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篇
  5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5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探究烤烟品种K326烘烤变黄期不同温湿度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通过在变黄主要时段对不同部位烟叶设定4个不同温湿度处理,分析变黄期不同温湿度与烤后烟叶的等级质量,主要化学成分及评吸质量的关系,寻求K326不同部位烘烤变黄阶段最适宜的温湿度。结果表明:K326下、中部叶烘烤变黄阶段最适宜的温湿度为变黄恒定温度38℃,湿球温度34℃;上部叶烘烤变黄阶段最适宜的温湿度为变黄恒定温度38℃,湿球温度35℃。  相似文献   
82.
斑马片病是一种可对马铃薯等茄科作物造成严重危害的病害,其病原为Candidatus Liberibacter solanacearum,主要通过马铃薯木虱(Bactericera cockerelli)等介体进行传播。该病害主要分布于美国、墨西哥、中美洲各国和新西兰等国家,虽然目前中国没有发生的报道,但具备该病害传入和发生的条件。本文对斑马片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病原基因组学、分子检测技术、防控措施及对我国的风险等进行讨论,对于全面了解该病害,防范其传入我国并在我国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3.
植原体(Phytoplasma)是一类无细胞壁,迄今不能人工培养,存在于植物筛管细胞中的类似植物病原细菌的原核生物.据估计,植原体可在98个科,几百种植物上引起病害(Lee et al.,2000),主要症状包括丛枝、黄化、花变叶、花器退化等,严重时使植株提早衰老,直至整株枯死.  相似文献   
84.
抚仙湖流域植烟土壤养分特征及烟叶综合质量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抚仙湖流域植烟土壤的烟叶综合质量,对流域内4种类型土壤(水稻土、沙壤土、红壤土、紫色土)及其烤后烟叶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和评价。土壤检测结果显示:4种植烟土壤pH值为6.16~6.73;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高,分别为19.03~64.48 mg/kg和111.09~397.89 mg/kg;水稻土的碱解氮含量118.02 mg/kg,较适宜,其他土壤的整体偏低,在51.68~59.66 mg/kg;沙壤土有机质含量仅4.14 g/kg,其他3种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适宜,为17.44~21.06 g/kg。红壤土烟叶外观质量得分最高,上、中、下3部位烟叶得分分别为81.25、83.50和74.75。沙壤土得分最低;4种土壤烟叶化学成分均符合优质烟叶要求,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红壤土烟叶感官质量评吸结果得分最高,上、中、下部烟叶得分分别为83、84和81,沙壤土得分最低,上、中、下部烟叶得分分别为80.0、81.0和77.5。通过比较,红壤土烟叶初烤后综合质量最好,沙壤土的最差。  相似文献   
85.
马铃薯斑纹片病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solanacearum)是一种主要为害伞形花科和茄科植物的重要有害生物,目前无法人工培养且可随种子远距离传播。准确灵敏的PCR检测方法对病害预警和防止扩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复合引物法构建扩增内标(internal amplification control,IAC),建立了马铃薯斑纹片病菌含扩增内标的双重实时荧光PCR检测体系,有效指示了PCR检测过程中的假阴性现象。试验结果表明:双重与单重实时荧光PCR的检测灵敏度一致,当扩增内标添加量为3.4×10-5ng时,样品DNA的检测低限为0.4 ng。40个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与单重实时荧光PCR相比,双重荧光PCR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由25.00%提高到27.50%,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6.
泡桐丛枝植原体染色体全长及两个rRNA操纵子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以泡桐丛枝植原体为材料,运用差速离心和脉冲场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获得了无寄主DNA污染、完整的泡桐丛枝植原体染色体,并用Southern blot杂交进行了验证,建立了植原体全基因组的研究方法。同时对泡桐丛枝植原体染色体进行内切酶I-CeuI不完全酶切,测定了染色体全长,并定位了2个非连锁的rRNA操纵子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完成了泡桐丛枝植原体部分物理图谱的构建。实验结果表明,泡桐丛枝植原体染色体全长约为1 100kb,2个rRNA操纵子在染色体上相距500~600kb。  相似文献   
87.
本实验意在研究一种能够应用于植原体初筛,并且不易污染,易操作耗时短的通用方法.比较了已报道TaqMan实时荧光PCR与目前最常用巢式PCR在植原体通用检测中的应用.利用12种植原体感染植株及9种健康植物DNA测试了实时荧光PCR的特异性及通用性.所有植原体材料均获得强的荧光信号,为阳性结果,而健康植物DNA及空白对照均为阴性结果.实验结果证明该实时荧光PCR应用于植原体通用检测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相对灵敏度比巢式PCR高10倍,耗时短,操作方便,有效避免了PCR产物污染.实时荧光PCR为植原体病害的口岸检疫、田间监测及大量样品的通用检测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是一种可能代替目前最常用巢式PCR的方法.  相似文献   
88.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在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红河镇采集的表现叶片上卷、红叶、气生薯症状的马铃薯样品叶脉韧皮部筛管细胞内观察到大量直径为500~700 nm的球形植原体粒子。以提取的感病和健康马铃薯叶片总DNA为模板,应用植原体16S rRNA基因和rp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从感病样品中扩增得到了长度均约为1.2 kb的片段。对获得基因核酸一致性比较分析表明,马铃薯僵顶植原体宁夏株系16S rRNA基因与‘Candidatus Phytoplasma fragariae’槭树株系(MK501642)16S rRNA基因核酸一致性最高,为99.7%,rp基因与‘Ca.P.fragariae’云南马铃薯YN-2G株系(KJ144889)rp基因核酸一致性最高,为100%;基于16S rRNA基因和rp基因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马铃薯僵顶植原体宁夏株系与16SrⅫ-E亚组成员聚在一起。基于透射电镜观察和基因序列比较分析,证明宁夏发生的马铃薯僵顶病与植原体侵染相关,该植原体在分类地位上属于植原体16SrⅫ-E亚组。  相似文献   
89.
中药复合添加剂对母猪哺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6头哺乳母猪,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喂基础饲粮,试验组产后10日内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的中药复合增乳添加剂。结果表明,试验组仔猪20日龄窝重和35日龄断奶窝重分别提高25.59%和25.9%(P<0.01),仔猪断奶个体重提高18.56%(P<0.01),哺乳期平均日增重提高22.76%(P<0.05),哺乳期仔猪成活率提高8个百分点(P<0.01)。  相似文献   
90.
对我国种子企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企业要发展 ,人才是关键在知识经济时代 ,人才资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知识型劳动者从后台走向前台 ,成为决定生产和管理的主体 ,智力资本和知识积累已成为改变经济产出的显著变量 ,知识和人才是创造机会和迅速积累财富的源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不仅是经济实力、先进技术、科学管理的竞争 ,更重要的是人才的竞争 ,因为经济实力、先进技术、科学管理无一不是依靠人的智慧来创造实现的。可以说 ,拥有智慧就拥有竞争力 ,就拥有对种子世界的主宰权。一个企业要发展 ,要壮大 ,除了有一个团结创新的领导班子外 ,同时还要拥有一批高水平、肯钻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