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研究不同浓度萘乙酸(NAA)溶液对短穗鱼尾葵(Caryota mitis)幼苗耐寒性的影响,用0、25、50mg·L-1和100mg·L-1 4种浓度的NAA溶液喷施短穗鱼尾葵叶片。分别经过25、5℃和25℃各24h变温冷胁迫处理后,研究短穗鱼尾葵叶片在变温冷胁迫过程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f-pro)、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对25℃恢复24h后的短穗鱼尾葵幼苗上述耐寒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种浓度下隶属函数值分别是0.35、0.67、0.53和0.29,其中25mg·L-1的NAA溶液喷施处理对提高短穗鱼尾葵的耐寒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2.
为了研究植物整体对干旱胁迫和复水的生理响应,以2年生的东澳棕(Carpentaria acuminata)实生苗为材料,分别进行干旱胁迫0、7、14 d和21 d,再复水3 d和6 d,测定叶片和根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和叶绿素含量的生理指标,用于明确东澳棕叶片和根系对对干旱胁迫和复水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叶片的SOD活性、Pro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在轻度干旱胁迫7 d时显著增加,随着干旱进行而减少,复水后又增加,相对电导率的变化规律与之相反。叶绿素含量在干旱胁迫21 d时达到最大值,复水后降低。根系的SOD活性只在干旱胁迫21 d时显著提高,复水后显著降低;Pro含量在干旱胁迫14 d时升高,后降低,复水后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干旱胁迫7 d时升高,后降低,复水后升高,MDA含量干旱胁迫7 d时降低,干旱胁迫21 d时升高,复水后降低,根系的相对电导率在干旱胁迫7 d时略增加,后降低。叶片的SOD活性和MDA含量在干旱7 d-复水期间的变化趋势相同,根系的SOD活性和MDA含量在干旱7 d-复水期间的变化趋势也相同,说明叶片和根系之间、SOD和MDA之间具有协同效应。干旱7 d-复水期间叶片的SOD活性和MDA含量显著高于根系,干旱14 d-复水期间叶片的Pro含量显著低于根系。植物地上部和根系之间存在协同和互补效应,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水分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3.
以2年生董棕(Caryota urens L.)和短穗鱼尾葵(Caryota mitis Lour.)幼苗为试材,用美国CID公司产CI-340便携式全自动光合作用仪测定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蒸腾速率,探究几种化学调控剂对低温胁迫下董棕和短穗鱼尾葵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处理均能有效提高董棕和短穗鱼尾葵的净光合速率,但不同调控剂之间,同一调控剂不同浓度之间结果都不相同。其中200 mg/L多效唑对提高董棕的净光合速率效果最显著,稀释1 000倍的混合液1对提高短穗鱼尾葵的效果最好。各处理对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蒸腾速率的影响与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不一致。所试调控剂均能不同程度增强董棕和短穗鱼尾葵幼苗的光合作用能力。  相似文献   
24.
为了探讨城市公园内部不同用地微气候的差异,选取厦门市区7个公园为研究地,根据用地类型将公园分成广场、水体、密林、疏林、草地5类样区,采用典型取样法,分不同季节对不同用地的温、湿度进行现场小尺度实测。结果表明:夏季、秋季、春季不同用地温度有显著差异。植被上部冠层和冠层密度对局部降温影响显著,下垫面不同对温度的影响不显著。不同用地湿度仅春季有显著差异。水体的微气候改善作用不如密林、疏林显著。研究结果可为公园规划和改造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厦门地区引种加拿利海枣的抗寒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厦门地区加拿利海枣幼苗的生长情况,并采用电导率法测定了不同器官的抗寒力,探讨了加拿利海枣在不同月份低温下的抗寒力变化及叶片总含水量与抗寒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加拿利海枣终年都保持5片以上的叶片,但不同季节叶片数量变化很大,株高增长主要集中在4~9月份;越冬期间抗寒力随着气温逐渐下降而增强,2月份达到最大,半致死温度为-10.9℃;幼苗不同器官的抗寒力差异明显,其中根部对低温最敏感;抗寒力的提高与叶片总水含量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26.
