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1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3篇
  5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3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31.
通过2006-2010年在桦甸市玉米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进行优化品种组合、平衡高效施肥、玉米生育促控、生物防治等技术的集成,连续5年进行集成技术示范333.3hm2,使玉米产量达到850kg/667m2以上,为该项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2.
成型等离子体技术对玉米苗期叶片某些生理特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在农业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支撑,利用成型的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处理玉米种子,对苗期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对玉米苗期叶片光合能力没有影响;处理提高了玉米苗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在2叶期、4叶期、6叶期和8叶期均高于CK,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CK;在2叶期和4叶期,等离子体处理的玉米苗期叶片硝酸还原酶(NR)活性稍低于CK,在6叶期和8叶期,NR活性分别比CK高26.81%和26.75%。等离子体处理提高了玉米氮代谢能力,且随生育进程的推进,这种趋势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33.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播种方法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是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玉米出苗率与产量关系密切,玉米出苗率低,易造成缺苗断垄。调查使用便携式播种施肥器和滚动式施肥播种器播种对玉米出苗率的影响情况,发现出苗率与施肥播种器播种时的排种量情况密切相关。针对问题提出最佳播种方法.为确保该区域玉米生产力,总结玉米高产、稳产、优质、高效集成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4.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栽培技术   总被引:66,自引:0,他引:66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原始植被多为针阔混交林,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1.5%~4.0%。降雨充沛,年降水量700~900 mm,≥10℃有效积温2 650~2 750℃,日照时数偏少。土壤耕层比较疏松,耕地多以丘陵坡地和山谷间冲平地为主。玉米大面积种在丘陵地,坡度在25~35°,海拔高度400~700 m;山谷间冲积平地海拔高度260~400 m。耕地土壤多为灰棕壤、白浆土、冲积土和草甸土,耕层疏松,有机质含量2.0%左右。1995~2006年,通过玉米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项目,总结出适合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提出了春季机械灭茬、打垄和适期播种技术;应…  相似文献   
35.
长期少耕对玉米产量与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1983~2002)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在玉米连作基础上连续少耕20年,玉米平均产量9 015.7 kg/hm2,比连耕20年增产4%;在干旱灾年平均产量6 933.5 kg/hm2,比连耕增产6.7%,具有较强的抗旱力.土壤紧实度(容重)保持在1.263~1.353 g/cm3的最佳状态,土壤绝对含水量高于连耕10.66~13.7 kg/m3,土壤pH6.1(呈中性反应)大于连耕pH5.7(呈微酸性反应),缓冲作用强于连耕.土壤全P和速效N、P、K高于连耕,保肥能力强于连耕,经济效益突出.  相似文献   
36.
 【目的】为粮食主产区农业新技术的普及提供参考,促进粮食生产能力的提升。【方法】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PRA)对东北粮食主产区榆树县245户农户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调查,从农业新技术的接受途径,农户主要的技术需求以及影响农户接受新技术的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96.3%的被调查农户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38.4%的农户获取农业新技术主要来源是农业技术推广,64.9%的农户通过向邻居学习来获得农业技术信息;48.2%和51.4%的农户需求新型肥料和新型农机等农业新技术;90.2%的农户认为栽培粗放制约了玉米产量的提高;89.4%的农户对农技推广是很欢迎的,但有近50%的农户得不到推广服务。【结论】粮食主产区农业技术进步需要重点选育抗逆性强的高产品种,研究新型长效肥技术,研制适合单个农户的农业机械以及开发与品种配套的栽培管理模式。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注重技术的增产和增收,加大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和典型农户的示范带动。  相似文献   
37.
东北黑土区玉米秸秆资源丰富,实施秸秆全量直接还田是保护黑土地、实现秸秆资源经济高效利用的首选。由于东北地区区域生态、土壤类型、地形地貌等差异,影响了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的应用效果。本文基于多年田间试验和生产实证,系统解析目前黑土区深翻、覆盖、粉耙(碎混)三种主要秸秆全量直接还田技术特点及区域适应性,提出“因地制宜、分区施策”的技术原则。在中西部粮食主产区,采用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与玉米秸秆全量覆盖相结合的方式;在西部半干旱风沙区,以玉米秸秆全量覆盖还田为主体;在东部冷凉湿润区、平川地采用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与秸秆粉耙(碎混)还田相结合,山坡地采用玉米秸秆全量粉耙(碎混)还田方式。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秸秆全量直接还田生态效应监测,以科学指导秸秆还田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38.
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重要的饲料来源和工业原料,在粮食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吉林省是玉米生产大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地位举足轻重。本文通过对吉林省玉米生产状况的综合分析,总结出了玉米高产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了春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玉米生产和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化控技术对春玉米农艺性状及光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先玉335为供试品种,选用化控剂“玉多十”和“壮丰灵”,研究化学调控技术对玉米农艺性状、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化控技术的运用显著降低了玉米株高,缩短了节间长度,增加了茎秆穿刺强度,同时提高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且植株在生育后期仍能维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衰减缓慢,保绿性好,提高了产量。各化控处理中,以8展叶喷施“玉多十”与11展叶喷施“壮丰灵”的组合光合性能高、增产效果好,且植株具备较强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40.
在吉林省东部半山区耕地中,坡耕地占70%以上,小型机械不适宜在坡耕地上播种玉米,而使用便携式施肥播种器可解决这一技术难题。通过近几年便携式施肥播种器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提出关键技术要点,并进行了应用效果的分析,为吉林省东部半山区玉米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