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7篇
林业   26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58篇
  50篇
综合类   206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144篇
园艺   44篇
植物保护   4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光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关键能源输入。森林光环境的演变机制很复杂,我们通过对林缘、林内和林窗的光环境相关指标及监测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在分析森林光环境特征的基础上,从时间尺度上对其日变化、季节动态和年际变化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同时从个体、群落、生态系统等方面对森林光环境生态作用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深入了解森林植被时空动态与光环境间协同演变机制提供参考,为促进森林可持续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22.
以新鲜黄瓜为试材,分别将黄瓜切分为丁状、段状和片状,在4℃条件下贮藏,研究了不同切分方式对鲜切黄瓜贮藏期间生理生化品质及微生物的影响,以期为鲜切黄瓜的加工和贮藏保鲜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贮藏期间,鲜切黄瓜的失重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大肠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呈上升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则呈下降趋势。切丁的鲜切黄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速率与失重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微生物指标的上升速率最大,受损程度大,更易衰老。与切段方式相比,切片方式更有利于延缓鲜切黄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的下降与失重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以及微生物数量的上升。贮藏第8天,切段与切丁的鲜切黄瓜菌落总数指标均已达到销售极限,切片的鲜切黄瓜的菌落总数已接近销售极限。总的来说,切片方式更利于黄瓜的贮藏。  相似文献   
623.
为进一步探究气候变化对野核桃在四川潜在分布的影响,利用野核桃在中国的实际分布点位数据、当前和未来气候情景(SSP1-2.6和SSP5-8.5)下生物气候变量,结合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SSP1-2.6和SSP5-8.5情景下2050 s和2 090 s野核桃在四川的潜在适生范围。研究结果表明:(1)当前气候情景下,野核桃在四川的高适生面积为4.86×104 km2,中适生面积为13.35×104 km2;(2)SSP1-2.6和SSP5-8.5情景下,2050 s和2 090 s野核桃在四川的高适生面积分别为5.09×104 km2和8.58×104 km2,中适生面积分别为7.37×104 km2和7.02×104 km2;(3)SSP1-2.6和SSP5-8.5情景下,到21世纪90年野核桃在四川的高质生区质心分...  相似文献   
624.
污泥作为污水处理的副产物,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其产量在不断地增加,污泥内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给污泥的无害化、资源化带来一定的难度。污泥热解制备生物炭作为近年来新型的污泥处理方式,具有稳定、减量、可循环利用等优势。污泥生物炭是性能良好的土壤改良材料,能够对土壤容重、酸碱度、阳离子交换量、重金属含量等理化性质进行改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总结了污泥的成分来源和污泥生物炭热解的生产方式及表征,讨论了施用污泥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机制,并分析了目前单一及共热污泥生物炭的研究应用进展,提出污泥生物炭在土壤改良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25.
为明确不同耕作和施氮模式对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烟农19为试验材料,设置旋耕+氮肥基施(RW)、旋耕+氮肥后移(RA)、翻耕+氮肥基施(DW)和翻耕+氮肥后移(DA)共4个处理,开展了大田小区试验,考察不同处理下小麦花后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根系分布、水分利用效率(WUE)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相同施氮模式下,翻耕较旋耕显著提升了小麦产量,增产的原因是穗数、穗粒数和粒重的显著增加;相同耕作模式下,氮肥后移(RA和DA)的产量较氮肥基施(RW和DW)分别提高了25.54%和17.94%。翻耕和氮肥后移均增强了花后旗叶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了丙二醛含量,显著提高了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以及花后光合同化物积累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和总干物质积累量。RA、DW、DA处理较RW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开花期0~60 cm土层的根长密度、根干重密度及WUE,其中WUE增幅分别为21.35%、12.71%和31.21%。综合来看,在淮北砂姜黑土地区采用翻耕结合氮肥后移的种植模式能延缓小麦花后旗叶衰老,维持叶片光合能力,增加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促进根系生长,实现产量和WUE的协同提升。  相似文献   
626.
