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6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8篇
  15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河北中南部平原棉薯套作种植模式的综合效益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河北中南部平原棉花单作生产模式因光温资源利用效率低而导致经济效益低,造成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同时考虑本地区水资源严重超采与青壮年劳动力不足的实际问题,对目前正在试验研究和小面积示范的棉薯套作漫灌、棉薯套作滴灌、马铃薯-玉米复种3种新型种植模式开展了综合评价。以传统的小麦-玉米复种和棉花单作为对照,利用试验获得的数据,采用AHP法,从经济、生态和社会3个方面对5种种植模式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棉薯套作模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特别是棉薯套作滴灌模式,经济效益表现最好,生态效益仅次于马铃薯-玉米复种模式,但是,社会效益在5种模式中却是最低的,指标值仅为0.068;马铃薯-玉米复种模式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均表现最好,而经济效益指标值仅达到棉薯套作模式的35.4%。就综合效益而言,3种节水高效种植模式的综合效益均高于棉花单作和小麦-玉米复种模式,棉薯套作滴灌模式综合效益最高,比棉花单作模式综合效益指标值提高了1倍,马铃薯-玉米复种模式次之。在适当提高棉薯套作机械化水平,减少人工投入后,棉薯套作滴灌种植模式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可以在当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2.
对新疆阿克苏地区长富2号苹果果实不同采收期的品质进行研究,为当地以鲜食销售为主的果实合理采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延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整体呈升高的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由早采时的13.43%上升至晚采时的15.18%,增加了1.75个百分点;可溶性糖含量由92.4mg/g上升至103.4 mg/g,增加了11.90%;糖酸比由15.74上升至26.96,增加了71.28%。硬度和有机酸含量逐渐降低,硬度由22.53 kg/cm~2降至11.67 kg/cm~2,下降了48.20%;有机酸含量由5.58 mg/g降至3.73 mg/g,下降了33.15%。色差值L~*、b~*整体呈下降的趋势,a~*值呈升高的趋势;L~*值由24.03下降至21.29,b~*值由20.59下降至17.71,a~*值由21.52上升至27.14;表现为果皮颜色逐渐变红,但果皮光洁度逐渐降低。糖心率逐渐升高,变化范围由87.5%上升至100%,上升幅度为14.3%。果实在11月2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达到最大值,11月2—9日,各项生理指标趋于稳定,但硬...  相似文献   
83.
植物在不同时间对氮素营养的需求迥异,为掌握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氮素分布特征和营养需求规律,以7 年生“赤霞珠”为研究对象,每株施氮255.10 g(15N- 硫酸铵10 g+ 普通硫酸铵245.10 g)。利用15N 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施氮后35、70、105、140 和160 d 采集土壤和酿酒葡萄根、茎(茎分为主干、一级分枝、二级分枝)、叶、果,对其15N 丰度和全氮量进行测定分析。计算不同时间各器官肥料中吸收分配到的15N量对该器官全氮量的贡献率(Ndff)、分配率、氮肥利用率、残留率以及损失率。结果表明:根、主干、一级分枝、二级分枝、叶和果的干物质量均在施氮后70 ~ 105 d 明显增加,施氮后105 d 的干物质量较施氮后70d 分别增加了95.19%、4.23%、6.51%、58.58%、30.00% 和219.84%。在施氮后70 ~ 105 d,根、主干、一级分枝、二级分枝、叶和果的Ndff 值明显上升,施氮后105 d 的Ndff 值较施氮后70 d 分别增加了6.38、5.89、5.87、7.25、4.34 和7.01 个百分点。根的15N 分配率在施氮后35 d 高于其他施氮时期,为1.46%。主干、一级分枝和二级分枝的15N 分配率均在施氮后160 d 高于其他施氮时期。根、主干、一级分枝、二级分枝、叶和果的15N 分配率在施氮后70 ~ 105 d 均明显增加,施氮后105 d 的15N 分配率较施氮后70 d 分别增加了5.26、0.52、0.24、2.55、3.70 和3.21 个百分点。综上所述,酿酒葡萄在施氮后70 ~ 105 d 为氮素吸收峰值期,在此期间应注重氮肥的施入。整个施氮时期酿酒葡萄的氮肥利用率为38.97%,氮肥残留率为17.77%,氮肥损失率为43.25%。  相似文献   
84.
森林航空消防具有响应速度快、机动能力强、受地形限制小等优势,可有效解决当前森林防火灭火"到不了、上不去"困境。回顾了森林航空消防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国家应急管理改革后森林航空消防的运行管理模式,分析了森林航空消防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新时期我国森林航空消防建设发展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85.
7月,又是一个大学生走出校园的日子,太多的毕业生面临着走进企业,接受新工作的挑战。对于一个“过来人”,现将自己的一些经验和2点工作感悟分享给大家。  相似文献   
86.