园林绿化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种植高大乔木(以下简称大树)是对环境进行绿化和美化的有效手段。这些大树不仅能创造适宜于人类生活的优美环境,而且还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几十年树龄的大树是城市生态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城市化和城镇建设的发展,这些大树不仅数量上越来越少,而且在水泥、混凝土的包围之中,自由生长的空间越来越狭窄,这些情况严重威胁到城市大树的生存。尽管现在绿化面积也在增长,但不少古树、大树正在走向衰败,逐渐消亡,这是一个刻不容缓,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问题。大树在生长过程中,往往会受…  相似文献   
27.
【目的】近年来,福建省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内的酒瓶椰子频发叶枯病,影响了植株的正常生长,降低了酒瓶椰子的观赏价值。为了更好地防控酒瓶椰子叶枯病,对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进行了种类鉴定。【方法】从厦门市园林植物园收集了12份染病的酒瓶椰子叶片样品,通过分离和纯化,得到5个类拟盘多毛孢属真菌菌株。结合其形态特征和基于3个基因(ITS、TUB2和TEF1)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将这5个菌株鉴定到种。最后用柯赫氏法则验证所得菌株的致病性。【结果】这5个菌株被鉴定为Neopestalotiopsis cubana、Pestalotiopsis diploclisiae、P.humicola、P.neolitseae和Pseudopestalotiopsis theae。柯赫氏法则验证结果显示,N.cubana、P.diploclisiae、P.humicola和Ps.theae可以引起酒瓶椰子叶片发病,而P.neolitseae不能侵染酒瓶椰子的叶片。【结论】N.cubana、P.diploclisiae、P.humicola和Ps.theae是引起酒瓶椰子叶枯病的病原菌。这是新拟盘多毛孢属(Neopest...  相似文献   
28.
浅谈红树植物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树林为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而又重要的盐生木本植物群落.全球有红树植物约24科83种.我国有红树植物20科25属39种,其中真红树植物12科15属27种和半红树植物8科10属11种,分布在南方少数沿海省份,如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和香港、澳门等地.海南东寨港自然保护区红树植物分布种类最丰富,为全国之最,该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海湾生态平衡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1,6].我国红树林的群系大致分为8个类型,即红树群系、木榄群系、海莲群系、红海榄群系、角果木群系、秋茄群系、海桑群系和水椰群系.从红树林自然分布地来看,其演替系列从最南的海南岛至最北的福建沿海地区[2].  相似文献   
29.
4种棕榈科植物在厦门越冬的生理指标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10月至2005年1月,测定了4种棕榈科Plamae植物蝴蝶椰子Chrysalidocarpus lucubensis,油棕Elaeis guineensis,山棕榈Trachycarpus martianus和加拿利海枣Phoenix canariensis在厦门越冬期间叶片的电导率、自由水/束缚水比值、叶绿素质量分数及叶绿素a/b值等生理指标。综合比较各指标可得4种棕榈科植物的抗寒性顺序为:加拿利海枣〉蝴蝶椰子和山棕榈〉油棕。  相似文献   
30.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ubstrate ratios on the growth of the seedlings of the Chamaedorea stolonifera, 21 different kind of mixed substrate was used as the substrate for the seedlings of the Chamaedorea stolonifera. The substrate suitable for the seedling of the Chamaedorea stolonifera was selected by measuring the growth indexes(SPAD, number of leaves, plant height)of the seedling of the Chamaedorea stolonifer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part from the number of leaves,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substrates on growth indexes reached a significant level. The substrate of treatment No.13(Soil:Sand=1:3) had the best growth on the SPAD of the seedlings. There were obvious differences of SPAD values among the diffenent part of the same leaves . The substrate of treatment No.2(Vermiculite) had the best growth on the number of leaves. The substrate of treatment No.7(Soil:Coconut Bran=1:3) had the best growth on plant heigh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