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101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5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为研究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 Omega家族GST蛋白在发育过程的功能。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桔小实蝇Omega家族GST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BdorGSTO1。该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750 bp,编码249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28.52 KD,等电点为6.46。氨基酸序列比对表明BdorGSTO1与刺舌蝇(Glossina morsitans morsitans)ADD18952的序列一致性最高,一致性值为70%,与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GST蛋白NP_001155757的一致性最低,一致性值为38.9%。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BdorGSTO1在不同发育时期都有表达,且在1天蛹时表达量达到最高峰,随着蛹的发育其表达量逐渐降低,推测BdorGSTO1在桔小实蝇蛹的发育过程特别是在化蛹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2.
观察研究了温度和寄主水果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成虫主要生物学参数的影响。结果如下:(1)寄主植物对桔小实蝇成虫的产卵前期影响无明显差异,而温度明显影响产卵前期。随温度增高,产卵前期逐渐缩短。取食杨桃的桔小实蝇雌虫在15℃、20℃、25℃、30℃、35℃下的产卵前期分别是41.1、29.1、13.8、12.9、15.6 d;(2)温度对桔小实蝇雄虫性成熟时间有明显影响。在温度15℃、20℃、25℃、30℃、35℃下,桔小实蝇雄成虫的性成熟时间为21.4、15.7、12.8、1 1.5和10.8 d;(3)不同温度和寄主水果条件下成虫寿命也不同,从较低温时的140-190 d缩短到高温时的34-37 d;(4)不同的寄主植物对桔小实蝇成虫的产卵量影响较大,一般取食芒果和番石榴的雌虫产卵量显著高于其他几种水果。在25℃温度下,取食芒果、番石榴、香蕉、枇杷、青枣、杨桃、柑桔的桔小实蝇雌虫的产卵量分别是1634.3、1520.6、1309.1、1019.8、983.3、966.3和912.9粒/雌;(5)雌成虫性成熟并交配后开始产卵,2-3 d进入产卵盛期。分别建立了以柑桔和番石榴为食的幼虫发育成的桔小实蝇成虫日产卵量(粒)随羽化时间(d)变化的模型为:Y(fecundity)=-3.524+0.707T-0.00679T2和Y(fecundity)=-20.104+1.9827-0.0203 T2;(6)推迟供给寄主明显影响桔小实蝇雌成虫的产卵量,推迟0、5、10、15、20、25 d供给寄主,取食杨桃的桔小实蝇雌虫在25℃下的平均产卵量分别为968.5、736.6、710.5、658.3、644.1和576.3粒/雌。  相似文献   
123.
2011年对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蝇科昆虫进行了诱集采集,得到实蝇科昆虫标本1640号,隶属于2亚科11属19种。不同海拔高度实蝇科昆虫群落组成不同,在6个采样地中海拔最高点实蝇科昆虫种类和数量发生都较少。不同时间实蝇科群落组成及数量也呈现一定的差异。调查发现,7、8月份诱集的数量最多,分别为525头和537头。不同采样地和不同时间实蝇科昆虫的总体优势度指数(D)、多样性指数(H')、物种丰富度指数(E)、均匀度指数(J)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4.
昆虫体内的解毒酶活性是反映其抗药性水平的主要生理指标,本文比较了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的几种解毒酶活性和抗药性水平关系。测定了9个地理品系和相对敏感品系的桔小实蝇成虫的三种解毒酶,即多功能氧化酶(Mixed function oxidase,MFO)、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的活性,利用药膜法测定其对敌百虫(Trichlorphon)、高效氯氰菊酯(β-cypermethrin)和阿维菌素(Avermectin)的抗性水平,比较了各地理品系的桔小实蝇这些酶活性和对不同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的关系,并作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广东广州地区桔小实蝇体内的MFO-O-脱甲基活性最高,为相对敏感品系酶活性的1.4782倍;而广东茂名地区品系酶活性最低,只有0.8649倍。广东惠州地区桔小实蝇体内CarE活性最高,为相对敏感品系酶活性1.8147倍;而广西南宁地区的桔小实蝇体内酶活性最低,为敏感品系的0.9636倍。广东茂名地区桔小实蝇GST活性最高,是相对敏感品系2.2557倍;而广东广州地区桔小实蝇GST活性最低,只有相对敏感品系的1.1622倍。抗性水平表明:各地理品系对敌百虫的抗性水平为相对敏感品系的2.1552倍至100.2271倍之间,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水平在1.0065到26.0026倍之间,对阿维菌素的抗性水平在2.3353倍至29.0688倍之间。相关性分析表明:桔小实蝇体内的GST活性和对敌百虫抗性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41,存在显著性正相关;CarE活性与桔小实蝇对高效氯氰菊酯抗性水平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0。通径分析结果表明:GST活性对敌百虫的抗药性水平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4414,对敌百虫的抗性上升起到正向作用;MFO-O-脱甲基活性、CarE活性和GST活性对高效氯氰菊酯抗性水平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3311,0.4946和0.1775,均起到正向作用;GST活性与阿维菌素的抗性水平的直接通径系数很小,为0.0668。结果显示了桔小实蝇的解毒酶与抗药性水平关系密切,在抗性发展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5.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是中国南方地区果蔬重要害虫之一,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多杀霉素是防治桔小实蝇的重要药剂之一,近年来由于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田间防治效果已有所下降,已出现了抗药性现象。为明确桔小实蝇对多杀霉素的抗药性发展规律,本研究比较了桔小实蝇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的发育、生殖和存活差异。结果显示:抗多杀霉素桔小实蝇品系具有死亡率增加、部分虫态发育历期延长和繁殖力下降等适合度代价。抗性品系的内禀增长率由0.19下降至0.15,相对适合度降至0.62,表明桔小实蝇对多杀霉素存在较低的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126.
