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55篇
林业   31篇
农学   105篇
基础科学   50篇
  50篇
综合类   420篇
农作物   72篇
水产渔业   73篇
畜牧兽医   182篇
园艺   53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测定不同质量浓度MS-222对细鳞鲑和美洲红点鲑的麻醉效果,检测麻醉时鱼的呼吸频率以及空气暴露时长对鱼体复苏的影响,探究两种鱼类在渔业生产和科研实验中的最适麻醉剂浓度。结果显示:当MS-222质量浓度为80、100 mg/L时,细鳞鲑麻醉所需的时间显著少于40、60 mg/L浓度组,而显著多于其余浓度组(P<0.05)。当MS-222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细鳞鲑的复苏时长最短(P<0.05)。当MS-222质量浓度为80 mg/L时,美洲红点鲑麻醉所需的时间显著少于40、60 mg/L浓度组,而显著多于其余浓度组(P<0.05)。当MS-222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美洲红点鲑的复苏时长显著大于40、60和80 mg/L浓度组,而显著小于其余浓度组(P<0.05)。比较MS-222对两种鱼的麻醉效果,美洲红点鲑对MS-222更为敏感。两种鱼的呼吸频率总体上都随着麻醉程度的加深而下降,当空气暴露时长少于5 min时,细鳞鲑的复苏时长先减少后增加,美洲红点鲑的复苏时长则呈逐渐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筛选防治苹果白粉病的有效杀菌剂。[方法]以6种杀菌剂18种浓度处理进行苹果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氟菌唑 WP 4000倍液的防治效果最好,为82.96%;其次是氟菌唑WP 3000倍液,防治效果为77.75%;而浓度70%甲基硫菌灵 WP 800倍液和1000倍液防治效果较差,均在60%以下。[结论]在生产上建议以氟菌唑 WP 4000倍液和氟菌唑WP 3000倍液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993.
郑伟 《中国种业》2015,(3):67-67
<正>近些年来,随着航天科技和技术的进步,农作物航天育种也随之得到了发展。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一直致力于大豆诱变育种技术的研究工作,并于2003年和2006年进行了2次大豆航天搭载试验,对大豆航天育种理论与技术进行探讨,经过多年地面连续选择,育成了高产大豆新品种合农65号,深受广大种植户的欢迎,推广前景广阔。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1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2001年以合航93-  相似文献   
994.
小麦品质性状及其调优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小麦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 ,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以此为主要食粮。过去 ,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的目标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主 ,因而长期以来在小麦的育种和栽培中偏重于产量的提高 ,忽视了品质的改良 ,有些甚至以牺牲品质来达到产量的提高 ,从而使我国小麦生产在产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品质有所下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粮食结构的改变 ,城乡居民对食物的消费需求已由数量向质量、温饱向营养的方向转变 ,特别是我国即将加入WTO ,对小麦品质、特别是营养品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一新形势 ,近几年来 ,我国各地的专家学…  相似文献   
995.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早籼稻品种温12的4因素2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几个因子中,其贡献率依次为千粒千>结产率>每穗总粒数>有效穗,说明温12在不同栽培因素水平下,千粒重,结实率,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2)在纯N12.5kg/667m^2水平时,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的高低起着主要的作用,此时应攻大穗为主;在15.0kg/667m^2水平,结实率的高低影响产量的高低;(3)不同密植时,对温12的栽培要求也不一样,在稀植时,要以攻大穗提高结实率为主,而在密植时,要求提高成穗率,从而提高有效穗。  相似文献   
996.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了8个枇杷品种的蛋白质和色氨酸含量,使用Elite-AAA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其他17种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枇杷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是很大,含量最高的是NHB,为0.64%;8个枇杷品种都含有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但不同品种之间存在差异,从氨基酸的总含量来看,最高的是青种,为673.9 mg/100 g,最低的是白玉,为494.8 mg/100 g;从18种氨基酸来看,天门冬氨酸和胱氨酸含量相对较高,而色氨酸和蛋氨酸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997.
为实现配电网电压扰动的有效检测,分别运用小波变换与希尔伯特-黄(HHT)变换2种方法对电压扰动信号进行定位检测,分析对比2种方法的检测精度和性能。仿真算例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具有较好的多分辨率分析特性,但HHT受噪声影响比较大,因此在合适的小波基下小波分解方法检测精度高于HHT变换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998.
