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8篇
林业   16篇
农学   65篇
基础科学   28篇
  33篇
综合类   386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172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5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1.
耕地在干旱区土地利用中是贡献显著的重要地类,分析其生产-生态效应时空变化有助于解释耕地变化在区域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为实现生产-生态协同保护提供参考。本研究基于1990、2000、2010、2020年的土地利用分类数据,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耕地生产水平假设模型、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型,揭示和田地区耕地时空演变下的生产-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990—2020年,研究区耕地面积增加了1 702.63 km2。8个县(市)耕地面积变化趋势相同,但差异显著,未利用地开垦和林、草地复垦是新增耕地的主要来源;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用地扩张和耕地荒废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耕地生产水平向好发展,无生产耕地占比下降12个百分点,中、中高生产耕地总占比增加14个百分点。从耕地生产效应来看,研究区固定耕地生产正效应(面积占比55%)大于负效应(面积占比2%),耕地转移效应(面积占比43%)有效弥补了流失的生产效应面积,然而从各阶段效应来看,固定负效应面积逐渐增加,固定正效应面积逐渐减少,转移效应面积呈现波动下降趋势。研究区耕地等级主要为一般生态等级,耕地生态环境质量呈恶化趋势,固定耕地生态环...  相似文献   
92.
93.
迪文 《湖南农业》2004,(8):12-12
8月份持续高温,日照强烈,伏秋连旱,间有暴雨,是蔬菜秋季播种、育苗、栽植和田间管理的大忙季节。一、宜进行点播或条播的蔬菜秋大白菜8月中下旬~9月上旬播种。选用中晚熟品种,如青杂中丰、青杂3号、山东7号、山东15号、鲁白8号等。行株距60厘米~65厘米×30厘米~40厘米,667平  相似文献   
94.
为探究花绒寄甲对南方垂柳主要天牛害虫防治效果,在对赣州市垂柳天牛种类进行调查和鉴定的基础上,采用不同释放时期、不同释放数量和花绒寄甲不同寄主种群,开展了防治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赣州市垂柳上的主要天牛有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星天牛(A. chinensis)和桑天牛(Apriona germari)共4种,且它们具有不同的生态位,优势天牛为光肩星天牛。花绒寄甲成虫对这4种天牛均有较好的防效,且4月初释放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9月中旬释放的效果。天牛虫口校正减退率与花绒寄甲释放数量呈极显著的2次多项式正相关关系,以每虫孔释放4头花绒寄甲成虫最为经济有效。释放不同寄主来源的花绒寄甲种群在释放的初期表现出对其自身寄主的嗜好性、对非靶标寄主的弱寄生性,但经过多代的适应后,均可表现出对目标寄主相似且较高的防治效果。试验表明,花绒寄甲成虫释放后40 d,防治效果较低(40%~60%),而防治1年后,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即防效的评价时间应选择在释放1年以后,才能得到准确的防效。南方可于4月初、按4头/虫孔...  相似文献   
95.
地膜覆盖时间对新疆棉田水热及棉花耗水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该文主要研究不同的地膜覆盖时间对棉田水热及棉花产量的影响。设置了6个地膜覆盖时间:40 d(J1)、55 d(J2)、70 d(J3)、85 d(J4)、100 d(J5)和140 d(全生育期覆盖,CK),2016和2017年在阿克苏绿洲典型滴灌棉田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不同地膜覆盖时间对土壤温度、土壤水分、耗水量(crop evapotranspiration,ET_c)、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膜覆盖时间可影响土壤水热状况。随着地膜覆盖时间延长,0~80 cm土层含水率逐渐增加,ET_c持续降低,WUE呈增加趋势,但超过100 d后对ET_c及WUE无显著影响。J1、J2、J3和J4处理在揭除膜后,土壤含水率迅速降低,土壤深层水快速消耗,进入铃期后处理间差异才逐步开始缩小。地膜覆盖时间小于100 d会显著减少单株成铃数,降低单铃质量,最终造成减产。J1~J5覆盖时间中,J5处理产量(2 a平均为6 800 kg/hm~2)和WUE(2 a平均为11.5 kg/(hm~2·mm))最高(P0.05),且J5与CK差异不显著(P0.05),可见,地膜覆盖100 d较适宜。该研究结果可为绿洲棉区合理地使用地膜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残膜回收及降解地膜的安全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6.
