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4篇
  37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基于静态箱法和气井法,测定棉花秸秆还田对绿洲棉田土壤CO_2浓度和通量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秸秆还田后土壤CO_2浓度与通量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化特征,均表现为7月份出现峰值,10月出现低值;与NS(对照组)相比,秸秆还田处理下的土壤CO_2浓度与通量在5月也出现峰值。土壤CO_2浓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但秸秆还田对土壤CO_2浓度的垂直分布影响不大。观测期内,NS、HS(半量)、TS(全量)和DS(加倍)处理下的土壤CO_2浓度均值分别为5 946.2、6 837.3、7 717.3 mg·kg~(-1)和10 437.6 mg·kg~(-1),土壤CO_2通量均值分别为110.22、136.84、140.75 mg·m~(-2)·h~(-1)和169.47 mg·m~(-2)·h~(-1),即棉花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CO_2浓度和通量;其中,DS处理下的土壤CO_2浓度和通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此外,NS、HS、TS和DS处理下土壤CO_2浓度与通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0~0.60、0.68~0.72、0.72~0.77和0.85~0.88,相关系数随秸秆还田量增大而增大,即土壤CO_2通量强烈依赖于土壤CO_2浓度。在当前的农业生产水平下,综合评价不同秸秆量还田的效应,应采用全量秸秆还田。  相似文献   
42.
新疆南部农田裸地土壤呼吸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2-06-28-2013-01-08在新疆焉耆盆地设置农田裸土桶装培养试验,采用动态密闭气室法(Li-8100,USA),监测地表温度和土壤呼吸地表通量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试验包括3个处理:原土、含1.25%和2.5%玉米秸秆的混合土.结果表明:①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特征均呈单峰型曲线,最高值出现在12:00-16:00,最低值在5:00-7:00.②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变化特征为: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其中,在夏季有2个峰值:出现在7月中下旬和8月中下旬.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3个处理土壤呼吸速率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性在夏季均不显著(P>0.05),在秋季均呈极显著相关(R2>0.90,P<0.01),在冬季均呈显著相关(R2 >0.40,P<0.05).夏季和冬季的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用Q10值表示)分别为1.21 ~1.52和1.65 ~2.25.  相似文献   
43.
44.
荒漠-绿洲边缘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研究荒漠—绿洲边缘区是一种新的探索。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分析了绿洲—荒漠边缘区的概念与特点 ,讨论了绿洲—荒漠边缘区的特性和特征 ,并对其进行了初步分类。最后指出了荒漠—绿洲边缘区的最新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45.
柽柳和梭梭林地土壤呼吸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便携式气体分析仪(CIRA S-1配备SRC-1呼吸室,PP System s,H itch in,UK)测量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阜康荒漠实验站(FS)柽柳丛和北沙窝(ND)梭梭林地冠下和冠间的土壤呼吸及土壤因子。分析表明:冠下和冠间的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冠下土壤呼吸值高于冠间,FS林地的土壤有机质、电导率、全氮、碳酸钙等含量及土壤呼吸值都高于ND林地土壤。土壤呼吸与土壤CaCO3含量有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9。土壤中CaCO3含量的空间变化对土壤呼吸值的时空变化有一定的影响。掌握土壤因子及土壤呼吸的空间变化,对了解荒漠生态系统过程、土壤微生物与有机质的相互作用及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6.
土壤CaCO_3淀积对降水量及环境变化的指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宏  赵成义  李军  李玉杰  王锋 《土壤通报》2007,38(4):810-812
测定了三工河流域土壤的pH值和CaCO3含量,分析了二者的变化趋势。结合土壤CaCO3的淀积深度,根据年降水量与碳酸钙淀积深度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y=305x+168.5)估算了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得出在该区域曾有过一段降水较为丰沛的时期。并依据土壤CaCO3含量在垂直剖面上的变化预测了该区域的气候条件是向暖湿、不利于碳酸盐保存的气候环境变化的。这与近期的研究资料得出的结论相一致。本文的结论可作为研究该地区气候变化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7.
近20a渭干河绿洲土壤盐分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盐分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是了解水盐运移规律的关键,运用地统计学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近20 a渭干河绿洲土壤盐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2年、2012年0~20 cm、0~100 cm土壤盐分呈现强变异性,且均呈现中等空间自相关性,空间相关距离分别为27.95 km和6.23 km。土壤盐分含量高的区域集中在渭干河绿洲的东南和西南的局部地区,同时呈现出表聚现象,土壤盐渍化由绿洲内部向外部转移,由中上部向下部转移。与1992年相比,2012年表层盐分减少,中度、重度、盐渍化土地的面积分别减少了422.7、818.19、1 489.38 km2,非盐渍化土地的面积增加了1 579.65 km2,轻度盐渍化土地的面积增加了1 150.61 km2,总体上土壤盐渍化趋势向好,表明绿洲环境质量趋良。  相似文献   
48.
不同盐分梯度下胡杨幼苗的光合-光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不同盐分处理60 d胡杨幼苗的光响应特征。结果表明:① 在0~3 500 μmol•m-2•s-1光强范围,各处理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 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WTBZ]均随光强增加逐渐增大,而胞间CO2浓度(Ci)呈相反趋势;不同光强下幼苗的P n、Gs、Tr、Ci 和WUE均[值均随盐浓度增大而减小;低盐浓度处理(0.5 mol•L-1)条件下,幼苗通过气孔调节提高WUE,降低盐分对幼苗的损伤;高盐处理(2 mol•L-1),气孔基本失去调节能力,出现了Tr相对较低、WUE相对较高的现象,而幼苗的Pn[WTBZ]均值降低了约75%,幼苗的光合代谢受到严重抑制。② 随盐浓度增大,胡杨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表观量子效率(α)、暗呼吸速率(Rd)和光饱和点(LSP)逐渐降低,光补偿点(LCP)逐渐增加,盐分抑制了幼苗对光的吸收、利用和转换能力。  相似文献   
49.
田块尺度下土壤水分和盐分的空间变异性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通过对 16m× 16m田块 2 89个土壤剖面的取样分析 ,测定土壤水分、pH、盐分、电导率。结果表明 ,土壤含水量均服从非正态分布 ;盐分的分布类型除 6 0~ 80cm呈非正态分布外 ,其它各层均服从正态分布。土壤水分和盐分的变异系数均呈中等变异强度。通过结构分析 ,发现土壤水分和盐分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空间相关性。对土壤水分和盐分空间分布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比较 ,同时采用CoKriging方法进行估值 ,与Kriging法相比 ,其估计方差减少百分数最大达到了 12 1.4 8% ,117.83%。  相似文献   
50.
本文从经济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观点出发,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以玛纳斯绿洲为例,对干旱区绿洲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成功与不足的方面,通过优化设计,实现了结构优化,功能增强;解决了水量、饲草饲料及肥料的供需矛盾,保持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