(一蔓十二枝)概念,改进栽培架的连杆高度(140cm),增加防寒线、横担、托枝线、固定扎线等,改滴灌带为喷灌管空中喷洒,改A型支撑为单立柱等,进行系统改良和优化设计,【结果】以使架式结构更合理、性能更佳,让建园与栽培管理易于实现流程化、标准化、单点优化、精确培训和定量考核成本,且更符合火龙果生长特点和生产精品果的需求,【应用范围】为平地和缓坡地火龙果园选择栽培生产管理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46.
谢德伟 《乡村科技》2023,(4):117-120
国家储备林建设既是维护国家木材安全及全面保护天然林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森林资源储备体系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广东省连平县国家储备林建设布局、建设思路、建设模式、建设内容等,提出用足政策、构建国家储备林+产业集约经营的连续收获体系、打造国家储备林+林农利益共同体、强化科技支撑、提升保障能力等发展策略,以期为粤东北山区县的国家储备林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7.
重庆市北碚区耕地多功能评价及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耕地多功能理论出发,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层次法的模糊优选模型对北碚区2009-2016年耕地功能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新时期背景下,耕地的内涵不断丰富,从基本的生产功能逐渐衍生到社会功能、生态维持功能及城镇阻隔功能等集为一体的复合功能. 2)北碚区耕地多功能时空演变特征差异明显,生产功能、生态维持功能、社会功能及城镇阻隔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生产功能和生态维持功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N"型趋势,社会功能变化呈现缓和下降趋势,城镇阻隔功能则逐年增强. 3)总体上,北碚区耕地综合功能偏弱,可根据该区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发展.  相似文献   
948.
以稻田免耕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研究长期垄作免耕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剖面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免耕(中稻)、垄作免耕(稻油)、常规平作(中稻)和水旱轮作(稻油)4种耕作处理实施20年后,稻田0-60cm土体中各土层有机碳含量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垄作免耕(稻油)和水旱轮作(稻油)中,且水旱轮作(稻油)中各土层有机碳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耕作处理;垄作免耕(稻油)中0-10cm和40-60cm土层有机碳含量与垄作免耕(中稻)、常规平作(中稻)之间差异不显著,但20-40cm土层有机碳含量则显著高于其他耕作处理(P<0.05),可见同传统耕作相比,长期垄作免耕(稻油)稻田的增碳优势主要体现在20-40cm土层。不同耕作处理连续实施20年后,稻田0-60cm土体有机碳密度的高低顺序为垄作免耕(稻油)>垄作免耕(中稻)>常规平作(中稻)>水旱轮作(稻油),且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垄作免耕15~20年期间,稻田0-10cm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基本稳定,但20-40cm土层有机碳储量仍有增加,其中垄作免耕(稻油)增加最为明显,表明20-40cm土层碳累积是长期垄作免耕下稻田发挥增碳功能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49.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农业发展的土地限制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耕地数量和农业用地质量变化是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发展中国家或地区1993-2002年耕地数量变动.结果表明耕地总量波动但人均耕地数量减少.从区域农业自然条件禀赋差异、耕地退化弃耕与可耕地用途改变、人口数量与人口增长等方面分析耕地数量变动的原因;利用1990~2004年的人口变动资料建立二次曲线模型,预测2010年和2025年人口数量并讨论其对耕地的压力。综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农业用地质量限制性的现状,分析边地耕作、风蚀与水蚀、化学与物理性因素、有机物投入、信用限制与灌溉面积比重等因素对农业用地质量的限制以及农业用地质量退化对农业的影响。最后讨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加强农业用地管理以应对耕地数量和农业用地质量限制问题。  相似文献   
950.
采用室内扩散模拟试验研究了施用大颗粒尿素(PUR)、辣椒专用复混肥(LCCF)、辣椒专用缓释复混肥(LSRF)土壤的氨挥发特性,并采用土培试验研究了LSRF、LCCF、普通复合肥(OCCF)、市场非包膜缓释复合肥(MSRF)对‘渝椒五号’和‘改良早丰’辣椒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土壤有机质及酶活性的影响,探讨LSRF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室内扩散模拟试验中,前28 d氨释放速率总体表现为PURLCCFLSRF不施肥(CK),28 d以后LSRF的氨释放速率略高于PUR和LCCF处理。培养70 d时,PUR、LSRF和LCCF的氨挥发量分别为71.87 mg·kg-1、54.29 mg·kg-1和63.49 mg·kg-1,LSRF比PUR和LCCF分别降低了24.5%和11.7%。土培试验中,LSRF处理显著提高了2个辣椒品种的果实重量,‘渝椒五号’和‘改良早丰’分别较OCCF处理增产64.7%和33.8%。与OCCF处理相比较,LSRF处理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了辣椒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渝椒五号’和‘改良早丰’LSRF处理的氮素表观利用率较OCCF处理分别增加62.5%和123.1%,‘改良早丰’和‘渝椒五号’LSRF处理的磷素表观利用率分别较OCCF处理提高了14.0倍和3.2倍,钾素表观利用率分别较OCCF处理提高了28.7%和12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