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85篇
  20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穗茎兼收对行联合收获机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适应中国西北旱区玉米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模式,解决传统玉米收获机械收割过程不对行、玉米籽粒损失率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自走式穗茎兼收型旱区玉米全膜双垄沟联合收获机。该机采用对行式收割割台、立式摘穗辊装置、割台下方中间位置输送玉米果穗、立式摘辊后方设置茎秆切碎装置、机身侧面输送经切碎后的玉米茎秆,实现了旱区玉米全膜双垄沟播种植的对行收割以及穗茎兼收,降低了籽粒损失。田间试验表明,在机具作业速度为3~4.5 km/h、立式摘穗辊转速为1 100 r/min、茎秆切碎装置转速为1 584 r/min时,籽粒损失率为1.8%,果穗损失率2.4%,籽粒破碎率0.77%,茎秆切碎合格率92.6%,苞叶剥净率95.1%,能够满足玉米联合收获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62.
全膜双垄沟覆膜土壤离散元接触参数仿真标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进一步提升基于离散元法对全膜双垄沟机械化覆土作业过程研究的准确性,结合EDEM软件进行覆膜土壤摩擦角(土壤休止角及其与钢滑动摩擦角)离散元仿真试验。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组合试验,得出各接触参数对土壤休止角、土壤与钢滑动摩擦角的影响显著性顺序。分别建立了各关键接触参数与土壤休止角、土壤与钢滑动摩擦角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以自制试验装置测定结果作为优化的目标值,获得全膜双垄沟覆膜土壤离散元最优接触参数组合为:土壤与土壤静摩擦因数0. 68、土壤与土壤滚动摩擦因数0. 27、土壤与土壤恢复系数0. 21、土壤与钢静摩擦因数0. 31、土壤与钢滚动摩擦因数0. 13和土壤与钢恢复系数0. 54。为验证所标定全膜双垄沟覆膜土壤接触参数的可靠性,对模拟仿真与实际试验的土壤休止角、土壤与钢滑动摩擦角进行了对比分析,两者相对误差分别为2. 6%和3. 1%;同时应用离散元法进行全膜双垄沟覆土装置在覆膜土壤颗粒最优标定参数组合设置下的种床覆土过程仿真模拟,通过与实际作业效果对比,仿真结果与田间试验工况基本一致,验证了仿真试验与建立回归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3.
为获得单垄双行马铃薯施肥覆膜播种机的最佳工作参数,通过改变单垄双行马铃薯施肥覆膜播种机播种作业性能指标的4个主要参数:机具前进速度、旋耕刀组刀头线速度、搅龙轴转速和覆土圆盘倾角,以播种合格率、膜上覆土厚度为评价指标进行马铃薯播种试验。结合正交试验,应用综合评分法得出了该机具作业时各参数的最优组合:机具前进速度为0.65 m·s~(-1)、旋耕刀组刀头线速度为0.90 m·s~(-1)、搅龙轴转速为950 r·min-1、覆土圆盘倾角为35°。根据该最优组合作业参数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此优化试验条件下,作业机播种合格率均值可达92.6%,膜上覆土厚度均值为40.1 mm,符合马铃薯种植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64.
【目的】设计一种适应高速播种的高充填率精量排种器,确定该排种器的最佳排种性能参数(排种轮转速、排种轮与种刷及扰动滚筒的传动比、窝眼轮型孔圆角半径).【方法】采用离散单元法,建立3种不同大小的玉米模型,对高填充排种器进行了仿真模拟试验,观察分析玉米籽粒在排种器中的排种、重播、漏播的过程,确定最优参数,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确定了排种轮转速为25r/min,窝眼轮圆角半径为1mm,排种轮与种刷和扰动滚筒之间的传动比为1∶2时排种性能最优,此时粒距合格指数为98.6%、重播指数为0.8%、漏播指数为0.6%、排种综合指数为98.9%,试验验证误差5%.【结论】高填充率精量排种器可适用于高速播种,应用离散单元法优化排种器性能参数可减少实际工作量,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针对农业滴灌中黄河水泥沙含量高的问题,将碟式分离机与FXJ-150-I型水力旋流器串联用于黄河水泥沙分离。采用正交试验、极差和方差分析研究了串联分离设备参数对溢流量和溢流颗粒D50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溢流量的参数主次排列为旋流入口压力、旋流器底流口直径和转鼓转速, 而影响溢流D50的参数主次排列为旋流入口压力、转鼓转速和底流口直径。考虑试验因素对溢流量和溢流中粒径D50影响程度的大小以及它们在分离中所起作用的大小,优化了串联分离设备参数:旋流入口压力为0.06 MPa、底流口直径为12 mm、转鼓转速为3500 r/min。  相似文献   
66.
4GG-170型高速收割机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收割机单位割幅的生产率,减少割台因往复惯性力引起的振动,研制了一种装有齿形链式切割器的高速收割机,阐述了该机的总体结构及工作过程,分析了主要技术参数,试验表明:该机的切割速度可达7.5 m/s,作业速度可达13.1 km/h,单位割幅的生产率是往复式切割器收割机的1.5倍,作业性能稳定,生产性能可靠,是一种高速高效收割机械.  相似文献   
67.
为研究西北旱区玉米全膜双垄沟种植模式下土壤水肥运移规律,通过HYDRUS-2D/3D模型对甘肃省定西市玉米全膜双垄沟土壤水肥运移规律及根系响应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模式下土壤含水率及垄沟内种肥浓度的分布规律,在合理播深处设置观测点以表征土壤含水率及膜下氮、磷、钾水肥互作运移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膜下渗水孔与种穴位置处土壤水肥发生环状侧渗现象,其中土壤含水率范围为15.20%~17.12%,垄沟内氮肥转化浓度趋于15.38mg/L,磷肥转化浓度趋于5.15mg/L,钾肥转化浓度趋于12.21mg/L,水肥主要集中在垄沟位置,保障了苗期水肥需求;通过施加根系吸水和水肥运移模拟表明全膜双垄沟模式下土壤水肥条件满足玉米出苗需求。研究模型与结果将为玉米全膜双垄沟农艺技术的优化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8.
基于压痕加载曲线的谷物籽粒硬度性能测定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500N微机控制材料试验机,利用压痕加载曲线,进行了用针尖压入法测定谷物籽粒硬度的试验研究,测得豌豆、蚕豆、大米、绿豆、小麦、扁豆以及玉米在不同组成部位、不同含水率时的硬度值在2~75MPa范围内.研究表明,试验加载速度在0.25~2.00mm/s范围内、针尖压入深度在0.25~1.50mm范围内时对试验结果无明显影响,而针尖锥度与籽粒硬度存在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69.
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机直插式播种装置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设计了旱地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机直插式玉米播种装置,采用凸轮和曲柄组合机构控制成穴器,实现播种时间段成穴器水平绝对速度为零.在ADAMS/View中用相对轨迹曲线生成实体的方法设计了凸轮,对直插式播种装置进行仿真分析,测试了成穴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结果表明该装置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0.
基于AVR单片机和RS-485的种子包衣机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包衣设备控制系统的一种新设计方法,即以AVR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结合RS-485通信及USS通信协议和相应软件、变频装置、相关传感器及相应的执行元器件对包衣作业全程进行自动控制,提高了种子包衣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