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4篇
  5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西瓜枯萎病田间症状类型及侵染来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瓜枯萎病(Fusarium axysporum f.sp.nuveum)在田间的症状表现有猝倒型、侏儒型和萎蔫型三种类型。此病的初侵染来源是土壤,病残体、种子及未经腐熟的农家肥。通过土壤、种子及粪肥蒂菌和灌水进行远、近距离的传播。种子表面和内、外部均可带菌。病残体内可带有大量的分生孢子和菌丝体。一株死病株体内约含六千万至一亿多个分生孢子。因此西瓜枯萎病是一种侵染来源广的维管束病害。  相似文献   
22.
安徽省小麦上两个孢囊线虫群体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3年,在安徽省固镇县和淮北市郊小麦根土中采集到两个孢囊线虫群体。其孢囊均呈柠檬形,阴门膜孔为双膜孔型,无下桥,有泡状突,阴门裂较短,属Mulvey所分5个组的第三组。这两个群体中的2龄幼虫口针平均长24μm,透明尾与口针长度的比值约为1.6;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唇区类型,属Stone划分的6个类型的第四类;侧区有4条侧线形成3条侧带,两条外带与横纹交叉呈网格状。上述特征均与燕麦孢囊线虫相吻合,故  相似文献   
23.
利用DNA序列分析技术对我国浙江、福建和重庆3个地区的肾形肾状线虫(Rotylenchulus reniformis,RN)种内群体及群体内个体间核糖体RNA基因(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进行PCR扩增及序列变异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群体间均获得2种PCR产物,标记为变异类型Ⅰ(RN_VAR1)和变异类型Ⅱ(RN_VAR2)。基于每个群体内2条雌虫分别挑取各变异类型的5个克隆测序,共得到60个克隆序列。经序列比对分析,发现肾形肾状线虫rDNA基因2种类型的ITS区变异很大,其中变异类型Ⅰ序列长度为705~712bp,鸟嘌呤和胞嘧啶(guanine and cytosine content,GC)含量为45.1%~46.7%;变异类型Ⅱ序列长度为854~860bp,GC含量为48.4%~50.0%。2种类型的ITS相似度(包括5.8SRNA基因)仅为62.1%~65.6%,而各rDNA变异类型内部各个克隆序列也存在差异,变异类型Ⅰ内个体间相似度为89.9%~100%;变异类型Ⅱ内个体间相似度为91.4%~99.8%。系统进化分析表明2种变异序列明显分成2支,同时通过ITS序列分析无法将3个地方群体区分开来。经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发现RN_VAR1含量稍大于RN_VAR2,分别占保守18S基因的rDNA重复单位含量的56%和40%。同时,还发现肾形肾状线虫的2种rDNA-ITS变异类型与已报道的2种18SRNA基因变异类型相对应,表明肾形肾状线虫存在2种rDNA变异类型。  相似文献   
24.
麦类作物对燕麦胞囊线虫抗病性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燕麦胞囊线虫致病型、麦类人地燕麦胞囊线虫抗病必一鉴定方法,介绍了迄今世界上在麦类作物对禾谷囊线虫抗病育种中已选育和生产上正推广的一些主要抗病基因(品种),阐述了中国燕麦胞囊线虫致病型(特别对rDNA中ITS区的PCR-RFLP分析,所获得的一个新的ITS类型-ITS C)以及麦类作物品种抗性的研究现状,这对中国开展针对燕麦胞囊线虫的抗病育种及相关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5.
澳大利亚的小麦孢囊线虫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澳大利亚的小麦孢囊线虫病及其防治南京农业大学郑经武小麦是澳大利亚的主要栽培作物之一,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1988年统计资料:小麦种植面积达1385万ha,总产量高达2212万t。在影响小麦生产的诸多病害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小麦孢囊线虫病。小麦孢...  相似文献   
26.
水稻上3种潜根线虫的形态学鉴定及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浙江和安徽部分地区水稻上潜根线虫(Hirschmanniella spp.)的采集及分离,根据形态学特征和形态测量值等,共鉴定出3个种:水稻潜根线虫(H.oryzae)、尖突潜根线虫(H.mucronata)和细潜根线虫(H.gracilis).不同地理群体的水稻潜根线虫和尖突潜根线虫除个别测量值外其他各值均在模式标本的参考值范围内,而细潜根线虫各项测量值普遍偏小于模式标本.细潜根线虫为浙江省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7.