利用微生物固定化技术(PVA-硼酸法)对生活污水进行污染物降解处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经固定化后,活性污泥对温度和pH值的适应范围变宽;在优选条件下连续运行,CODcr的去除率都能保持在85%以上,最高可达到92%,说明固定化细胞对有机负荷的冲击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87.
[目的]为研究油菜茎秆生物力学性能与油菜茎秆倒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四川农业大学油菜研究中心培育的4个不同品系的油菜茎秆进行轴向压缩试验,研究分析各品系油菜茎秆的最大承载力、最大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惯性矩沿茎秆距地高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品系、含水率对油菜茎秆生物力学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随着茎秆距地高度的增加,油菜茎秆最大载荷基本呈线性减小的趋势,最大值在距地50 cm以下。4个品系的茎秆的最大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均沿着距地高度的而增加,是增长缓慢,变化不大,可认为弹性模量基本不变;干油菜茎秆的最大承载力、最大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都高于湿茎秆,说明油菜茎秆的含水率显著影响其抗压力学性能;结合田间油菜的实际倒伏情况可知,1 号的生物力学性能最差,倒伏程度也最严重,6 号和 F5的生物力学性能比1号和9号要好,抗倒伏能力也更强。[结论]该研究为相关作物的机械化生产及其产品深加工等作业机械的设计提供设计参数和依据,能更好地揭示生物的物性本质,且该研究所用方法还能对茎秆作物优种筛选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8.
我国设施菜地化肥施用量大,造成了大量的氧化亚氮(N_(2)O)和氨(NH_(3))损失。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是实现种养体系养分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化肥施用及其环境损失的有效措施。本研究以长沙近郊设施菜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小区试验种植奶白菜,试验共设不施肥处理(CK)、常规施肥处理(CON)、30%牛粪有机肥氮+70%化肥氮(CM)、30%鸡粪有机肥氮+70%化肥氮(NM)4个处理。采用静态箱法和密闭室间歇抽气法测定奶白菜生长季内的氧化亚氮排放和氨挥发,分析土壤N_(2)O排放和NH_(3)挥发动态,探讨等氮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设施奶白菜的N_(2)O排放、NH_(3)挥发的减排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CM和NM处理的N_(2)O排放量分别减少了38.5%和33.1%,NH_(3)挥发的排放量分别减少了8.5%和19.4%,N_(2)O排放和NH_(3)挥发的总增温潜势分别降低了38.4%和33.0%。两种有机肥处理中,NM处理氨挥发显著低于CM处理,降幅达到11.9%。N_(2)O排放和NH_(3)挥发日通量与土壤温度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常规施肥和NM处理的N_(2)O排放和NH_(3)挥发日通量与土壤铵态氮呈显著正相关,仅常规施肥处理的N_(2)O排放与土壤硝态氮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CM和NM处理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26.8%和41.5%,且产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30%等氮有机肥+70%化肥在降低设施菜地N_(2)O排放和NH_(3)挥发的同时,还能保障设施蔬菜稳产,对减少蔬菜生产中的氮素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9.
在总施氮量为246kg/hm 2的条件下,研究氮肥不同施用比例[基蘖肥∶穗肥分别为8∶2(N1)、7∶3(N2)、6∶4(N3)、5∶5(N4)]对3个杂交籼稻品种广两优1128、深两优1813和Y两优900强、弱势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探明豫南地区氮肥运筹与水稻子粒灌浆及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氮肥施用比例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存在显著影响。N3和N4处理的水稻产量比N1处理分别增加15.15%和13.83%,其中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的增多是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N4处理水稻的收获指数最高,可达43.98%。N3和N4处理抽穗期至成熟期的植株总干物质重增加较多,分别达13.62和12.88t/hm 2。N3处理水稻强势粒起始生长势降低,最大灌浆速率增加,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的时间延长、粒重增加。因此,N3和N4处理的水稻产量高,一方面是提高了水稻花后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另一方面改变了水稻强势粒灌浆特性。  相似文献   
90.
葡萄干品质指标探讨及因子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讨葡萄干品质指标的变异情况和相关性,提出一种适合葡萄干品质评价的方法,对50个葡萄干品种的总糖、还原糖、可滴定酸、纤维素、多酚等9项品质指标变异情况及相关性进行分析,并运用因子分析对葡萄干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多酚、单宁、百粒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均达到40%;还原糖和总糖的变异系数最小,均为10%以下;还原糖与总糖、单宁与多酚、纤维素与可滴定酸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经因子分析提取出的前6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5.814%;第1公因子为糖分因子,第2公因子为风味因子,第3、4、5公因子统称为功能因子,第6公因子称为果重因子,可作为6个相互独立的新的综合性指标进行评价。另外,从中筛选出红宝石无核、波尔莱特、和田红、粉红无核、京早晶、琼尼、金星无核、无核白鸡心、紫香无核9份品质较好的葡萄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