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是重要外来入侵害虫,危害刺桐属多种植物。本文调查研究了金脉刺桐嫩枝上刺桐姬小蜂虫瘿的数量分布和空间格局。结果显示,金脉刺桐嫩枝上靠近生长点(芽头)一端刺桐姬小蜂虫瘿数量较多,15 cm以内占90%以上,距离越远越少,其虫瘿数量比率(Y)和枝条长度(X)关系方程为Y=72.577e-0.138X。对频次分布的分析结果显示,刺桐嫩枝上虫瘿主要以虫瘿集体形式出现。获得的虫瘿空间格局主要参数平均拥挤度M*、丛生指数I、聚块性指数M*/M等均显著大于1,表明虫瘿是聚集分布且聚集程度较强。建立的Iwao M*-M方程为M*=1.75+3.51M、Taylor幂函数法则模型为lg s2=0.554+1.828lgx珋。  相似文献   
127.
发现红火蚁入侵中国10年:发生历史、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一种国际重大危险性害虫,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被发现在中国发生危害已经10年了,应对红火蚁疫情工作也已开展了10年。本文基于已有的研究结果,结合调查数据,阐述了我国发现红火蚁发生危害的历史、发生分布现状和发展趋势,认为当前红火蚁已经进入快速扩散传播期;总结了我国应对红火蚁疫情的管理体制,指出疫情应对中存在的5个问题,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8.
蝇蛹金小蜂是实蝇类害虫蛹期重要寄生蜂之一,该蜂已在国外用于控制实蝇类害虫,但对不同实蝇害虫的寄生特性尚缺乏研究。以蝇蛹金小蜂为研究对象,采用"H"型管和培养皿两种方法,研究蝇蛹金小蜂对寄主的选择行为,以探究寄生蜂对寄主种类的选择偏好性。结果发现,蝇蛹金小蜂在桔小实蝇和瓜实蝇蛹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在桔小实蝇蛹上停留的寄生蜂数量较多,寄生率较高,表明寄生蜂偏好选择寄生桔小实蝇。  相似文献   
129.
橘小实蝇成虫复眼结构及感光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成虫复眼外部形态、内部显微结构和光感受机制。【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橘小实蝇成虫复眼外部形态,组织切片研究成虫复眼内部显微结构及在不同光环境下小眼结构的变化。【结果】橘小实蝇成虫复眼位于头部两侧,正面观呈半球形,表面光滑平坦;小眼间隙有感觉毛,单个小眼由角膜、晶锥、网膜细胞及其特化的视杆、基膜等构成,晶锥、视杆周围和色素细胞内均含有大量的色素颗粒。不同单色光处理后,小眼内的附属色素细胞色素颗粒沿小眼纵轴移动。白光、绿光和黄光处理后,附属色素细胞色素颗粒沿小眼纵轴均匀分布;紫光、蓝光和红光处理后,附属色素细胞色素颗粒主要集中在视网膜细胞远端和角膜的近端。【结论】橘小实蝇雌、雄成虫复眼在外形和内部结构上无差异,均属于并置像眼,屏蔽色素颗粒的移动是其复眼适应外界光环境变化的重要机制,该研究结果为筛选橘小实蝇成虫敏感光波并对其进行灯光诱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0.
6种化学农药及其复配对扶桑绵粉蚧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求防治扶桑绵粉蚧高效低毒的有效化学药剂,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6种化学药剂对该虫的致死效果,在此基础上筛选出具有增效作用的复配药剂.结果表明除氟虫腈外,其余5种供试药剂对扶桑绵粉蚧均具有明显的致死作用,6种供试药剂的敏感程度依次为:啶虫脒>吡虫啉>高氯苯油>乐斯苯>溴虫腈>氟虫腈,其中啶虫脒、吡虫啉和高氯苯油可作为扶桑绵粉蚧化学防治的备选药剂.吡虫啉和高氯苯油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按两者LC50(分别为1.29 mg/L和31.67mg/L)有效浓度,其最佳配比为6:4,毒性比和共毒系数分别为2.25和19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