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5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2篇
  33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正>藏系绵羊属粗毛羊中的一个地方原始品种,是绵羊中的重要品种资源。藏系绵羊毛具有弹性大、拉力强和光泽度高的特点,是纺织地毯的上等原料。藏系绵羊原产于青藏高原,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甘肃南部、四川西北部以及云南西北部地区。藏系绵羊在西藏地区是生活于世界海拔最高地区的绵羊品种,2000年数量为1074万只,位居全西藏自治区家畜首位,其生理机能、体质结构、外貌特征、  相似文献   
52.
我国生态农业标准体系基本框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概述了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建立标准体系、研制技术标准的客观需求,阐明了我国农业标准体系的基本构成和三维结构(包含领域、层级、环节)及其发展的基本态势,重点介绍了国外有机农业或有机农产品标准体系构建的情况,明确了我国生态农业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国外有机农产品生产的特殊性,阐述了从生态农业模式入手,以整体系统为对象、以模式为核心、以配套技术标准为主体、以循序渐进为步骤、以与国际接轨为目标的中国特色生态农业标准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和原则,并提出以建立各种生态农业模式技术标准为核心的包含基础层、共性层、个性层和细化层4层结构的我国生态农业标准体系框架及其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53.
中国农田退化价值损失计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田退化是全球普遍的问题,尤其是在亚非等发展中国家较严重,给农业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客观评价这些损失,本文利用市场价值、模拟市场价值、影子工程等方法开展评价研究。农田退化分为农田污染、生态破坏和肥力下降三个方面。其中农田污染计量了重金属和污灌污染造成的损失,生态破坏计量了土壤沙化、盐渍化和潜育化的损失,肥力下降是计量了生产力降低和水土流失的损失。研究结果表明:农田污染、功能降低以及肥力下降等退化类型价值损失量分别为440.51亿元、316.39亿元和468.55亿元。全国农田退化价值损失总量为1225.45亿元,分别相当于2004年GDP和农业国民生产总值的0.89%和6.20%。由此可见,农田退化对我国农业发展构成一定的影响,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将会对我国未来农业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
根据聊城市耕地退化的资料,筛选评估指标,再逐项进行经济损失计算,并根据研究的状况展开讨论。结果表明: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是该区域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问题依然严重;耕地污染与土壤沙化问题已经对该地区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现有的农业耕作模式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农业生产的环境成本较高,不利于耕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5.
为了明确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条件下华北旱地春玉米农田N2O周年排放规律、影响因素及其净温室效应,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和生物地球化学模型(DNDC)相结合的方法,对单施化肥(NPK)、有机无机肥料配施(50%M+50%U)、单施有机肥(M)、对照(CK)等处理的春玉米农田N2O排放情况进行了周年监测,并对DNDC模型进行验证,利用验证后的模型定量评价了不同施肥处理的净温室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处理N2O放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通量变化范围是-17.56—157.25μg·m2·h-1,在非生长季观测到明显的N2O排放峰,最大排放通量为83.85μg·m2·h-1。NPK、50%M+50%U、M、CK处理周年累计排放量分别为1.49、1.20、0.82、0.61kgN·hm-2·a-1,非生长季排放总量分别占全年总排放量的40.6%、59.2%、61.7%和60.7%,非生长季N2O排放不容忽视;在整个周年观测期内,当土壤水分含量介于19%-37%之间时,各处理下的N2O通量同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综合考虑整个农田生态系统碳收支平衡和温室气体排放,经过DNDC模型模拟表明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同单施化肥处理相比净温室效应减少33.5%,可以达到在保持产量的基础上“减排”和“固碳”的协同效果。上述研究结果为有机无机肥料合理使用以及旱地农田“稳产、减排、固碳”相协调施肥技术的筛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6.
科学建设新疆棉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更另  邱建军 《作物学报》1998,24(6):641-650
本文在充分分析了国内外棉花发展的形势下,阐述了新疆棉区作为我国高产,优质,规模大的新兴棉区的生产条件和生产形势,建议国家在棉田基本建设上予以支持以扩大成果。基于水资源和土地承载力的分析,新疆应加强节水,植棉保持适宜规模,新疆土地多,人口少,机械化程度高,完全可协调好粮棉关系,不存在粮棉争地矛盾。加强监测,科学治虫,新疆棉区棉铃虫不会酿成大灾。  相似文献   
57.