本研究为高效利用秸秆,探讨了秸秆型颗粒日粮对小尾寒羊的消化、瘤胃内发酵及饲料转化率的影响。配制4种TMR颗粒日粮,玉米秸秆分别为52%(Ⅰ组),42%(Ⅱ组),32%(Ⅲ组)和22%(Ⅳ组),开展了消化试验和增重试验。结果表明:Ⅲ组DM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Ⅰ,Ⅳ组(P<0.05);Ⅱ组CP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Ⅰ,Ⅳ组(P<0.05);Ⅰ,Ⅱ,Ⅲ组ADF、N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Ⅳ组(P<0.05)。Ⅲ组沉积氮、沉积氮/摄入氮、沉积钙、沉积磷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Ⅳ组瘤胃内NH3-N浓度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Ⅲ,Ⅳ组的日增重显著高于Ⅰ组(P<0.05),且Ⅲ组日增重显著高于Ⅱ组(P<0.05),Ⅲ组的料肉最低。因此,玉米秸秆为32%的TMR颗粒饲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27.
本文通过对已报道的具有优异杀虫活性的肟醚苯甲酰脲类化合物NK-17进行结构改造,得到化合物(E)-N-((4-((叔丁氧亚氨基)甲基)苯基)甲氨基甲酰基)-2,6-二氟苯甲酰胺(以下简称为“HN-21”),以改善其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能力。采用叶片药膜法测定HN-21和对照药剂虱螨脲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2龄幼虫的生物活性,并分析其对草地贪夜蛾几丁质合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HN-21对草地贪夜蛾幼虫72 h的致死中浓度为0.681 mg/L,显著低于虱螨脲(10.052 mg/L),受试昆虫均死于蜕皮过程中。受试昆虫用虱螨脲10.052 mg/L处理24 h时,几丁质合成通路基因(sfTRE1、sfTRE2、sfGFAT、sfUAP、sfCHS1)表达量明显下降,早于用HN-21 0.681 mg/L处理组,但48 h时两组昆虫基因表达量下调程度已无显著性差异。该研究结果可为更好地开发利用苯甲酰脲类化合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28.
为提高玉米排种器的充种性能,设计了一种扰种侧充槽盘式玉米精量排种器。以玉米籽粒尺寸参数为依据,提出了一种扰种侧充式取种结构,在充种的同时实现调姿扰种与导种,有效提升种群活跃度与充种时长,提高充种效率。建立力学与运动学模型对排种器关键结构参数进行设计及取种原理分析,并采用EDEM软件进行仿真分析明确扰种性能,在此基础上获得了影响排种器工作效率的关键因素:取种盘转速、槽孔深度、充种偏角,并以此为因素进行三因素三水平中心组合试验,建立了合格指数、漏播指数、重播指数的回归模型,分析优化得出在取种盘转速为28 r/min、槽孔深度为8.2 mm、充种偏角为67°时,优化模型预测的合格指数为94.32%、漏播指数为1.95%、重播指数为3.73%。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合格指数92.97%、漏播指数2.14%、重播指数4.89%,符合优化模型预测结果,扰种侧充槽盘式玉米精量排种器的各项评价指标符合播种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629.
为探究儿茶素对高脂饮食小鼠减肥作用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儿茶素组(0.06%儿茶素+高脂饲料),各组连续喂养28周,记录小鼠体质量和摄食量,计算肝脏系数、体脂比和Lee’s指数,检测血脂指标,并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的相对表达量。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质量、肝脏系数、体脂比和Lee’s指数明显增加,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儿茶素组小鼠体质量、肝脏系数及Lee’s指数明显降低,血脂指标TG和LDL-C水平明显降低、HDL-C水平显著增加(P<0.05)。肝组织病理结果显示,儿茶素组小鼠与模型组相比能明显改善肝组织病变程度,减少肝损伤;肠道菌群结果显示,儿茶素组小鼠拟杆菌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儿茶素可显著减少小鼠摄食量、降低体质量、调节血脂水平、改善肝组织病变和肠道菌群紊乱,对于高脂饮食小鼠具有较好的减肥作用。  相似文献   
630.
为了建立早期羊肝片吸虫病的血清学快速检测方法,本试验成功克隆并表达肝片吸虫GAPDH重组蛋白,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活性。用肝片吸虫GAPDH重组抗原包被,建立肝片吸虫病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随后优化反应的最佳血清稀释度和抗原包被量,同时筛选其他反应条件。结果显示,间接ELISA方法批内和批间重复试验的最大变异系数均小于10%,GAPDH重组抗原与华枝睾吸虫、日本血吸虫和捻转血矛线虫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对来自黑龙江省各地区的96份羊血清进行检测,阳性率为16.67%(16/96)。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为早期诊断羊肝片吸虫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