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红皮沙拐枣(Calligonum rubicundum Bge.)果实形态特征为研究对象,在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流域自然分布区选取了8个居群,进行群落调查、果实收集与室内测量。应用变异系数、方差分析、偏相关分析法,对各居群和样株间果实形态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显示:果实的长、宽、大小、形状,瘦果的长、宽、大小、形状,以及果翅深、翅齿深、翅间距、肋间等肋上两翅间夹角14个数量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果实形状、熟果颜色、齿的形状、翅扭曲方向4个质量指标也存在一定差异。研究表明,红皮沙拐枣各居群间果实形态差异显著(P0.000 1),存在多态性;样株间果实形态也存在一定的多态性。该研究结果为红皮沙拐枣及其相关种类种中下等级的进一步分类提供重要参考,为沙拐枣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洋葱紫斑病是洋葱上的重要病害,其病原菌为葱链格孢菌。介绍了洋葱紫斑病的危害症状、发病规律、发病条件及传播途径,从栽培管理、种子处理、蓟马控制、药剂使用等方面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菌核病,又称菌核性软腐病,其病原为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寄主范围很广,除危害十字花科蔬菜以外,还可侵害豆科、茄科等多种作物。介绍了菌核病对甘蓝的危害及症状,分析了发病规律和发病条件,并从栽培管理、种子处理、土壤处理及药剂防治方面介绍了甘蓝制种菌核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种业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的世纪,随着科技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全面推行,我国种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种子行业的国际化、产业化、市场化、高科技化时代已经来临,种子市场将更加开放、竞争将更加激烈,种子行业优胜劣汰的局面将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5.
晋宁县1998年引进荷兰豆试验示范种植,现已发展到2666.67hm2,总产量3.6万t,总产值2.34亿元。荷兰豆一年四季均有产品上市,已成为晋宁县山区、半山区脱贫致富的一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6.
玉米粗缩病是我国北方玉米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介绍了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症状、传播方式、发病规律及发病条件,从选用抗耐病品种、播前药剂拌种、加强田间管理、苗后预防及发病田喷药防治等方面提出了玉米粗缩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玉米褐斑病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玉米褐斑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如土壤带菌、气候适宜、品种抗病性差等因素分析,结合当地情况,制定防治玉米褐斑病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研究其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对黄河流域生态管理及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22年间的MODIS数据,利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评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采用Sen(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法和MK(Mann-Kendall)检验全面刻画RSEI的空间演变特征。结合分位数回归模型和残差分析探究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不同分位数RSEI变化的影响机制及相对贡献率。结果表明:2000-2022 年期间,黄河流域 RSEI年均值为0.465,年均增速为0.55%。黄河流域中游RSEI上升最为显著。黄河流域RSEI改善的区域面积占比为74.94%,显著改善的区域为内蒙古中部及晋陕两省北部地区。同一因素对不同分位数RSEI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分异。随着RSEI分位点的提高,气温、降水及高程等3个变量影响程度均呈下降趋势。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导致64.00%面积的黄河流域RSEI变化。由人类活动导致RSEI变化的区域面积占比为20.62%,由自然环境导致RSEI变化的区域面积占比为15.38%。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人地和谐发展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1制种田的选择制种田应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旱涝保收、较肥沃的中性沙壤土地,忌重茬。制种田必须与其他大白菜、油菜、小白菜、蔓菁、芥菜等十字花科芸苔属作物自然隔离2000 m以上,在有障碍物(山丘、树林)的条件下,间隔1000 m。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