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1.
 Rho族蛋白是Ras超家族小G蛋白最主要成员,在真核生物中极为保守,包括Rho、Rac、Cdc42等,作为分子开关,参与细胞极性、细胞运动、细胞形状、细胞间及细胞与其基质互作等多个信号转导途径。基因组数据库分析显示,稻瘟菌中含有30余个小G蛋白,其中7个可能是Rho族蛋白,包括Cdc42、Rac1及5个Rho亚家族蛋白。结构分析表明,7个推导的Rho族蛋白均具有典型结构域。进一步以半定量RT-PCR分析了稻瘟菌7个Rho族蛋白编码基因在菌丝、分生孢子、芽管以及附着胞等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Rho族蛋白编码基因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通过BLASTP搜索GenBank等数据库,获得迄今已公布的真菌Rho1、Cdc42和Rac1蛋白序列,建立了系统发育树,一定程度地反映了真菌进化关系,说明在真菌进化中Rho族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也经历了共同演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进境原木上截获的白云杉齿小蠹及其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从美国阿拉斯加进口原木中截获白云杉齿小蠹(Ips perturbattts Eichhoff)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寄主植物、生物学特性及危害等,并对其检疫重要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以标记的黑条木小蠹带疫原木及松墨天牛危害马尾松原木作为样木,采用投药剂量80 g/m3、72g/m3、64g/m3、56g/m3,密闭时间12h、16h、20h、24h双因素溴甲烷熏蒸除害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常压下,温度高于15℃,密闭时间12h除害效果小于100%,表明12h内溴甲烷未完全穿透原木而发生作用;投药剂量56g/m3,密闭时间大干或等于20h可保证100%对蛀入深度5~10cm的白云杉齿小蠹和黑条木小蠹除害处理效果,或投药剂量64g/m3,密闭时间大于或等于16h亦可保证:100%对白云杉齿小蠹和黑条木小蠹除害处理效果;但对蛀入深度超过10cm的松墨天牛幼虫,投药剂量应大于或等于64g/m3,密闭时间大于或等于20h方能100%达到除害处理效果.因此,熏蒸库帐幕遮盖常压熏蒸的最低投药剂量应大干或等于64g/m3,密闭熏蒸时间应大于或等于20h,能保证对蛀入深度0~15cm害虫的除害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已有研究表明稻瘟菌Cdc42(MgCdc42)与酵母Cdc42(ScCdc42)高度同源,参与调控其形态分化和侵染过程,通过分析可能的MgCdc42互作蛋白,以明确这些蛋白其结构和功能。【方法】用ScCdc42互作蛋白经BLAST搜索获得了稻瘟菌基因组中的相应同源物,分析了这些同源物的结构,并通过半定量RT-PCR分析MgCdc42不同突变情况下这些可能的调控蛋白及效应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MgCdc42正显性突变后,导致所有推测互作蛋白表达量均有所提高;MgCdc42负显性突变,除MgBem1、Chm1、MgGic1表达量未见明显变化外,其余表达量均有所降低;当MgCdc42失活后,所有可能的MgCdc42调控蛋白及效应蛋白之表达量均有所降低。【结论】稻瘟菌可能存在酵母Cdc42相似的信号途径,MgCdc42在其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12个船次进境原木溴甲烷熏蒸除害处理数据,对气温、原木材种、原木新鲜度、原木直径、堆垛效果等因素进行数量化,建立起始浓度与投药剂量及各因素之间的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以溴甲烷熏蒸剂起始浓度为基准变量,气温、材种、原木直径、原木新鲜度、堆垛效果为说明变量,采用数量化回归途径建立溴甲烷熏蒸气体起始浓度预测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福建莆田秀屿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自2005年正式投入使用以来,来自美国阿拉斯加、俄罗斯、日本、马来西业、越南、加拿大等地的60多万m3原木由此进境,经除害处理合格后验放.  相似文献   
17.
【目的】Rho GTP酶是Ras超家族小G蛋白最主要成员。不同生物均含多种Rho GTP酶,相互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并共同参与调控多个信号转导途径。稻瘟菌基因组中存在7个Rho GTP酶,分析它们相互关系意义甚大。【方法】通过RT-PCR分析了MgCdc42不同状态下以及MgRho3插入失活状态下其它Rho GTP酶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结果表明MgCdc42可能处于MgRho1、MgRho2和MgRhoX上游,对这些蛋白起正调控作用,对MgRac1和MgRho4起着负调控作用;MgRho3对MgRho1和MgCdc42的表达起正调控,对MgRac1和MgRho4的表达则起负调控作用;MgRho3与MgCdc42间关系复杂。【结论】稻瘟菌Rho GTP酶信号途径复杂,不同Rho GTP酶间存在相互调控关系,这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稻瘟菌等丝状真菌Rho GTP酶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具有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和发掘茶树种质资源对茶树新品种选育和改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有利于茶产品市场的多元化和茶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为了适应生长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茶树在自然进化和人工选择过程中发生了诸多性状变异。作为一种重要的叶用经济植物,茶树的叶色、叶形、树型等表型性状,由于具有易鉴别和易利用的特点,一直以来备受学者和应用者的关注。本文主要从茶树种质收集与培育现状、种质特性、变异机理等方面,对新梢表型性状特异性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白(黄)化、紫化及其他具有观赏价值的茶树种质,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黄化茶树新品系‘叶色1号’是以白鸡冠为母本通过自然杂交方式(F1代)单株选育而来。本试验采用生化成分分析结合感官审评的方法,对叶色1号绿茶适制性进行鉴定。生化成分检测结果表明,福鼎大白茶、黄金芽、叶色1号、白鸡冠等4个参试品种(系)在水浸出物、咖啡碱、儿茶素总量上均无显著差异;而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上,黄金芽与其他3个品种(系)相比有显著差异。感官审评鉴定发现,4个品种(系)加工的兰花形绿茶感官审评得分最高为叶色1号(95.53分),加工成针形、扁形绿茶的结果与兰花形绿茶一致;3种造型绿茶均为叶色1号分数最高的原因是其香气和滋味分数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综上表明,叶色1号适合制作绿茶,其感官品质呈现出花香浓郁、滋味鲜活醇爽、水中花香显的优异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