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24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83篇
  10篇
综合类   200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159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林下种草是近年来人工林普遍采用的林下经济模式。针对林草种植模式中因林木间距小、植被茂盛、地表不平、视野受限而带来的牧草收获困难等问题,设计了一款履带式林间草带收割机,该机主要特点是幅宽小、转弯灵活,适合林间牧草收获作业和硬杂草、稀疏灌木的切割作业。根据实地调研提出基于林间作业环境的割草机设计要求,通过对割草机行走系统、切割系统进行分析计算,确定了履带、圆盘式切割器的主要结构参数,分析了圆盘式切割器的运动轨迹和牧草被割断后的运动状态,并采用力学计算和仿真模拟的方式计算了机架的受力情况。试制样机,并进行了林间牧草收获试验,结果表明,收割机的平均作业速度为0.42m/s,割茬高度7.6cm,割幅利用系数为0.94。说明所设计的履带式林间草带收割机能够适应人工林作业环境,满足林间牧草收获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22.
为了研究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辅酶Q10对芦花鸡蛋蛋黄中辅酶Q10含量、产蛋量及蛋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38周龄、健康的芦花蛋鸡1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0.2%、0.4%、0.8%辅酶Q10的基础日粮,在正式试验开始后的第20天、第30天从每组中随机选取35枚鸡蛋,15枚用于检测蛋品质,另外20枚用于检测蛋黄中辅酶Q10的含量。结果表明:第20天和第30天时,3个试验组蛋黄中辅酶Q10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第30天时,0.8%辅酶Q10组辅酶Q10含量最高,达9.140μg/g;整个试验期间,各组产蛋量和主要蛋品质指标(蛋黄颜色、蛋黄比率、哈氏单位、蛋清比率、蛋壳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在日粮中添加0.2%及以上的辅酶Q10能够显著增加蛋黄中辅酶Q10含量,对产蛋量及蛋品质指标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3.
为了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叶酸(folic acid, FA)对散养芦花鸡蛋黄中叶酸含量、蛋品质及产蛋量的影响,试验将245只30周龄散养的健康芦花鸡随机分为7组,每组35只。第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2~7组(分别为试验Ⅰ组、Ⅱ组、Ⅲ组、Ⅳ组、Ⅴ组、Ⅵ组)为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20,40,80,160,320 mg/kg的叶酸,预试期为7 d,正试期为30 d,统计产蛋量,在正式试验开始的第10,20,30天,每组随机选取鸡蛋35枚,其中15枚用于蛋品质指标检测,20枚用于蛋黄中叶酸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第10天时,试验Ⅵ组蛋黄中叶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20天时,试验Ⅴ组与试验Ⅵ组蛋黄中叶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但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第30天时,试验Ⅵ组蛋黄中叶酸的含量最高,达到1.14μg/g,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试验Ⅰ~Ⅳ组(P<0.05)。在整个试验期间,日粮中添加叶酸对蛋重、蛋黄重、蛋黄颜色影响不明显。第10天时,各组间蛋壳颜色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Ⅵ组的蛋壳厚度、相对密度...  相似文献   
24.
东北风沙半干旱区花生连作障碍问题十分突出,缓解花生连作障碍对该区域的花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不同茬口对花生栽培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茬口对花生生长发育、产量、产量性状以及土壤酶活性影响显著。轮作换茬种植方式是缓解东北风沙半干旱区花生连作障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5.
露狄恩蚜小蜂Encarsia lutea (Masi)是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优势寄生蜂之一。本研究基于形态学特征以及分子标记COI和28S对河北田间采集的寄生蜂进行了鉴定,确认为露狄恩蚜小蜂。明确该蜂的生殖方式为孤雌产雄、两性产雌;寄主关系为雌雄蜂异律发育,是兼性自复寄生蜂,雌性卵和幼期寄生于初级寄主,即烟粉虱若虫,雄性卵和幼期寄生于次级寄主,即烟粉虱若虫体内的本种或异种寄生蜂幼虫。在温度26℃、相对湿度65%、光周期14L:10D的室内条件下开展了该蜂的个体发育和繁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雌、雄蜂卵-幼虫、预蛹-蛹以及成虫前期的发育历期分别为8.4 d、6.8 d、15.1 d和6.9 d、8.0 d、14.9 d;雌蜂的平均寿命为15.0 d,单次交配后雌蜂的平均繁殖量为50.0粒,性比严重偏雄,雄占比87.4%。上述相关结果可为研究异律复寄生蜂生物防治效益提供参考,并为该蜂的后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6.