本试验以厚皮甜瓜品种天都银蜜为供试材料,采用单因素区组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厚皮甜瓜生长量、果实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双模小拱水肥一体化合理灌水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合理灌水能够促进厚皮甜瓜植株的生长发育,提高其产量,但浇水过量则会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厚皮甜瓜植株生长量随着时间的增长呈现先迅速生长后缓慢生长趋势,T2、T4处理甜瓜生长各个指标均高于对照(T1处理)。在T2处理条件下,厚皮甜瓜的果实纵径、中心固形物含量、边部固形物含量、单瓜重和亩产量最大,分别是21.60 cm、14.24%、9.46%、2.18 kg、2 631.85 kg/亩。结合灌水量对厚皮甜瓜生长发过程中生长指标、果实性状和果实成熟产量的影响,经过综合比较分析,在该试验同等肥力和栽培环境条件下,建议灌水量为200 m3/亩。  相似文献   
97.
[目的]优化野蔷薇根多糖的过氧化氢(H2O2)法脱色工艺条件,为野蔷薇根多糖的脱色纯化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野蔷薇根为试验材料,以多糖脱色率和保留率为考察指标,利用响应曲面法对H2O2法脱色野蔷薇根多糖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通过响应曲面法建立野蔷薇根多糖脱色的回归模型为:Y=94.84+3.08A+1.83B+0.88C+0.17AB+0.23AC-0.055BC-3.17A2-1.31B2-0.87C2(Y为多糖脱色率,A为H2O2体积分数、B为溶液pH、C为脱色时间),该模型拟合度较好.H2O2法脱色野蔷薇根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H2O2体积分数35.0%、溶液pH 9.00、脱色时间4.5 h,在此条件下多糖脱色率和保留率分别为95.48%和75.17%,脱色率与理论值96.55%的相对误差为1.11%.H2O2体积分数、溶液pH和脱色时间3个因素对野蔷薇根多糖脱色效果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结论]H2O2脱色法具有操作简便、脱色效果明显、成本低等优点,可对野蔷薇根多糖进行有效脱色.  相似文献   
98.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实葶葱资源,以实葶葱种子为试验材料,在实葶葱盛花期进行标记,当花后15~50d统一采收,分别包装,测定不同发育阶段种子的含水量及贮藏物质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种子含水量均随发育天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下降到0.750%;可溶性糖含量发育过程中变化不稳定;淀粉及脂肪含量均上升,40~50d脂肪含量变化趋势与淀粉含量变化趋势正好相反,且45d之后急剧下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随发育时间的延长粗纤维素含量上升,且50d处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99.
为分析中国新疆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毒株分子演变特点和疫情传播路线,从GenBank数据库下载所有国家全部的PPRVF基因全序列,应用DNAStar软件,结合疫情毒株时空分布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新疆PPRV株F基因全序列,与2014年小反刍兽疫情中河南和北京毒株核苷酸的同源性最高,为99.8%~99.9%,与中国西藏3个毒株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7.7%,与中国采用的疫苗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2.9%,核苷酸同源性最低的是肯尼亚毒株,与国外毒株核苷酸同源性最高的是印度毒株。F基因系统进化关系分析显示,中国新疆PPRV株属于基因Ⅳ系。F蛋白氨基酸同源性结果显示,除与科特迪瓦1989年毒株ICV89氨基酸同源性最低外,与其他氨基酸同源性比对结果均与核苷酸的比对结果一致。中国新疆PPRV株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可能是由周边国家传入。  相似文献   
100.
通过野外调查,实地测点以及土壤采样分析,以开都河流域下游绿洲为研究区,利用SPSS与DPS等软件对盐分与土壤质地进行ANOVA和多重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是以粉粒为主的质地组成。粉粒百分含量分别为0~10 cm层62.65%,10~30 cm层60.31%,30~50 cm层55.93%;0~10 cm、10~30 cm与30~50 cm表层土壤中盐分离子的均值呈现SO42->CL->Mg2+>Ca2+。(2)四种土地利用类型各粒级机械组成变异系数范围分别为林地8%~62%、耕地4%~37%、园地2%~40%、未利用地15%~52%。变异系数较高;四种土地利用类型总盐的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未利用地、耕地、园地和林地。(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粉粒差异明显,均达到显著性水平( P<0.05)。(4)土壤粘粒与HCO3-、Cl-、SO42-呈显著性相关( P<0.05);粉粒与HCO3-离子含量呈极显著相关( 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