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篇
农学   9篇
  2篇
综合类   96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为明确豇豆轻斑驳病毒江苏分离物的基因组结构特征,阐明其分类地位及进化特点,选择采自江苏的CpMMV大豆分离物作为研究对象,针对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了4对特异性引物,以病样总RNA反转录后获得的cDNA为模板,通过分段法对其基因组序列片段进行了PCR扩增,扩增产物克隆至T载体经验证后进行序列测定,获得的序列片段经拼接组装得到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序列分析结果显示,CpMMV江苏分离物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全长8 194 bp,编码6个蛋白,5′端和3′端各含有一个非编码区(UTR),长度分别为72,117 nt;在编码的6个蛋白中,CP与其他分离物之间的同源性较高(96.5%~100.0%),相对保守;而RdRp(81.1%~98.2%)、TGB1(81.0%~97.0%)、TGB3(80.9%~95.6%)同源性相对较低,在不同分离物中表现较好的多样性;基于全基因组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江苏分离物与已公开的其他CpMMV分离物同源性较高,共同聚类到一个大分支上,其中与中国安徽分离物同源性最高(98.2%),与海南分离物次之(96.0%),而与美国、巴西、印度、墨西哥、肯尼亚等国外分离物同源性...  相似文献   
82.
研究了3个镰孢菌(Fusarium spp.)毒素对野燕麦根尖组织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镰孢菌毒素能够引起野燕麦根尖组织防御酶活性发生变化,在处理前、中期,野燕麦的PAL、POD、PPO、CAT活性均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但酶活性都低于对照;SOD和APX活性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83.
麦-油轮作区油菜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麦-油轮作区油菜田杂草种子主要分布在0~15cm的耕层土壤中,青海川水地区以藜为主、脑山地区又以藜、遏蓝菜、鼬瓣花等杂草组成了该地区油菜田土壤种子库.通过调查各地土壤中优势杂草种子的出苗规律.得出在杂草防除上:川水地区着重防治藜,脑山地区在有效控制藜的同时,还应防治遏蓝菜和鼬瓣花等杂草.  相似文献   
84.
 【研究目的】为了控制农田杂草,加速土壤残留农药降解,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对于残效农药长期使用的地区,可以采用连续2~3年秋收浅耕、翌年春播时早浅耕晚播种或直接晚耕播种三种措施,来研究杂草的控制效果。通过取样测量作物幼根长和鲜重,分析这三种措施对土壤残留农药的削减程度。【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氟乐灵在油菜田长期使用时,土壤残留农药抑制下茬青稞幼根生长,幼根较对照株缩短3.0~3.1cm/株,鲜重量减少0.19~0.20g/株;甲磺隆在青稞田长期使用时,下茬油菜幼根较对照株缩短1.9~2.0cm/株,鲜重量减少0.13~0.14g/株;秋收后及时浅耕可将落入地表的杂草种子全耙入0~10cm耕层内;翌年春播早浅耕可诱发土壤表层的杂草种子提前萌发出苗,10d后耕种,能防除40%左右的杂草株数;较正常播种期推迟10d后直接晚耕播种,可防除30%左右杂草株数;苗期或后期拔(捋)出残余杂草种子时,除草效果理想,对下茬作物幼苗生长发育及产量无任何不良影响。【结论】在长残效农药长期使用地区进行2~3年秋收浅耕及不同耕播期加人工锄草,能有效控制农田杂草的危害,不污染农田土壤和生活环境,且加速对土壤残留农药的降解。  相似文献   
85.
对供试26个青稞(大麦)品种(系)进行云纹病田间接种鉴定表明,接种后,对照品种肚里黄充分发病,发病率达100%,病情指数达86.6%,高度感病,供试品种(系)材料中表现高抗的品种(系)12个,占鉴定品种或种质的46.2%,这12个抗性品种(系)中其中品种5个,品系材料7个;表现中抗的品种(系)6个,占鉴定品种或种质的23.1%;表现中感的品种(系)5个,占鉴定品种或种质的19.2%;表现高感的品系材料3个。  相似文献   
86.
化学除草自本世纪四十年代中期2.4-D发明后,得到迅速的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87.
青海春油菜田杂草近十五年发生危害趋势及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川水地区油菜田多年生杂草苣荬菜、田旋花、西伯利亚蓼、芦苇、大蓟,一年生杂草藜;脑山地区一年生杂草野燕麦、密花香薷、藜、遏蓝菜、薄蒴草,多年生杂草苣荬菜;国营农场一年生杂草密花香薷、野燕麦、藜,多年生杂草苣荬菜、大蓟、藏蓟、西伯利亚蓼,2年生杂草野胡萝卜,发生危害有加重趋势,因农田管理放松,耕作制度改变,单一除草剂长期施用,国营农场油菜连作年限延长,引起各地草害加重。据杂草种群演替趋势及原因,提出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8.
骠马及其混用防除春麦田杂草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骠马是防除麦田野燕麦(Avena fatua L.)的高效选择性除草剂。每hm2用6.9%骠马EW600~750ml,或10%骠马EC450~525ml,于野燕麦4叶期兑水225~250L处理茎叶,除草效果90%以上,且对小麦安全可靠。骠马与2,4-D丁酯或2,4-D加百草敌直接混用,会降低骠马对野燕麦的除草效果,可适当加大骠马用量弥补;间隔7d施用,不影响各自的除草效果。骠马可与苯磺隆直接混用,除草活性独立,杀草谱互补,能一次性防除田间野燕麦和双子叶杂草。  相似文献   
89.
围绕农业结构调整 ,以市场为导向 ,以增效为目的 ,我们经过几年的试验 ,在偃师市佃庄镇推广地膜小拱棚西瓜套种玉米间作蒜苗种植新模式 ,一般亩产西瓜 4 0 0 0~5 0 0 0kg ,产值 3 0 0 0~ 4 0 0 0元 ;玉米亩产 4 5 0kg以上 ,产值 5 0 0元左右 ;蒜苗亩产 2 0 0 0~ 4 0 0 0kg ,产值 15 0 0~3 0 0 0元。亩总产值 5 0 0 0元以上。其主要技术措施是 :1 栽培模式地膜小拱棚西瓜带宽 2 3 0cm ,每隔 180cm起一高垄 ,垄宽 5 0cm ,垄上种 2行西瓜 ;玉米按蒜苗带宽 14 0cm等行距种于西瓜带内 ,蒜苗种于玉米行间。2 栽培程序2 .1 西…  相似文献   
90.
为明确从矮火绒草根内分离获得的内生细菌对致马铃薯晚疫病病菌的抑制作用,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矮火绒草内生细菌,以对峙培养法和打孔法分别测试细菌菌株和发酵液滤液对晚疫病菌丝生长和孢子囊萌发的抑制作用,并对优势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在分离的54株细菌中,有20株细菌对晚疫病病菌具明显拮抗作用,有6株抑菌率达80%以上.其中,KBL17和KBL8菌株对致病疫霉的抑菌率较高,分别为95.47%、88.37%;发酵滤液以KBL17和KBL6的抑菌率较高,分别为92.58%、83.21%,KBL17的孢子囊抑制率最高,为96.03%;盆栽试验中,细菌菌株发酵滤液处理能够导致晚疫病病情指数下降,其中KBL17菌株防效最好,达到76.04%,低于化学药剂嘧菌酯的防效(82.57%).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化学杀菌剂(70.27%)相比,KBL17菌株对晚疫病的平均防效达到67.45%.经鉴定KBL17菌株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该菌株在马铃薯晚疫病防治中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