红壤不同地力条件下直播油菜对施肥的响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09至2010年度在江西、湖南两省的典型红壤区设置8组直播油菜氮磷钾硼肥田间肥效试验,旨在研究红壤不同地力条件下直播油菜对施肥的响应,探寻养分限制因子。结果表明,红壤直播油菜的长势受到地力的显著影响,高、中、低地力田块基础地力产量(不施肥处理产量)平均分别为1230、721和191kg hm-2。施肥不同程度促进了直播油菜的生长发育,养分吸收与累积,提高了籽粒产量并影响收获指数,各地力田块均以氮磷钾硼配施(NPKB)处理最好,其高、中、低地力田块平均产量分别为2529、1681和1065 kghm-2,产量水平随地力上升而大幅提高,但增产率则呈下降趋势。在其他养分配施基础上增施不同肥料的增产增收效果顺序为N>P>B>K,表明红壤直播油菜的养分限制因子依次为氮、磷、硼和钾,但受土壤养分状况差异的影响,不同地力条件下施肥的效果也存在差异,低地力田块施肥的相对增产效果好,绝对增产量及施肥收益仍以高地力田块较好。红壤区直播油菜的氮、磷、钾肥吸收利用率平均分别为34.5%、26.7%和65.4%,且各肥料利用率随地力上升而提高。试验结果说明,红壤区直播油菜的养分管理应重视氮磷钾硼肥的配合施用,缓解养分限制,从而有效增产。通过长期合理施肥以培肥土壤、提高地力,达到持续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999.
复水对海水浇灌的玉米幼苗根系补偿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在沿海地区利用海水补充浇灌技术实现作物的安全节水灌溉,从而节约农业用水,以抗性玉米品种"农大108"为材料,研究了先用不同浓度海水处理组分别浇灌玉米幼苗,再用清水浇灌,然后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过程中根系补偿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复水前25%海水持续浇灌组和25%海水和50%海水交替浇灌组处理中,根系脯氨酸含量及超氧物歧化酶活性明显增加,可溶性糖及K+含量、根系活性及相对含水率、根冠比缓慢上升,丙二醛含量减少;复水后,根系K+含量、根系活性及相对含水率明显上升,而其他指标呈现下降的趋势;干旱模拟期间,根系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略微下降,其他指标急剧升高。与清水灌溉组相比,50%海水持续胁迫对根系造成损伤使得复水补偿代谢显著降低,25%海水持续浇灌组的补偿能力略微下降,25%海水和50%海水交替浇灌组复水补偿效应略微或明显增强。因此,经过适宜浓度的海水胁迫诱导后,根系发生适应性代谢,然后复水,根系的物质代谢及抗旱性可以产生补偿甚至超补偿效应,同时也缓解了盐渍对植物的次生胁迫效应。  相似文献   
1000.
为明确中国鲎基因工程抗菌肽不同处理方式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存活率的影响,分别在虹鳟仔鱼和成鱼两个阶段采用浸泡和混合饲料两种方式应用抗菌肽。采集仔鱼全鱼组织,成鱼血清及头肾组织,通过对SOD、ALP、CAT、IL-1β、IFN-γ、TNF-α等免疫相关酶水平及细胞因子表达量变化情况的检测,验证抗菌肽不同处理方式对虹鳟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应用84 U/mL抗菌肽浸泡虹鳟仔鱼10次,浸泡后第4天,试验组免疫相关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IL-1β、IFN-γ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差异显著(P<0.05)。浸泡后第15天,试验组免疫相关酶水平仍高于对照组健康鱼,其中IL-1β、IFN-γ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差异显著(P<0.05),但对照组发病鱼免疫相关酶水平与试验组相比显著下降,SOD、ALP、IL-1β、IFN-γ均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束统计仔鱼存活率,试验组存活率高达95.1%,对照组存活率仅为29.9%。成鱼期采用混合饲料和浸泡两种方式应用抗菌肽。结果显示,混合饲料的最适添加量为50 mg/kg饲料,浸泡最佳浓度为84 U/mL,最佳浸泡时间为3 min。研究表明,对不同处理方式进行对比,在仔鱼期进行浸泡对虹鳟免疫指标的影响最为显著。其可能与抗菌肽种类、作用方式及养殖虹鳟疾病暴发特点有关。本研究可以为虹鳟养殖过程中抗菌肽的应用方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