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探究麦田前茬作物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上中国小麦赤霉病菌的两个优势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ensu stricto (F.graminearum)和F.asiaticum子囊壳形成和发育成熟过程的差异,分别选择3株F.graminearum菌株(SE81,3-ADON型;LcA-2,15-ADON型;HX5-1,NIV型)和2株F.asiaticum菌株(M4A,3-ADON型;M31-2,NIV型),用其孢子悬浮液接种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放置于花泥和地表两种环境条件下,比较接种不同菌株秸秆上子囊壳的形成和发育成熟情况及5个菌株对‘郑麦366’(高感小麦赤霉病品种)的致病力。结果表明:花泥环境下产生子囊壳的速度要快于地表,以玉米秸秆为载体子囊壳产生速度比水稻秸秆快且多数密度大,3个F.graminearum菌株(SE81、LcA-2和HX5-1)在同种秸秆相同环境下比2个F.asiaticum菌株(M4A和M31-2)产生子囊壳的速度快且子囊壳密度大。5个菌株在不同环境的不同秸秆上产生的子囊壳的成熟度均无规律,接种‘郑麦366’后其病情指数间有极显著差异(P<...  相似文献   
32.
从全球化背景出发,提出全球化的本质是文化的竞争、兼并与融合.大国崛起应当有与之相应的文化竞争力、文化心态和文化战略.翻译策略是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3个层面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的翻译策略:加强典籍翻译,并举汉典外译和外典汉译;建立译语规范,保护母语纯洁和文化自信;淡化“归异”之争,跳出“抵抗的陷阱”.  相似文献   
33.
明确菜豆杭角斑病基因在中国普通菜豆中的分布,有助于改良普通菜豆杭病性和提高产量潜力。利用普通菜豆杭角斑病基因H13,N02,E-ACA,AA19,BA16及M02的特异PCR标记,对78份普通菜豆资源进行杭角斑病基因聚合体的选择,从中选择到含2个杭角斑病基因聚合体的菜豆资源10份,含3个杭角斑病基因聚合体的菜豆资源30份,含4个杭角斑病基因聚合体的菜豆资源34份,含5个杭角斑病基因聚合体的菜豆资源3份。该研究明确了78份参试菜豆资源所含的杭角斑病基因类型,筛选出了杭角斑病基因聚合体的菜豆资源。  相似文献   
34.
[目的]调查黔产威灵仙类药材植物资源分布状况。[方法]产地调查、标本采集、分类鉴定与文献查阅相结合。[结果]贵州省有3个科的5种植物根及根茎以"威灵仙"之名入药,列出了黔产威灵仙类药材的分布、生境及药用情况,同时制定了植物检索表。[结论]有助于黔产威灵仙类药材的资源利用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5.
冷冻-复温过程中葡萄相变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葡萄在冷冻-复温过程的相变过程变化,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系统对葡萄果肉进行冷冻-复温实验。通过改变葡萄试样冷冻-复温过程的速率、次数、时间间隔、速率梯度以及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的速率等实验条件,分析实验过程中的热流曲线,对比冷冻-复温过程中的相变潜热、相变结束点、相变开始点以及相变峰值等参数变化,得到不同条件下冷冻-复温过程对葡萄试样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冷冻过程中速率越大对应的结冰点温度越低,时间越短。增加复温速率梯度能有效提高冰晶融化相变过程的潜热、峰点温度和结束点温度。复温速率由2℃/min变化到20℃/min过程中相变潜热增加了1.79倍,相变峰点温度增加了0.94倍,相变结束点温度增加了5.07倍。该研究对果蔬冷冻-复温过程后的品质恢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6.
为了明确河南省不同播期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情况及药剂拌种处理对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效果,选择在河南省常年玉米粗缩病发生较普遍的开封市开封县和新乡市原阳县进行不同播期和拌种处理对玉米粗缩病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013年开封试点的玉米粗缩病发生程度和普遍性比原阳试点严重,开封试点在5月4日-6月8日播种的玉米均发病严重,而原阳试点在5月4日-6月3日播种的玉米有粗缩病发生,其中以5月14日播种的玉米发病最重,但在6月8日后播种的玉米已能避免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开封试点玉米粗缩病为重度发生,原阳试点为偏重发生。拌种处理的结果表明,开封试点处理间株高和病情指数的差异均不显著,原阳试点各拌种处理间玉米粗缩病病情指数差异显著,株高、产量性状表现极显著差异。以高巧拌种处理的病情指数最低、株高最高,且分别和对照差异显著,效果相对较好,但在玉米粗缩病严重发生的情况下,所有拌种处理对玉米粗缩病均没有防治效果,即使在发病相对较轻的环境下,防治效果也有限。  相似文献   
37.
小麦种子贮藏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谷蛋白亚基的分类、结构和编码位点,谷蛋白聚集体的结构、体积和粒度分布及其之间的关系,概述了醇溶蛋白的分类和编码位点,探讨了贮藏蛋白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趋势.  相似文献   
38.
为明确小麦—玉米轮作田中镰孢菌的种群结构及致病性,采用形态结合分子鉴定的方法分别对采自河南省许昌、漯河、驻马店3块小麦—玉米轮作田的407个镰孢菌菌株进行了种的鉴定,并从中选出不同寄主来源、不同种的12个代表菌株,分别接种田间小麦和盆栽玉米。鉴定结果表明,从小麦上分离到的镰孢菌均为禾谷镰孢菌( F. graminearum,178个),而从玉米上分离到的镰孢菌则分别属于轮枝镰孢菌(F. verticillioides,123个)、F. graminearum(61个)、层出镰孢菌(F. proli-feratum,45个)3个种。接种试验结果表明,3个种均能够侵染小麦麦穗和盆栽玉米苗,但F. gra-minearum的致病力显著强于F. verticillioides和F. proliferatum;不同寄主来源的F. graminearum菌株在致病力上差异不显著。来自小麦—玉米轮作田的F. graminearum菌株既可以侵染小麦又可以侵染玉米,这可能会造成小麦赤霉病、玉米茎腐病等病害的发生在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下呈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39.
制备接种体是玉米穗腐病抗性鉴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用玉米拟轮枝镰孢穗腐病病粒制备接种体的简易方法, 即将上年的拟轮枝镰孢穗腐病带菌病粒按一定重量加入无菌水洗脱制成接种体。田间接种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本方法简易制备的接种体接种后可获得与常规制备接种体相当的接种效果, 且在-18℃冻存15 d仍可达到新鲜的常规制备接种体接种后的水平。使用简易制备接种体对33个玉米品种进行了田间穗腐病抗性鉴定, 21个品种表现为感病或高感。与实验室常规培养制备接种体的方法相比, 本制备方法简便易操作, 用时短, 成本低, 无需专业仪器设备, 能够一次制备大量接种体, 可广泛用于玉米种质材料和新品种的拟轮枝镰孢穗腐病田间抗性鉴定及抗性材料筛选等。  相似文献   
40.
郝俊杰 《花卉》2022,(2):142-143
为强化现代造林规划设计水平与质量,以及提升造林技术的应用效果,本文对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改进展开了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从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