GOSSYM模型在新疆棉区的有效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5、1996两年在新疆南北疆进行的试验,对GOSSYM模型进行了全面的验证,结果表明,在对模型针对地膜覆盖特点进行了修改的基础上,通过校正品种参数和土壤参数,GOSSYM模型基本能模拟北疆早熟品种系5、新陆早4号和南疆中熟品种中棉所19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对模型进一步修改的建议。  相似文献   
58.
新疆棉花品种气候区划的订正及风险棉区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新疆棉区农业气候资源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棉花区划不应只考虑热量条件,还应考虑品种属性,应把北疆乌苏、精河、莫索湾和博乐塔拉河下游一带由原来的次宜棉区划为优质早熟棉宜棉区,与南疆大片棉区同级,这样北疆棉区就能提升一个等级;同时系统地划出了南北疆风险棉区范围,风险棉区或是热量条件不够,或是7、8月热量强度不足,不宜扩大种植。  相似文献   
59.
滴灌施肥对免耕冬小麦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为解决黄淮海平原麦区冬小麦滴灌用水量和合理的水肥配合等问题,以山东省桓台县免耕农田为试验点,系统研究了滴灌施肥对土壤水分垂直运移、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方法】采用测墒补灌和生育期滴灌施肥相结合的方法,以常规漫灌施肥处理为对照。设置65 mm(W1)、98 mm(W2)、130 mm(W3)、195 mm(W4)和260 mm(W5)5个滴灌梯度水平处理。在130 mm滴灌水平下,分别于冬小麦的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扬花期和灌浆期5个生育时期设置相应的氮磷钾肥料配比,采用氮磷钾3个因素,每个因素4个水平的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进行田间试验。氮、磷、钾4个水平分别为:0水平(0、0、0),1水平(94.5、42.4、59.2 kg•hm-2),2水平(189、84.7、118.3 kg•hm-2)和3水平(270、121、169 kg•hm-2)。【结果】测墒补灌试验结果表明,W1、W3和W5处理滴灌后土壤水分主要向下运移至60、80和100 cm以下土层。滴灌量越大,土壤水分垂直运移深度越大。滴灌量260 mm时存在灌溉水深层渗漏的风险;W1处理在整个生育期土壤含水量明显低于其他滴灌处理,滴灌量130 mm以上的处理,整个生育期0-80 cm土层的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5%-80%;滴灌施肥处理与常规漫灌施肥处理相比显著增加了冬小麦的有效穗数,不同滴灌处理中灌溉量与穗粒数呈正相关关系,与千粒重呈负相关关系;滴灌量130 mm时,小麦籽粒产量最高;滴灌显著提高了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并以W3处理最高,达2.28 kg•m-3;对滴灌施肥试验的拟合结果表明,试验区冬小麦最佳N、P2O5和K2O施用量分别为206.63、86.72和88.07 kg•hm-2。【结论】在黄淮海平原地区免耕冬小麦采用测墒补灌和滴灌施肥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小麦籽粒产量,较常规对照分别提高了57.46%和21.13%。主要原因是滴灌后水分向下运移至作物根区内,减少了灌溉水深层渗漏的风险,促进了作物对随水施入肥料的吸收。合理的滴灌施肥配比下总体可节水51.85%,节约氮肥23.47%、磷肥28.33%和钾肥47.89%。  相似文献   
60.
华北平原高产粮区土壤碳储量与平衡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DNDC模型在GIS区域数据库的支持下,应用于华北平原高产粮区(以河北省邯郸市为例)农业生态系统土壤碳循环规律的研究中,运行结果表明:1998年邯郸地区670973hm^2农业耕地土壤的总有机碳储量为12781.44×10^6kg,以武安县和永年县最为丰富,平均每公顷耕地土壤有机碳(SOC)储量为19545.88kg。1990年邯郸地区农业土壤有机碳为负平衡,1998年为正平衡。根据模型模拟分析得出,免耕、提倡人畜粪便还田、增加秸秆还田比例和适量施用化肥都可以增加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并可以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