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2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综述了鳞翅目夜蛾科害虫低龄幼虫的寄生性天敌—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 Haliday)的生物学特征、生态学特性、发生规律、室内人工繁育及田间释放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室内研究了不同日龄管侧沟茧蜂雌虫及寄生经历对寄主粘虫的寄生率和后代性比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管侧沟茧蜂对寄主的寄生率随着雌蜂日龄的不同而变化,无寄生经历和有寄生经历雌蜂对寄主的寄生率在3日龄时达到最大,分别为52.38%和54.61%;之后随着雌蜂日龄的增加,寄生率逐渐降低。无寄生经历和有寄生经历的2日龄雌蜂寄生寄主所产子代的茧重最大,分别为2.96mg和2.85mg,子代茧重随着雌蜂日龄增加而逐渐降低。子代雌蜂体重有随母代雌蜂日龄增加呈先高后低的变化趋势,子代雄蜂体重在低日龄(0~2d)和高日龄(7d)处理时较轻,在中间日龄(3~6d)处理较重而且恒定。1~3日龄雌蜂所产子代雌雄比较高,3日龄时最高,而后随着母代雌蜂日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新羽化未交配雌蜂寄生得到的后代均为雄性。管侧沟茧蜂的寄生经历对寄生率、子代茧重、子代性比和子代成蜂重量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中红侧沟茧蜂滞育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红侧沟茧蜂为材料,对其滞育过程中不同发育阶段体内几种生理代谢指标进行测定,以明确其主要抗寒物质.结果表明:糖原含量除第16 d/6 d外,滞育条件下一直高于非滞育条件下的浓度,且差异显著,滞育条件下蛹期浓度最大为155.73μg/mg.海藻糖含量也是滞育条件一直高于与非滞育条件下的含量,二者均在蛹期出现最高值,滞育条件下浓度为104.75μg/mg,非滞育条件下为37.86μg/mg,且差异显著.脂类物质含量除蛹期外,其它任何时期滞育条件下的甘油三酯浓度一直高于非滞育条件下的浓度,且差异均显著.但含量一直较少,没有明显变化.蛋白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中红侧沟茧蜂进入滞育之前,即发育12和14 d时蛋白质浓度分别为5.53μg/mg、5.66μg/mg,非滞育条件下蛋白质含量较高,4 d时为13.89μg/mg,5 d为14.74μg/mg,两条件下差异显著.而整个滞育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变化平缓,无显著差异,含量一直较低.滞育茧冷藏第60 d时蛋白质含量最大为8.47μg/mg,蛹期最少为5.05μg/mg.比较各指标含量可知中红侧沟茧蜂滞育时的主要抗寒物质是糖原.  相似文献   
14.
在室内对中红侧沟茧蜂的滞育型茧蜂和发育型茧蜂进行正反杂交,其子代在3种不同温度(16℃,20℃,24℃)和光周期(10L∶14D,12L∶12D,14L∶10D)组合条件下饲养,研究亲代杂交对其子代滞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亲代杂交可显著影响子代的滞育率;温度与光周期共同作用可影响其滞育的产生;不同亲代杂交与温度和光周期不存在关联作用,但可单独影响子代滞育的发生与否,在3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其滞育可达到较高的程度。研究结果初步说明,中红侧沟茧蜂的滞育主要受雌性基因的作用,但是否进入滞育与环境条件有着较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24个小麦品种抗白粉病鉴定及产量损失研究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管侧沟茧蜂对不同日龄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寄生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评价本土幼虫寄生蜂对重大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效果,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管侧沟茧蜂对不同龄期的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寄生效果。结果表明,管侧沟茧蜂寄生4日龄和6日龄草地贪夜蛾幼虫的结茧率分别为64.97%和87.01%,显著高于寄生8日龄幼虫的结茧率24.88%;不同日龄草地贪夜蛾幼虫被管侧沟茧蜂寄生后其死亡率有显著差异,4日龄和6日龄草地贪夜蛾幼虫死亡率较低,分别为19.01%和12.99%,8日龄幼虫死亡率最高(62.99%);管侧沟茧蜂寄生4日龄、6日龄、8日龄草地贪夜蛾幼虫后其子代幼虫发育历期分别为8.98、7.71和9.07 d,寄生6日龄幼虫子代幼虫发育历期明显缩短;寄生不同日龄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子代蜂茧畸形率均较高,且处理间有明显差异。本研究结果为田间利用管侧沟茧蜂有效防治草地贪夜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进行调查,掌握其发生规律,能够提高梨小食心虫预测预报的时效性和准确率,确定最佳用药时期。2016~2017年连续2 a在河北省赵县范庄镇的雪花梨、雪青、鸭梨、秋月、早酥红和黄冠6个品种梨园,利用性信息素诱捕监测技术,调查了不同品种梨园内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在不同品种梨园内,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基本一致,均表现为越冬代高峰期明显,诱蛾量远高于其他各代;之后各世代高峰期不明显,世代重叠严重,蛾量偏低。不同品种梨园的梨小食心虫发生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鸭梨和雪花梨诱蛾量较多,雪青和黄冠次之,秋月和早酥红诱蛾量较少。  相似文献   
18.
桃红颈天牛为害桃、杏、李等核果类果树,是主要的蛀干害虫。幼虫为害树木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为害部位隐蔽,防治困难。近年来,桃红颈天牛在保定顺平桃园发生频繁,为害严重,加强该虫研究刻不容缓。对桃红颈天牛的分布范围、发生为害特点、生活习性和防治技术等进行阐述,旨为相关研究以及生产上高效防治该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国产迷向丝和进口迷向丝对梨园梨小食心虫迷向防治效果,2016~2017年连续2 a对河北省赵县梨园内的梨小食心虫进行性信息素迷向防治,比较了国产迷向丝与进口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性信息素迷向能有效防治梨园中的梨小食心虫,其中,2016年2种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的迷向率均达到了95%,2017年二者的迷向率均升高至97%以上。国产迷向丝和进口迷向丝均对梨小食心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二者的迷向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0.
温度和营养条件对管侧沟茧蜂成虫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控温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温度和营养条件对管侧沟茧蜂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成虫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不同温度条件下成虫寿命存在显著差异;补充水分对管侧沟茧蜂成虫寿命没有明显影响,补充蜂蜜水能明显延长成虫寿命。在18℃饲喂20%蜂蜜水条件下,成虫寿命最长(雌虫为24.6±3.0d,雄虫为13.8±2.5d),且相同条件下雌成虫寿命长于雄成虫;在30℃不饲喂条件下,成虫寿命最短(雌成虫为1.4±0.1 d,雄成虫为1.2±0.1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