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4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7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41.
三眠蚕生丝及其包芯丝的力学性质和服用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SM-1诱导三眠蚕的生丝及其包芯丝的力学性质和服用特性,与对照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三眠蚕茧生丝的初始模量、强力、吸湿性、透湿性、膨松性及抗折皱回复等性能,高于四蚕眠茧丝。三眠蚕茧丝纤维的密度为1.4148,微孔积率为9.80%,而对照四眠蚕茧丝纤维的密度为1.4090,微孔积率为8.91%。真丝包芯丝(芯丝为30D/12F涤纶长丝,茧丝比例为46.48%和49.41%)和生丝相比较,初始模量显著减小28.4%和25.6%,微孔积率约为生丝的53—60%,吸湿性约为生丝的50%。但和单纯的合成纤维相比,真丝包芯丝的服用性能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42.
43.
诱导浙蕾、春晓三眠化生产一代杂交种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诱导浙蕾、春晓三眠化生产一代杂交种的试验余杭蚕种场袁笑妹,金子堂,陈胜伟,潘卫华浙江省蚕种公司叶秀珍,金爱娟,陈钦培浙农大蚕学系陆雪芳诱导三眠原蚕生产一代杂交种的试验研究,今年春期在余杭蚕种场进行,主要对其强健度、抗病性、制种成绩进行对比试验。现将试...  相似文献   
44.
诱导限性蚕品种三眠化生产一代杂交种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诱导限性蚕品种三眠化生产一代杂交种的试验陆雪芳,王永强(浙江农业大学蚕学系)张学明,叶秀珍,金爱娟(浙江省农业厅原蚕种场)(浙江省农业厅蚕种公司)三眠蚕诱导剂在蚕种生产上应用的研究,已进展制造三眠种与四眠种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实用意义的阶段[1-4]。...  相似文献   
45.
近两年来,菜青虫呈现出暴发危害趋势,给蔬菜生产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为了提高对菜青虫的防治药效,减少抗药性,筛选药剂以便进一步示范推广应用,开展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6.
我国丝绸出口的战略目标中提到要“提高出口丝绸的质量、档次和加工深度及产品的换汇能力”。为了生产优质茧和特种茧原料,我们在“七五”期间对蚕育种和茧生理方面做了以下三项工作,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现简要介绍如下: 一、优良蚕品种的育成与推广,可为优质茧生产提供物质基础从1973年杂交育种开始,1981年育成了春蕾×明珠单交种,经农业部审定合格;经进一步研究、完善,在1984年提出了春用多丝量新品种(春·蕾)×(镇·珠),该四元杂种因好养、高产、优  相似文献   
47.
限性黄茧蚕品种的实用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限性黄茧品种的初交试验成绩,表现出减蚕率高,产茧量及茧丝质不及现行品种的缺点。但是采用诱导三眠化处理,其解舒及出丝率及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8.
“金鹿”三眠素在蚕桑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雪芳 《蚕桑通报》1993,24(3):1-3,6
前言国外对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已相当深入,但未见在生产上应用报导.我们在1985年从杀菌剂中发现一种既有防病效果又有抗保幼激素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质,定名为SM-1.将SM-1在桑蚕3龄或4龄添食,能把四眠蚕诱变为三眠蚕,结成小形蚕茧,缫制出细纤度生丝.继SM-1后,与有关单位合作,通过药物化学结构的变换,又筛选出一种水溶性更好,结构更为简单的三眠蚕诱导剂,定名"金鹿".三眠素几年来已推广应用于蚕业  相似文献   
49.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氟硅唑的含量,以邻苯二甲酸二戊酯为内标物,采用丙酮溶解,使用HP-1,30m×0.53mm×0.25μm熔融石英毛细管-柱和氢火焰检测器,对试样进行气相色谱分离和测定。本方法的标准偏差为0.10,变异系数为0.49%,平均回收率为99.81%,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2。  相似文献   
50.
家蚕中肠型脓病(TC型)蚕的血液,经中和试验及致病滴度测定,证明有强烈的传染性。病蚕血与健蚕血通过紫外光全光谱吸收及聚丙烯酰胺电泳测定,有明显区分。(1)中和试验在CPV抗血清(效价3200)稀释10~40倍的情况下与等量病蚕血混和,置37℃中孵育1小时,取出给蚁蚕接种,这个浓度范围内经中和反应后的中肠型脓病蚕血,对蚕无致病力。(2)病蚕血的致病滴度,经口感染的分别为:转青卵1:64、蚁蚕1:512、4龄起蚕1:256、5龄起蚕1:16;4龄起蚕经皮穿刺感染的为1:4。(3)电镜观察有游离CPV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