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林业   1篇
  6篇
综合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黑龙江省凉水自然保护区内8个生境中的大型土壤动物进行了比较研究.其中以线蚓和石蜈蚣为优势类群.除云冷杉林和云冷杉红松林以外,大型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数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群落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为群落A>D>E>B>H>C>F>G.群落A、D最相似,群落B、H相似性最低,群落的异质性与稀有类群数量之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松嫩草地碱蒿生境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连续5个月对松嫩草地碱蒿生境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各月优势类群均属于蛛形纲的螨类。优势类群多度为6月5月9月8月7月。常见类群多度变化趋势与优势类群相反。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随月份变化趋势不同,类群数7月6月9月8月5月,个体数6月9月7月8月5月。主要类群中蛛形纲和昆虫纲的密度变化动态基本一致,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其他纲密度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土壤动物的分布具有表聚性,8月和9月类群数出现20~30cm10~20cm的现象,7月和9月个体数出现20~30cm10~20cm的现象。7月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uo均匀性指数(E)和Menhinick丰富度指数(D)最大,6月和8月H指数和E指数相对较低,Simpson优势度指数(C)与H指数的变化趋势相反。各月份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相似性指数均小于0.50。研究结果表明碱蒿生境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动态变化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木本泥炭和秸秆配施有快速提升土壤有机质(SOM)和作物产量的潜力,但其配施比例如何影响作物产量及其微生物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在施用秸秆和激发剂(RJ)基础上,比较分析了木本泥炭和秸秆三种施用比例2:1(RJM1)、3:1(RJM2)、4:1(RJM3)对土壤理化性质、细菌群落组成和水稻产量影响,并与不施用有机物料的对照(CK)进行比较;同时基于网络分析和路径分析,明确不同处理特定细菌菌群与作物产量之间潜在关系。结果表明,RJM1、RJM2、RJM3间的水稻产量差异不明显,但平均比RJ和CK显著增产16.09%和31.46%。五个处理按土壤理化性质分成显著不同的三组(P < 0.01),第一组为RJM2+RJM3,以pH、SOM、可溶性有机碳(DOC)、有效磷(AP)、速效钾(AK)含量显著升高为特征;第二组为RJ+RJM1,以硝态氮(NO3--N)和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显著升高为特征;第三组为CK。RJM2+RJM3的SOM、DOC、AP比RJM1处理平均高29.69%、22.65%和23.95%,表示RJM2+RJM3能迅速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RJM2和RJM3的细菌群落组成类似,并主要受制于土壤pH、SOM、DOC的变化,但与RJM1的群落组成显著不同。RJM2+RJM3显著增加了与水稻产量正相关的盖勒氏菌(Gaiellaceae unidentified)、类诺卡氏菌(Nocardioidaceae unidentified)、土壤球菌(Terracoccus)、从毛单胞菌(Comamonadaceae unidentified)、WD2101 unidentified、鞘脂杆菌(Sphingobacteriales unidentified)的丰度,而RJM1显著增加了上述除鞘脂杆菌外的其它5个物种的丰度,表示RJM2+RJM3比RJM1刺激更多的与作物产量有正相关的优势物种。上述结果表明,RJM2+RJM3通过改善土壤pH、SOM、DOC,比RJM1刺激更多的有利于作物增产的优势物种;同时由于RJM1的SOM含量与对照没有显著变化,导致其增产的可持续性要低于RJM2+RJM3处理。综合上述结果和经济效益,推荐RJM2,即木本泥炭和秸秆的施用比例为3:1时具有同时快速提升SOM和作物产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生物质炭和秸秆施用对黄褐土生化性质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位于河南省方城县的黄褐土田间定位试验为平台,监测生物质炭和秸秆连续施用4 a后小麦拔节期和成熟期土壤性质变化及其与成熟期籽粒产量的关系,明确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土壤生化因子.试验包含6个处理,即分别在不施用生物质炭(-B)和施用生物质炭(+B)条件下各设置3个处理:①对照(CK),②单施化肥(NPK),③秸秆还田配施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