七株黄瓜内生真菌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不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7株黄瓜内生真菌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不同作用方式。结果表明,枝顶孢Acremonium sp.菌株Ac985、毛壳菌Chaetomium sp.菌株Ch1001和拟青霉Paecilomyces sp.菌株Pa972的PDB培养滤液对南方根结线虫J2具有致死作用,48h暴露后致死率分别达到100%、98.5%和100%;叶点霉Phyllosticta sp.菌株Ph511培养滤液对J2具有击倒作用,但击倒的虫体在清水中能恢复活性。木霉Trichoderma sp.菌株Tr882和菌株Ac985、Ch1001的培养滤液对J2的活动有趋避作用。镰刀菌Fusarium spp.菌株Fu234、Fu654和菌株Pa972、Ch1001、Ph511的菌丝可以穿透J2体壁并消化虫体。Ch1001、Fu654、Ph511三菌株孢子悬浮液处理黄瓜种子后,能诱导黄瓜萌发的主根对J2从其根尖伸长区穿透的抗性。  相似文献   
28.
黄瓜内生Ch1001菌株种子处理防治根结线虫的施用剂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生毛壳菌Ch1001菌株种子处理对黄瓜幼苗上发生的根结线虫有防效。为培育壮苗并达到理想的防效,合适的施用剂量是实际应用所需的一个重要参数。笔者在黄瓜播种时分别用1×103、1×104、1×105、1×106、1×107、1×108个孢子/种子的剂量处理种子,测定幼苗的根系活力、抗性相关酶活力以及每克根中侵入的线虫数。结果表明,1×105个孢子/种子及其以下剂量Ch1001处理对根系活力没有影响,1×106和1×107个孢子/种子处理使幼苗苗根系的活力显著增强,1×108个孢子/种子处理根系活力急剧降低。Ch1001不能诱导PAL和几丁质酶活性增强。在1×105、1×106、1×107个孢子/种子处理时POD和CAT活性显著增强,Ch1001诱导了与活性氧代谢途径相关的植株抗性。对根结线虫控制效果的统计表明,Ch1001的处理剂量与线虫防效呈正相关,1×104、1×105、1×106和1×107个孢子/种子剂量处理均能显著降低根结线虫的入侵,处理剂量为1×106和1×107个孢子/种子时菌株防效达到理想,每克根中入侵线虫总数相比对照分别减少了45.3%和57.0%。综上考虑,认为1×107个孢子/种子处理时幼苗根系活力强,防御酶活性高,根结线虫入侵最低,是菌株使用的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29.
 肾形肾状线虫(Rotylenchulus reniformis)是一种重要的蔬菜线虫,寄主范围和分布很广。本文根据形态学特征和形态测量将来自浙江省杭州市蔬菜上的肾状线虫群体鉴定为肾形肾状线虫,为浙江省首次报道。该群体的形态学特征及形态测量值与模式标本基本吻合,个别形态测量值(比值)有变异。通过对该肾形肾状线虫群体的rDNA中ITS区和编码28S RNA基因中的D2D3区的PCR扩增和序列测定,明确二序列长度分别为808 bp和786 bp;序列分析发现该群体ITS序列与肾形肾状线虫种内一些两性生殖群体的亲缘关系较近,同源性高达99.5%~100%,而与一孤雌生殖群体同源性为92.4%;编码28S RNA基因中的D2D3区与已报道群体的同源性达到99.4%,相似度较高;本研究还发现杭州肾形肾状线虫群体的寄主涉及11个科16个属的果蔬。  相似文献   
30.
毛刺类线虫系一类重要的植物外寄生线虫,其内包括一些可传播植物病毒的种类。本研究基于形态学和rDNA分子特征从我国海南儋州、云南呈贡和昆明、福建厦门等植物根围土壤样品中分离鉴定出8个较小拟毛刺线虫(Paratrichodorus minor)群体;通过对种群数量较大的海南儋州群体与福建厦门群体的形态及测量值比较,发现不同地理群体间主要形态测量值存在一定差异;各群体18S RNA区、r DNA-ITS1区、r DNA-ITS2区和28S RNA基因中D2D3区序列与Gen Bank已登录的较小拟毛刺线虫不同群体相应序列(AJ438053、AJ438054及AJ438056;KJ934126;JN123380和JN123381;JN123396和KJ513001)相似度分别介于99.1%~99.9%、95.8%~96.3%、99.5%~99.8%和99.4%~99.9%。对上述较小拟毛刺线虫群体r DNA-ITS1区、r DNA-ITS2区和28S RNA基因中D2D3区序列比较和酶切分析显示,该3段序列在较小拟毛刺线虫种内群体间都较为保守。其中28S RNA基因中D2D3区序列在种内群体稳定,种间群体有明显的差异,系毛刺类线虫鉴定一较好的分子靶标。有关结果对较小拟毛刺线虫的鉴定及鉴别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