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63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4 毫秒
11.
盾水螨总科是水螨的一大类群,其下阶元间分类系统和系统发育存在争议,目前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对该类群分类学和生物学的研究尚欠深入.对盾水螨总科生物学和分类学研究的发展、现状及我国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简要分析了中国区系,展望了盾水螨总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稻纵卷叶螟产生抗药性的机制,防止或延缓稻纵卷叶螟抗药性的产生,从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4龄幼虫中肠提取总RNA,用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稻纵卷叶螟P450基因CYP6K1,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基因的cDNA片段长度为1...  相似文献   
13.
在室内采用培养皿生测法测定了丽蚜小蜂对B型烟粉虱各虫态11种可能利它素信息源的寄主搜索和选择行为。结果显示:烟粉虱3龄若虫、4龄若虫和蜜露诱发丽蚜小蜂产生较强烈的搜索行为,并且在近距离条件下表现出显著的正趋向性和选择性;丽蚜小蜂对1龄若虫、2龄若虫、翅、蜕、若虫血淋巴、若虫表皮和卵的定向选择和搜索行为较弱或没有反应;丽蚜小蜂只对烟粉虱3龄、4龄若虫具较高刺探率,而对蜜露几乎无刺探行为。综合分析认为,烟粉虱3龄、4龄若虫和蜜露中均存在丽蚜小蜂寄主寻找的寄主利它素,并且这种利它素只在近距离内表现出引诱作用;蜜露中的利它素仅在丽蚜小蜂寄主搜索行为中具有导向作用,而无寄主定位作用;烟粉虱3龄和4龄若虫中的利它素则在丽蚜小蜂寄主搜索和寄主定位中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噻虫嗪对白背飞虱试验种群繁殖力的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噻虫嗪对白背飞虱的亚致死效应,采用稻茎浸渍法以噻虫嗪亚致死浓度LC_(10)和LC_(25)胁迫白背飞虱3龄若虫,测定了F_0代和F_1代若虫的存活率、雌成虫寿命和产卵量,并组建了F_1代种群相对适合度生命表。结果表明,经噻虫嗪亚致死浓度胁迫后,F_0代白背飞虱若虫的发育历期延长,存活率降低,并且LC_(10)处理组的F_0代雌成虫寿命比对照组显著延长,而成虫产卵量无显著变化;F_1代的若虫发育历期比对照组显著延长,且产卵量有所减少,LC_(10)处理组雌成虫产卵量比对照组减少了22.24,LC_(25)处理组比对照组减少了69.96,且差异显著;LC_(10)和LC_(25)亚致死浓度处理后F_1代的种群增长趋势指数均下降,种群相对适合度分别下降了0.12和0.36。研究表明,噻虫嗪亚致死浓度胁迫均可抑制白背飞虱的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杀虫剂在稻田使用后对鱼类的毒性效应,以鲫幼鱼为测试生物,测定了5类7种稻田常用杀虫剂对鲫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吡虫啉对鲫幼鱼的毒性最低,24 h、48 h、72 h、96 h的LC50分别为56.946mg/L、53.655 mg/L、51.151 mg/L、49.604 mg/L,安全浓度为4.960 mg/L;毒性最高的为溴氰菊酯,24 h、48 h、72 h、96 h的LC50分别为0.032 mg/L、0.025 mg/L、0.019 mg/L、0.015 mg/L,安全浓度为0.002 mg/L。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吡虫啉、噻虫嗪和吡蚜酮对鲫幼鱼为低毒,噻嗪酮和三唑磷对试验鱼类为中毒,毒死蜱对其为高毒,溴氰菊酯对其毒性最大,为剧毒。该结果可为杀虫剂在养鱼稻田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盾水螨科Hydryphantidae中国一新纪录亚属及其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新种大眼普氏水螨Protzia(Diplocalonyx)macroculusia sp.nov.,隶属于盾水螨科普氏水螨亚科普氏水螨属双侨水螨亚属.标本采自贵州大沙河自然保护区.这也是双侨水螨亚属Diplocal...  相似文献   
17.
马恒  杨洪  郅军锐  金道超 《植物保护》2013,39(3):122-127
为掌握纵卷叶螟绒茧蜂的发生特点,对纵卷叶螟绒茧蜂在单作稻田和水稻-玉米邻作类型田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水稻-玉米模式中纵卷叶螟绒茧蜂的数量在玉米的扬花期明显高于单作稻田,最高值为单作稻田模式的3.36倍,但是田间纵卷叶螟绒茧蜂的寄生率并不高于单作稻田模式.在单作稻田未施药系统田,纵卷叶螟绒茧蜂的数量显著高于施药系统田;并且与稻纵卷叶螟幼虫的数量密切相关.不论在何种种植模式下,纵卷叶螟绒茧蜂的雌性比一直处于低水平,在单作稻田下,雌性比为0.2~0.3,在水稻-玉米邻作田,其雌性比为0.25左右.  相似文献   
18.
南方小花蝽成虫对二斑叶螨的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明南方小花蝽成虫对二斑叶螨的控制效果,在实验室条件下将采自田间的南方小花蝽饲养一代,就其雌成虫对二斑叶螨雌成螨、若螨、卵3个螨态的选择性、捕食作用和干扰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方小花蝽成虫对二斑叶螨的选择性从大到小依次为雌成螨、若螨、卵.南方小花蝽对二斑叶螨不同螨态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在一定猎物密度范围内,南方小花蝽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相同猎物密度下,随着南方小花蝽雌成虫密度的增大,其捕食作用率相应地降低,表明其捕食作用有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捕食作用率E与南方小花蝽雌成虫密度P的关系为E=0.339 0P-0.362 4,经卡方检验雌成虫的捕食作用率实测值与理论值相符,该模型方程能很好地反映雌成虫自身密度的干扰程度.分摊竞争强度I与南方小花蝽成虫密度P的关系为I=0.108 0logP-0.057 9.  相似文献   
19.
20.
蜜蜂气管螨——武氏蜂跗线螨(Acarapis woodi Rennie(是西方蜜蜂的一种内寄生害虫(在我国养蜂业上称为壁虱——编者注)。现已弄清,被感染的蜜蜂及蜂群无明显的外部症状。通常对该螨的检查和诊断需检查蜜蜂胸部气管。曾报道过的几种有关气管螨的诊断技术中,有最早的米尔恩法(Milne,1948)、破碎离心法(Schonbrodt等,1981)、圆盘切片及乳酸或氢氧化钾洗涤法(Shimanuki等,1978,Delfinado-Baker,1984)、及用上述第三种方法加上蜂螨染色法(Peng等,1985)和较为新颖的气管螨浮选法(C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