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101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5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运用经典的杂交法,采用剂量对数-死亡概率值回归分析法,利用室内选育的抗性倍数为65.96的桔小实蝇抗敌百虫品系和敏感品系,研究桔小实蝇对敌百虫的抗性形式遗传.结果表明,杂交F1代的显性度均在0~1的范围内,说明桔小实蝇对敌百虫的抗性由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遗传因子数测定以及进一步的卡方检验可知∑x2F2和∑x2BG3值分别为20.964和19.684,均大于X2 0.05,9(16 919),表明桔小实蝇对敌百虫的抗性属多基因控制;杂交后代其雌雄性比近似保持在1∶1,说明桔小实蝇对敌百虫的抗性属常染色体控制.  相似文献   
132.
陆永跃  尹楚道 《安徽农业科学》1999,27(4):380-382,385
研究了棉铃虫卵在棉株的垂直方向上及在不同器官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各代分布以上部4~6 层果枝为主,而且在空间格局上都是聚集的;(2)2 代时以嫩叶、顶心及边心为主,淮北3、4 代,沿江3、4、5 代顶心及边心、嫩叶、老叶处卵量分布比例减小而繁殖器官上比率明显增大;(3)适时摘除顶心、边心及无效花蕾是减轻棉铃虫为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3.
华南地区桔小实蝇田间种群抗药性的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005年对华南地区桔小实蝇抗药性动态监测的基础上,2006年继续采用药膜法测定了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等5个省11个地区桔小实蝇种群对敌百虫、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的抗性.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对敌百虫的抗性有9个种群已达到中等水平抗性,分别为10.01~38.84倍,仅海口与河源2个种群为低水平抗性,分别为7.89倍和8.70倍;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有4个种群达到中等水平抗性,分别为10.62~33.89倍,有6个种群为低水平抗性,分别为4.71~9.96倍,元江种群仍为敏感水平,为2.14倍;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广州种群已达到高水平抗性,为42.51倍,其余有9个种群达中等水平抗性,为16.52~39.19倍,元江种群处于低水平抗性,为7.19倍.  相似文献   
134.
几种植物精油对桔小实蝇的产卵忌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6种植物精油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的产卵忌避效果.结果表明:辣椒油、樟脑油、冬青油和香茅油的产卵忌避效果明显,其中香茅油的产卵忌避作用最强,而肉桂油和香紫苏油的效果较弱.不同质量浓度的植物精油处理间的产卵忌避效果存在显著差异.香茅油和冬青油的产卵忌避作用随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当质量浓度为7 000μg/mL时,忌避率最高;辣椒油和樟脑油则是5 000μg/mL的质量浓度产卵忌避效果最好.4种植物精油产卵忌避作用的持效期存在差异,与对照相比,辣椒油持效期最长,可维持6 d;香茅油持效期最短,仅1 d;冬青油和樟脑油可维持4 d.大空间下的试验表明,辣椒油、樟脑油和冬青油处理过的杨桃上的着卵量均显著低于对照,但3种精油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5.
寄主植物对椰心叶甲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观察研究了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取食椰子(Cocos nucifera)、大王椰子(Roystonea regia)、散尾葵(Chrysalidocarpus lutescens)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取食不同棕榈科植物的椰心叶甲各龄幼虫发育历期有明显差异。幼虫历期以取食椰子的较长于其他2种寄主植物的,3种植物上的蛹历期均在6d左右,完成一代所需时间在椰子上约需63d,大王椰子和散尾葵上为55d左右。单头雌虫产卵量以椰子上较高,为150粒,大王椰子和散尾葵上较低,分别为119和114粒。幼虫取食不同寄主发育为成虫,雌雄比均接近2:1.在供试植物上椰心叶甲各虫态存活率均较高,在椰子、散尾葵、大王椰子上的实验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85.2、50.6、36.5。  相似文献   
136.
桔小实蝇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概述了温度、湿度和寄主天敌等因子对桔小实蝇生长发育的影响.采取检疫、清园、释放寄生蜂、诱杀和化学防治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虫源和降低田间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137.
【目的】探讨棉花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的化学防治,筛选高效的防治药剂.【方法】采用浸叶法、浸渍法和药膜法评价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和烯啶虫胺4种新氯化烟碱类杀虫剂对棉花粉蚧3龄若虫的毒力.【结果和结论】40 mg·L-1噻虫嗪处理24和48 h后3龄若虫的死亡率:浸叶法为90.0%、98.8%,浸渍法为98.9%、100.0%,药膜法为85.8%、85.8%.应用浸叶法测得的4种杀虫剂对3龄若虫的相对毒力为噻虫嗪啶虫脒烯啶虫胺吡虫啉,浸渍法依次为噻虫嗪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药膜法依次为噻虫嗪啶虫脒吡虫啉烯啶虫胺.3种方法测定结果均显示噻虫嗪对棉花粉蚧有相对较高的毒力.3种毒力测定方法中,就吡虫啉而言以浸渍法测定的毒力最高,药膜法次之,浸叶法最低;啶虫脒以浸渍法和药膜法相近,浸叶法较低;噻虫嗪浸渍法较高,药膜法和浸叶法较低;烯啶虫胺3种方法测定的毒力相近.浸渍法较好地反映了新氯化烟碱类杀虫剂对粉蚧的触杀、通过内吸而导致的胃毒等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38.
通过调查研究建立了香芽蕉上香蕉弄蝶Erionota torus Evans 田间幼虫发生株率(x)与幼虫密度(y)之间的幂模型:发生为害期为y=4.2755x1.5176,越冬期为y=3.7557 x1.6370.依据模型通过田间幼虫发生株率估算幼虫密度的准确性,发生为害期和越冬期各为90%、87.5%,分别节省时间72%、60%.  相似文献   
139.
华南地区桔小实蝇抗药性动态监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药膜法测定了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等省(区)部分地区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种群对敌百虫、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的抗性.结果表明,这些地区桔小实蝇种群中,对敌百虫的抗性有5个地区种群达到了中抗水平,抗性倍数高达27.42~16.42倍;4个地区种群抗性为低抗,抗性倍数为8.04~4.33倍,2个地区种群仍处于敏感水平;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有3个地区种群抗性达到了中抗水平,抗性倍数高达33.82~12.19倍,4个地区种群抗性为低抗,抗性倍数为9.27~4.14倍,4个地区种群仍处于敏感水平;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则有6个地区种群达到了中抗水平,抗性倍数高达24.00~10.52倍;4个地区种群抗性为低抗,抗性倍数为8.41~7.39倍,仅1个地区种群仍处于敏感水平.  相似文献   
140.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电生理学的方法研究了猫尾木挥发油对美洲斑潜蝇产卵驱避作用以及美洲斑潜蝇对该挥发油的行为反应和触角电位活性.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每棵豆苗施用1~5 μL挥发油,大部分处理的落卵量明显低于对照,其中5 μL剂量效果最好,干扰作用指数(IIPC)和驱避率分别为0.289、55.14%.这表明挥发油对美洲斑潜蝇具有明显的产卵驱避作用.四臂嗅觉仪测试中对挥发油的第一选择率明显较低,处理的停留时间大部分低于对照,进入次数仅在250 mL/min流量时处理明显降低.雌雄虫对挥发油的嗅觉反应无差异.美洲斑潜蝇对挥发油表现明显的触角电位活性,且随着挥发油浓度增大而增大.触角电位活性与挥发油量之间的关系符合模型Y=43.414e0.369 1X.应用GC-MS分离出猫尾木挥发油主要含有 21种化合物,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含量最高,占56.55%,其次为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和1-壬烯-3-醇,分别占9.8%和6.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