采用1948—2019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东北亚地区在年际尺度上的冬季气温年际变化特征、大气环流和海温因子。结果表明:在年际时间尺度上,东北亚冬季气温具有一致型变化特征和东北—西南反相的变化特征。东北亚冬季气温一致型变化主要是北极涛动通过东亚大槽来影响的,北极涛动增强(减弱),环流的经向性减弱(加强),东亚大槽减弱(加强),偏北气流也随之削弱(加强),导致冬季气温一致升高(降低)。与气温东北—西南反相型变化有显著联系的因子是厄尔尼诺,厄尔尼诺主要是通过影响太平洋西部型的强度对东北亚冬季气温产生影响。当发生厄尔尼诺(拉尼娜)时,太平洋西部型处于正(负)位相,中纬度地区西风气流增强(减弱),环流的经向性减弱(增强),东亚冬季风减弱(增强),东北亚的西南地区偏暖(冷);而东北亚的东北地区受到西风(东风)异常的影响,气温偏冷(暖)。  相似文献   
27.
为建立生菜、菜薹发芽期和幼苗期耐盐性鉴定方法,筛选耐盐性材料,以生菜、菜薹种子为材料,通过无菌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盐胁迫处理对生菜、菜薹材料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菜、菜薹均表现出一定的盐胁迫耐受性,且随着盐胁迫浓度升高,生菜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呈下降趋势。低浓度盐胁迫(小于100 mmol/L)可促进菜薹种子的萌发,而高浓度盐胁迫表现出抑制现象;菜薹幼苗生长随着盐胁迫浓度升高呈下降趋势;菜薹比生菜耐盐性强。最终筛选出的耐盐性较强的2个生菜材料为LG13、LP14,较敏感的材料为LG1、LP24;菜薹耐盐性较强的材料为CP38、CG40、CG42,较敏感的材料为CG34。此外,紫菜薹的耐盐性总体强于绿菜薹,而紫生菜与绿生菜的盐胁迫耐受性差异不明显。研究结果为耐盐种质筛选及耐盐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8.
为研究甜高粱秸秆压缩过程中的流变特性,利用多功能电子蠕变松弛试验机及自制压缩装置进行甜高粱压缩过程的应力松弛试验研究。选取压缩密度、切碎段长度、含水率为试验因素,选取应力迅速衰减时间和平衡弹性模量作为应力松弛特性评价指标,利用Box-Behnken试验方案进行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甜高粱秸秆压缩过程的应力松弛模型可用广义Maxwell模型中的五元件方程表示,其拟合系数0.99;各因素影响应力迅速衰减时间的主次顺序为:切碎段长度含水率压缩密度;对平衡弹性模量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切碎段长度压缩密度含水率;甜高粱应力松弛最佳优化参数组合:当压缩密度为647.38kg/m3,切碎段长度为20~30mm,含水率为57%时,应力迅速衰减时间为4.693s,平衡弹性模量89.957kPa。试验确定了出捆后最佳捆绳及缠膜时间,为甜高粱压缩、打捆收获机的开发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9.
干旱半干旱荒漠区是一个潜力巨大的碳汇,荒漠植被建设则进一步加速了其固碳过程。探究咸水滴灌条件下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防护林土壤碳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干旱荒漠区人工林碳储量的估算和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选择沙漠公路沿线4.82~28.40g/L的4个高矿化度地下水滴灌的人工防护林,采集并分析了0~5m各层土壤有机碳(SOC)与无机碳(SIC)含量及碳密度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含水量、pH和土壤电导率(EC)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SOC与SIC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分别呈现“减-增-减”与“增-减-增”趋势,并最终分别在2m和3m以下土层趋于稳定;浅层(0~40cm)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和无机碳密度(SICD)分别比流沙地增加了73%~346%和1.5%~14.0%,5m深土层SOCD、SICD和总碳密度分别增加了8.3%~28%、5.4%~58%和8.3%~29.9%,其中SICD为SOCD的13.3倍;人工林SOC分布与含水量和EC呈正相关,SIC与含水量同样呈正相关,同时SOC与SIC间相关关系为正相关。总之,荒漠人工防护林建设显著提高了SOC与SIC储量,且灌溉水矿化度、土壤含水量和EC均对SOC和SIC储量及垂直分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冠心病血瘀证与血液相关检验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择175例冠心病患者,其中血瘀证组112例,非血瘀证组63例。研究对象均在住院次日清晨平躺测量血压,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液留置标本,检测血常规和血脂、血糖、肾功能等生化指标,记录患者吸烟史。比较两组患者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血瘀证组患者的血常规中红细胞分布宽度-CV值(Rdw-cv)、红细胞分布宽度-SD值(Rdw-sd)、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比积(Pct)、大型血小板比率(P-lct)均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P<0.01,P<0.05);血瘀证组患者载脂蛋白B(ApoB)、血脂总胆固醇(TC)均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P<0.01,P<0.05);血瘀证组中患者吸烟率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P<0.05)。结论 冠心病血瘀证组患者Rdw-cv、Rdw-sd、Pdw、Mpv、Pct、P-lct、TC、ApoB及烟率均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故以上指标可以作为冠心病血瘀证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