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1篇
  4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赤霉素和钙对玉米种子萌发的效应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陈士林  卫秀英  赵新亮 《种子》2004,23(4):47-49
研究了GA3、Ca2 对玉米种子萌发过程的影响.在种子吸胀、萌动阶段,GA3能明显促进种子吸水和加快种子萌动,Ca2 则表现出延缓种子吸水和萌动;GA3和Ca2 能显著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势和简化活力指数,且表现出一定的加成作用,但对种子发芽率没有影响;GA3能显著促进玉米种子根的生长,Ca2 对玉米芽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2.
论小麦品种混杂退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全面分析了小麦品种混杂退化的主要原因,详细划分了杂劣株类型,扼要总结了去杂去劣的关键技术,首次提出了“环境筛选作用”的新概念,系统概括了科学防杂保纯措施。  相似文献   
33.
双氧水和K+对老化棉花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新亮  汤菊香 《种子》2003,(4):31-32
使用不同组合的双氧水和K^ 对老化棉花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双氧水和K^ 混合处理能明显提高棉花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长、活力指数、过氧化物酶活性,其中以0.1%KNO3 0.1%H2O2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4.
利用SRAP分子标记划分玉米自交系类群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河南省20世纪80年代以来常用的29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河南省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及杂种优势群进行划分,对主要的审定品种亲本间遗传距离及杂种优势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9个玉米自交系可分为四大类群,第Ⅱ大类又可分为2个亚群,第Ⅲ大类群又可以分为3个亚群,29个玉米自交系可分为7个亚群,分析结果与系谱来源基本一致.分类后类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均小于类内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同时生产上推广组合的亲本大多来自不同的大类或亚类,SRAP标记的聚类结果是比较合理的,对于玉米杂种优势群的划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5.
玉米杂交种不同产量水平穗部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河南省近3a(2008-2010年)参加60 000株/hm2密度组区域试验的低、中、高3个产量水平玉米杂交种的产量与穗部性状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以期为选育耐密植高产玉米新品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6 000~7 500kg/hm2较低产量水平,对产量直接作用比较大的有行粒数、千粒重、穗行数、穗粗和穗长;在7 500~9 000kg/hm2产量水平,对产量直接作用比较大的有出籽率、穗长、千粒重、穗粗和行粒数;在9 000kg/hm2以上高产水平,对产量直接作用比较大的有穗长、虚尖长、行粒数、穗粗、轴粗,净效应值比较大的有穗长、千粒重、出籽率和轴粗。由此可见,在选育耐密植的高产(9 000kg/hm2以上)玉米杂交种时,应重视穗长、穗粗、出籽率和千粒重的选择。  相似文献   
36.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玉米品种M103为材料,设置5个种植密度试验,田间随机区组种植,4次重复.田间调查株高、穗位高、穗位角和空秆率,室内考种穗长、穗粗、行粒数、穗行数、虚尖长、千粒重和产量,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的株高、穗位高、空秆率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穗位角则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行粒...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花药绒毡层变化、孢粉素累积与RAFTIN1表达间的关系,为揭示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的机理奠定基础。【方法】以杀雄剂SQ-1诱导的生理型雄性不育系、质核互作遗传型雄性不育系,正常可育近等基因系为试材,通过石蜡切片、细胞荧光染色和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花药绒毡层的形态变化、孢粉素的累积及RAFTIN1的表达。【结果】单核期生理型不育系花药绒毡层提前降解,分泌孢粉素的含量降低,RAFTIN1提前高表达,使大量孢粉素转运至花粉壁层;二核期和三核期,生理型不育系绒毡层完全退化,停止分泌孢粉素,RAFTIN1呈现明显的下调表达模式。【结论】杀雄剂SQ-1诱导的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其败育机理与绒毡层的提前降解和定向转运孢粉素的RAFTIN1表达高低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38.
针对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短板,开展新农科背景下地方涉农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研究,提出了更新教育理念、优化专业结构、重塑课程体系、搭建产教融合平台以及创新合作机制等新农科人才培养实施路径,构建了新农科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小麦新型化学杂交剂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拓展小麦化控两系途径的药剂种类,降低化学杂交剂(CHA)成本,利用西农1376检验15种化学药剂、4个浓度、3个施用时期(小麦不同发育时期)的诱导不育效果, 并对花药败育的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诱导小麦花粉败育效果差异较大,Feek’s 7.5和9.5时期,15种药剂各浓度处理诱导植株营养生长发育异常或花粉败育不明显;Feek’s 8.5时期,T6药剂0.24 kg hm-2诱导雄性不育率为93.33%,植株表型及雌蕊发育正常,对其饱和授粉,能获得杂交种子,且饱和授粉结实率较高。石蜡切片观察该处理诱导雄性不育花药的绒毡层细胞降解过程异常,自单核早期绒毡层细胞核明显降解,单核中后期花粉内核也开始降解,直至三核期,绒毡层细胞及花粉内核及营养物质基本消失,仅剩少量花粉壁残留,最终导致花粉败育。因此认为,T6诱导的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与绒毡层的异常降解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40.
H_2O_2和KNO_3对棉花老化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不同组合的H2 O2 和KNO3对棉花老化种子进行处理 ,结果表明 ,适宜浓度的H2 O2 和KNO3能明显提高棉花老化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长、活力指数、过氧化物酶活性 ,其中以0 .1 %KNO3和 1 .5 %H2 O2 复配后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