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24篇
畜牧兽医   111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郑佳华  赵萌莉  王琪  张峰  张彬  张军 《草地学报》2022,30(5):1054-1062
为探究不同利用方式对大针茅(Stipa grandis)草原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本研究以大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刈割、放牧以及围封3种不同草地利用方式下大针茅草原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刈割显著提高了植物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P<0.05);围封和刈割下生态系统多功能性显著高于重度放牧,而且重度放牧显著降低了碳循环指数和氮循环指数(P<0.05);植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环境因子综合解释了生态系统多功能性72.75%的变化,综合考虑土壤环境因子有利于提高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解释量。综上所述,重度放牧显著降低了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导致草地加剧恶化,而刈割在维持较高水平的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同时显著提高了植物多样性,因此,与围封和重度放牧相比,刈割下草地恢复状态最佳。  相似文献   
152.
家庭牧场是草地资源利用的基本单元,其在生态恢复、多样性保护、农牧民经济收入提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家庭牧场中包含着环境、资源、经济、社会、管理等多层面的内容,是一个复杂系统,其研究正在朝着定量化、精细化、模式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模拟模型对于家庭牧场尺度上的复杂系统进行生产、经营、管理和研究是一个重要工具,其目的在于将限制牧场经营和发展的因素最小化,实现牧场效益的最优化。近年来,国内外出现了大量与家庭牧场相关的模型、软件,不仅用于模拟牧草生长、动物生长、温室气体排放等内容,同时还用于模拟相应的管理措施,其模拟结果用来研究家庭牧场复杂生态经济系统运行,指导该尺度上的生产经营决策。本文通过对国内外24个相关模拟模型的整理总结,从家庭牧场管理、牧草生长和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家庭牧场模拟模型发展的主要特点为:1)模拟模型在畜牧业发达国家发展迅速;2)农场模型的发展更为全面,尤其是奶牛和肉牛饲养农场模型更为系统;3)饲草平衡、能量平衡、效益最大化是模拟的主要目标;4)模型参数数量大且部分数据的获取较难;5)普适性和广域性模型缺乏。结合我国家庭牧场生产方式状况的区别,提出了ACIAR、Grass Gro和SEPATOU适用于以天然放牧为主的家庭牧场,而IFSM等模型较适合于集约化管理的牧场。综合考虑我国草地和家畜利用方式的现状,提出了我国家庭牧场模拟模型的建立和应用需着眼于已有研究和实践成果,跨学科、跨地域协作,最终实现我国家庭牧场模拟模型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3.
以2015年内蒙古武川县哈乐镇草地斑块为研究对象,采用景观格局指数,从农村牧区草地规模、分布及形状的视角构建草地景观特征评价指标;采用2020年人均耕地标准测算退耕潜力,探讨草地景观综合状况与退耕潜力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武川县哈乐镇草地密集区域较多,草地斑块的疏密程度受海拔与坡度影响较大;不同村组的草地景观差异较大,西北地区草地景观规模小且破碎化程度高,东南地区草地景观规模大且集聚度好;退耕还牧潜力较大的发展潜力区和优势潜力区大多位于哈乐镇东北和西南边缘。  相似文献   
154.
荒漠草原地区不同载畜率对功能群特征及其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内蒙古高原荒漠草原亚带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草原群落不同载畜率对草原功能群特征及其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载畜率水平下,功能群组成结构没有改变,功能群内物种组成及其群落学特征随着载畜率的增加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灌木类和多年生禾草特性比较稳定,多年生杂类草随着载畜率的增加物种组成下降幅度较大,使得群落结构和组成随载畜率的增加趋于简单化。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重牧区最低,均匀度变化有所不同,因为中度放牧提高草地群落的植物多样性,更主要地是通过改变群落物种均匀性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5.
荒漠草原是脆弱生态系统,探讨荒漠草原对长期放牧等人为干扰的响应,为深入开展脆弱生态系统适应性研究提供更加可靠的理论依据。本文总结了近20年涉及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相关研究中的关键发现,从植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归纳、总结并探讨了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对不同放牧利用方式和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和适应特征,为有效节省后续研究人员查阅时间的同时,确定了知识薄弱的地方,提出了放牧利用下荒漠草原将来的几个重要研究方向和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56.
刈割是大针茅(Stipa grandis)草原的主要利用方式之一,为探究刈割留茬高度对大针茅草原群落组成及种间关系的影响,本试验于2014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毛登牧场大针茅典型草原,设置不同刈割留茬高度(分别为留茬8,5,2 cm),以围封不刈割(CK)为对照,共4个处理,于2020年8月生物量高峰期通过测定群落植物的种类、高度、密度和盖度,并记录群落物种出现的样方数及每个样方内出现的所有物种数,分析刈割留茬高度对大针茅草原群落组成及种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群落优势物种在留茬5 cm处理下呈现出显著正联结。对照区明显负关联的物种对占总体的11%,具有明显正关联的物种占总体的12%;留茬8 cm具有明显负关联的物种对占总体的4%,具有明显正关联的物种占总体的4%;留茬5 cm具有明显负关联的物种对占总体的7%,具有明显正关联的物种占总体的5%;留茬2 cm具有明显负关联的物种对占总体的33%,具有明显正关联的物种占总体的17%。留茬5 cm处理时共同出现百分率、Dice系数(DI指数)及Ochiai系数(OI指数)均较对照区降低。  相似文献   
157.
郑佳华  高峰  张峰  张彬  赵萌莉 《草业科学》2022,38(9):1745-1752
热值能够衡量植物体光合作用能力的强弱,还原糖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直接给植物供能,二者对植物返青和再生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取野外取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载畜率水平下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叶片热值、还原糖含量和干物质的变化及其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短花针茅叶片热值、还原糖含量及干物质重的变化趋势一致,均随着载畜率的增加而下降,且重度放牧较围封显著下降(P<0.05);2)在不同月份之间短花针茅叶片热值和干物质重的变化一致,均随时间的推移显著增加(P<0.05),而叶还原糖含量先降低再升高;3)叶片热值与干物质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而叶还原糖与干物质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研究结果表明,围封有利于草地中的能量向短花针茅中移动,进而促进其生长发育,有利于维持和改善荒漠草原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58.
草甸草原区引种苜蓿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对内蒙古草甸草原区引种9个苜蓿品种进行栽培试验,实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对苜蓿枝条数、生产力和越冬率的测定,初步评价不同苜蓿品种在草甸草原区的适应性,旨在以不同指标之间的综合评定来探究当地苜蓿种植的方向。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枝条数不同,其中肇东苜蓿两年的平均分枝数达到103个/株,分枝数最低的是先行者苜蓿,两年的平均分枝数仅为44个/株,其它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苜蓿生产力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肇东苜蓿苜蓿Beaver苜蓿Rambler苜蓿Nordica龙牧801先行者中草3号苜蓿Algoquin敖汉苜蓿;其中肇东苜蓿年平均产量较高,为1 634.3kg/hm~2;这种苜蓿越冬率也较高,可达85%。说明在内蒙古草甸草原地区,这种苜蓿栽培早期的适应性较好,适合在当地大面积种植,提高苜蓿产量,为当地畜牧业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