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24篇
畜牧兽医   111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1.
载畜率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载畜率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种群的盖度对载畜率的响应不同,无芒隐子草盖度在轻度放牧区最大,栉叶蒿盖度在7月份、8月份分别以中度放牧区和轻度放牧区最大;短花针茅、冷蒿、阿氏旋花、细叶葱、木地肤随载畜率增大高度下降明显,猪毛菜高度在四个载畜率下差异均不显著;随着载畜率的增大,植物群落生物量呈下降趋势,且重度放牧与不放牧、轻度放牧有显著差异;随着载畜率的增大,建群种、优势种地位改变不明显,但一年生的猪毛菜重要值增大,在重度放牧区达到最大并占据优势地位;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以轻度放牧区最大,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为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不放牧,且不放牧与轻度放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家庭牧场调研数据为基础,利用ACIAR草畜平衡模型对荒漠草原家庭牧场在全年放牧和季节牧场及补饲措施的家畜需求与草地供给之间的能量平衡关系进行模拟研究,目的是了解家庭牧场的草畜平衡状态,为草地畜牧业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划分季节牧场利用可增加家畜在冬季的实际能量摄入,减少在夏季的能量摄入;补饲可以缓解在家畜关键生长期对于能量的需求,并在不额外增加补饲量的条件下,划分季节牧场的家畜也表现出冬季实际能量摄入增加,夏季能量摄入减少。  相似文献   
13.
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对于认识生态系统功能和管理提供了重要基础。本文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和草地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两个方面,系统综述了目前的国内外草地多功能性对放牧干扰和气候变化的响应,指出草地生态系统不同功能之间的权衡及协同制约着对多功能性的客观评价,并随环境而变化,许多研究只在少数几个营养级,建议开展长期的定量研究,并完善多功能性的测度方法。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内蒙古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中4种酶活性及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随季节变化有着明显的变化,但各类群变化规律并不完全相同.放牧对蔗糖酶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增加了多酚氧化酶活性.轻度放牧显著或极显著增加了蛋白酶活性,脲酶活性略降低.重度放牧显著增加了脲酶活性,蛋白酶活性极显著降低.重度放牧降低了土壤中养分含量,围栏封育和轻度放牧有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和提高.  相似文献   
15.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主要牧草再生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试验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建群种、优势种、次优势种和主要伴生种的再生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探讨。结果表明该草地供试草种的再生能力不同,再生性及其强弱主要取决于草种的生物学特性和再生期间的环境条件以及留茬高度、灌水和施肥等栽培措施。年内连续多次刈割,使牧草贮藏养分(主要是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下降,到初霜后降至最低点。  相似文献   
16.
农牧交错带草地景观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草地景观格局,以农牧交错带的草地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景观格局指数,从自然地理和人文社会2个方面选取影响因素,基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内蒙古武川县哈乐镇草地斑块景观格局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哈乐镇草地景观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斑块规模东南大西北小,斑块形态东南密西北稀,斑块分布东南整西北碎;自然地理和人文社会是研究区域草地景观格局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二者共同驱动草地景观格局特征的差异性变化。其中,高程、至最近道路距离、至最近河流距离和至最近居民点距离是草地斑块规模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高程、坡度和至最近河流距离是草地斑块形态分异的内在诱因;高程、至最近道路距离和至最近居民点距离是草地斑块分布差异的重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补偿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概述了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服务功能:草产品供应、涵养水源、气体调节、土壤保持、环境净化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因此,建立草地补偿机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大气调节服务补偿、保护土壤服务补偿、净化环境服务补偿、水源涵养服务补偿,生物多样性维持服务补偿等,而且要明确草原生态效益补偿思路,确定补偿主体、对象、内容、范围、标准和方式,多渠道筹集补偿资金,增强草原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8.
放牧对大针茅根系生物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生长季内不同放牧强度下大针茅(Stipa grandis)种群不同土层深度根系生物量的分析,探讨放牧对大针茅根系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放牧强度下的根系生物量在不同季节有显著性差异(P<0.05),0~30cm的根系生物量随季节的变化趋势成"N"字形变化趋势,即先增加后降低然后再增加。同一月份内,大针茅根系生物量在不同放牧强度的影响下,有显著差异(P<0.05),中度放牧影响下根系生物量在5,6,8三个月增加,比对照增加0.35%~16.52%,重度放牧压力下根系生物量最小。根系生物量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呈"T"字形分布,即根系生物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围封23年的样地进行凋落物去除处理后,连续5年的植被调查研究,探讨凋落物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及对群落各功能群生物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的不同去除处理对同年植被地上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相同处理不同年际间地上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但在处理后的第2年起,草原地上生物量随着凋落物去除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凋落物去除对各个功能群生物量的影响表现在处理后的第5年,中度去除条件下的多年生杂类草生物量明显多于重度去除处理和对照区(P<0.05);多年生丛生型禾草在重度处理区的生物量明显高于中度处理区(P<0.05),但二者与对照区均无显著差别(P>0.05);其余各年影响均不显著(P>0.05)。通过对各功能群生物量与总的地上生物量的相关分析得出:在重度去除处理下,地上生物量与禾草的地上生物量相关性较高,多年生杂类草其次。多年生根茎型禾草在中度处理区与地上生物量的相关性最高且显著(P<0.05),其次是一、二年生草本。对照区的多年生丛生型禾草与总地上生物量有显著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20.
对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 线叶菊(Filifolium sibiricum)草地中贝加尔针茅、麻花头(Serratula centauroides)、日荫菅(Carex pediformis)和菊叶委陵菜(Potentilla tanacetifolia)4种主要植物的盖度、频度和植被指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①通过SPSS的聚类分析,实验区草地可以划分为3个草地退化系列,即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②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增强,贝加尔针茅的盖度、频度和指数表现出降低的趋势,麻花头与日荫菅的盖度、频度和植被指数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菊叶委陵菜盖度、频度和植被指数则表现出增加的趋势;③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3个不同退化系列的草地变化可通过 Y1=0.020 5X1 0.003 9X2 - 0.003 2X3 0.003 9X4 - 47.245 6;Y2=0.005 4X1 0.005 2X2-0.003 4X3 0.011 9X4-16.734 1;Y3=0.002 2X1 0.003 5X2-0.001 6X3 0.004 6X4-3.854 8(其中,Y表示最终的变化值,X1,X2,X3,X4分别表示草地最优状态时贝加尔针茅、麻花头、日荫菅和菊叶委陵菜4种植物的指数)来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