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种植方式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发生和为害的影响的大田调查和试验。结果表明,手插田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发病率普遍高于机插田和直播田,并且6叶期插种的水稻田发病率高于3叶期插种的水稻田。  相似文献   
22.
对浙东地区引进的8个高粱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通过生育进程特征、经济性状、综合农艺性状和田间抗性表现考查,结果显示:晋杂109全生育期120 d,单穗粒质量62.9 g,千粒质量29.8 g,产量658.7 kg/667 m2,壳色深褐色,粒色红褐色,后期未发生病害和倒伏,综合产量潜力以及农艺性状表现较优,清香型风味容易与国际口味相接轨,为浙东地区高粱产业提升发展提供了品种支撑。  相似文献   
23.
不同药剂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评价了10种药剂对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细菌性基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水稻细菌性基犄病均有一定的防效。分蘖期施药处理中,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和40%春雷·噻唑锌悬浮剂的防效分别为83.22%和65.74%,显著高于72%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7.92%),其他药剂与72%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均无显著差异。孕穗期施药处理中,9种药剂防效均显著高于72%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刺(37.58%)。其中,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最高,为73.71%:40%春雷·噻唑锌悬浮剂、25%络氧铜水剂、20%噻唑锌悬浮剂和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的株防效均高于60%。建议水稻生产中防治细菌性基腐病可选用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和40%春雷·噻唑锌悬浮剂。  相似文献   
24.
为明确几种药剂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效,2020年在宁波市镇海区单季晚稻上进行了5种药剂对水稻白叶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噻唑锌悬浮剂115mL/667m2、40%春雷·噻唑锌悬浮剂115mL/667m2、20%噻菌铜悬浮剂200mL/667m2三个处理对水稻白叶枯病均有较好的防效,其中以40%噻唑锌悬浮剂防效最高,病指防效达77.7%,其次是40%春雷·噻唑锌和20%噻菌铜,病指防效分别为74.1%、69.6%。  相似文献   
25.
橘园柑橘小实蝇雄性成虫种群消长规律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性诱剂诱捕的方法在宁波地区10个橘园进行连续6年的监测.结果表明,自2008年柑橘小实蝇大发生以来,各年虫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分析其原因主要与气候和防治措施有关.  相似文献   
26.
对宁波市奉化区桃园、猕猴桃园吸果夜蛾进行驱虫灯趋避效果试验。结果表明,LS-QCD-X-SE/AC驱虫灯发射的光波对吸果夜蛾有较好的驱避作用,对控制桃园、猕猴桃园落果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7.
为实现对宁波市农田害鼠的科学、有效控制,通过试验验证了第二代抗凝血剂灭鼠剂0.005%溴敌隆颗粒剂、0.005%溴鼠灵颗粒剂以及物理灭鼠剂20.02%地芬·硫酸钡饵剂的灭鼠效果。结果表明,3种灭鼠剂的防效均达75%以上,灭鼠效果和安全性良好。鉴于限用农药溴敌隆、溴鼠灵已在宁波市退市,20.02%地芬·硫酸钡饵剂可作为替代性灭鼠剂。  相似文献   
28.
昆虫声音信号和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昆虫声音信号是昆虫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种内、种间信息交流方式之一,在昆虫求偶、聚集、攻击、报警等各种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随着微电子和计算机信息科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昆虫发声机制被揭示。本文简要评述了不同目昆虫的发声器官和发声机制,及其声音信号特征和信号采集分析方法,并讨论了昆虫声音信号的研究趋势和实际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29.
为明确直播早稻田间主要杂草群落组成及发生趋势,指导农民科学使用除草剂。采用“W”型五点取样法对象山县直播早稻田杂草群落开展调查。结果表明直播早稻田杂草共有5科14种,以千金子、稗草为主要杂草,禾本科、莎草科及阔叶杂草分别占杂草出草总量的73.2%、13.6%和13.2%。播种后3-4天禾本科杂草开始萌发,特别是稗草出草较早,播后7-14天莎草科、阔叶杂草开始萌发。播后28天,出现第一个出草高峰,杂草总量达427株/m2,主要为禾本科杂草,占总出草量的82.7%。播后42d时出现出草高峰趋势,达到364株/m2,主要是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大量萌发。  相似文献   
30.
以分子杂交为核心的分子标记技术是早期分子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全面分析汇总了分子杂交为核心的分子标记技术的种类、机理、特点等,并着重介绍该技术在水稻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