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3篇
  7篇
综合类   4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11个海棠品种对‘阿斯’苹果花粉直感效应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个海棠品种及‘宫崎富士’的花粉为试材,对‘阿斯’苹果进行授粉,测定与授粉特性有关的11项坐果及果实品质指标,基于熵权赋权法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综合评价授粉性能,并筛选‘阿斯’苹果适宜的海棠授粉品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宫崎富士’相比,11个海棠品种授粉后均可显著提高‘阿斯’苹果的坐果率;增大果个、果形指数和果肉硬度;显著提高维生素C和花青苷质量分数;所有海棠品种与‘阿斯’的组合均优于对照。综合评价表明,‘阿斯’与‘红双’组成的授粉组合评判分为0.828,属一级方案,‘雪莱’组合评判分为0.769,属二级方案,‘红粉’、‘雪球’、‘红纱’、‘红亮’的评判分大于0.600,为三级方案;‘阿斯’最适宜的海棠授粉品种为‘红双’。  相似文献   
22.
甜瓜CmACOⅠ启动子组织特异性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娟  陆璐  陈佰鸿  褚明宇  赵长增 《园艺学报》2013,40(6):1101-1109
 为进一步明确甜瓜果实软化的分子机理,构建了ACC氧化酶Ⅰ基因(CmACOⅠ)启动子与GUS基因融合的植物表达载体,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甜瓜‘甘甜一号’。通过卡那霉素抗性和 PCR检测筛选呈阳性的转化植株,取不同组织进行X-Gluc染色。结果表明,转化植株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器官组织经X-Gluc染色后,只在花药组织和成熟果果皮中出现蓝色斑点,其余组织均未检出,表明甜瓜CmACOⅠ启动子能够驱动GUS基因在转基因甜瓜花药和成熟果果皮中特异表达。  相似文献   
23.
以设施栽培4 a生艳光油桃为试材,研究喷施w=0.3%的KH2PO4对油桃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KH2PO4后,油桃的光饱和点(LSP)、光饱和时的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产额(AQY)均升高,光补偿点(LCP)则有所降低;CO2补偿点(CCP)降低,而CO2饱和点(CSP)、CO2饱和时的光合速率以及羧化效率(CE)升高;净光合日变化曲线处理和对照均为"双峰"曲线,喷施处理后日平均光合速率明显提高;喷施KH2PO4提高油桃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对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4.
拟南芥转录因子CBF2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研究旨在克隆转录因子CBF2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该基因相关信息。试验以拟南芥基因组DNA为模板,根据GenBank中拟南芥转录因子CBF2(FJ491243.1)已知序列设计引物,回收扩增的目的片段与T-easy载体连接后转入大肠杆菌(E.coli DH5α),经蓝白斑筛选后提取重组体的质粒,经滞后筛选、PCR、酶切鉴定无误后进行测序。经生物信息学分析,该基因全长651 bp,其中编码区长648 bp,编码216个氨基酸,其蛋白的分子式为C1056H1623N293O333S16,相对分子质量为24.26 kDa,等电点为5.00,该蛋白为亲水性非分泌型蛋白,无信号肽存在;其蛋白质二级结构以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卷曲为主。肽链可能含有9处丝氨酸磷酸化位点,6处苏氨酸磷酸化位点,以及2处酪氨酸磷酸化位点。本研究通过对CBF2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了该基因的相关信息,并与已有研究结果进行比对分析,推测该基因在植物抗逆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究不同外源糖对葡萄试管苗生长发育及蛋白激酶基因转录调控的影响,应用转录组测序挖掘蛋白质磷酸化过程中的基因,为葡萄蛋白激酶相关基因功能的验证奠定一定基础。【方法】在基本培养基中分别添加2%的蔗糖、葡萄糖和果糖,以无糖为对照,分别命名为S20、G20、F20和CK,经过37 d培养后,测定不同处理的地上和地下鲜重,并采用Illumina HiSeq TM 2000对各处理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综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参考基因组比对、差异基因(DEGs)筛选、COG(Cluster of Orthologous Groups of proteins)注释、GO(Gene Ontology)注释等)筛选出蛋白激酶相关基因,通过qRT-PCR分析该蛋白激酶相关基因的表达特性。【结果】F20、G20和S20处理下的葡萄(‘红地球’)试管苗与CK相比,地上鲜重具有明显差异,且F20最高,而G20地下鲜重最高。SNP统计发现,转换是主要的变异类型,颠换次之,且发生在基因间区的SNP数量最多,其次是下游;剪接位点供体和同义终止发生的基因数量最少且相等。4个样品中共获得了2 633个差异基因,3个处理与CK相比,共有差异基因180个且被聚类为3组,第一组中127个基因仅在CK中高表达,第二组19个基因仅在G20下高表达,而第三组34个基因在3个处理下表达模式不尽相同。这些共有的差异基因在COG中注释到了26个基因并分在11个功能类别中,且主要注释在一般的功能类别中。在GO分类中,共有的基因分别被注释在分子功能、生物学过程和细胞组分的14、22和13个功能类别中。共筛选出7种蛋白激酶,分别为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G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钙调蛋白激酶(Calcineurin protein kinase,CBL)、蛋白磷酸酶2(Protein phosphatase 2,PP2A)、己糖激酶(Hexokinase,HXK)、组氨酸蛋白激酶(Histidine protein kinase,HPK)和酪氨酸激酶(Tyrosine kinase,TK),其不同激酶的基因在不同处理中具有各自的表达模式,经qRT-PCR验证,选择的20个差异基因中有17个基因表达与转录组测序结果相一致。【结论】在葡萄试管苗培养中,果糖较葡萄糖和蔗糖相比对生长较好。测序得出180个差异基因对3种不同糖均作出响应,这些基因在COG数据库中主要富集在膜酯转运和代谢、次级代谢物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转运和分解;GO中大多注释在蛋白激酶和氧化还原酶的活性中;筛选出了7种蛋白激酶,这些差异基因在数量、功能分类和代谢通路上对糖的响应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6.
以RCC1(PF00415)、TNFR_c6(PF00020)和Pkinase(PF00069)保守域全蛋白序列为种子序列,在苹果全基因组范围比对分析了CRINKLY4(CR4)家族成员,对其理化性质、进化关系、染色体分布等进行了分析;基于qPCR分析了CR4基因在苹果腐烂病发生和低温胁迫过程中的表达情况。通过分析,共获得8个苹果CR4基因,其氨基酸序列大小介于668 ~ 1 690,分子量介于71.73 ~ 187.61 kD,等电点介于5.69 ~ 8.66,主要位于质膜;根据进化分析将其分为两个亚组。PCR表达分析结果表明,CR4基因在苹果不同组织和品种间存在不同的表达模式。分别有8个和6个CR4基因在苹果花芽感受低温和接种腐烂病菌后至少在1个时间点发生差异表达。其中,MD03G1068800在花芽感受低温后上调达25倍以上,而MD00G1166500和MD01G1153100在腐烂病发生后上调达150倍以上,以上3个CR4基因可作为后续功能研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7.
【目的】为揭示豌豆的抗病反应机理,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对豌豆上胚轴组织中应答GSH的抗病防御蛋白质种类和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以50mmol·L-1还原性谷胱苷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作为抗病激发子,利用高通量2-DE和MALDI-TOFMS质谱技术大规模分离和鉴定豌豆白化苗中与抗病防御相关的差异蛋白质点。【结果】从GSH处理48h的豌豆白化苗上胚轴组织中共分离筛选得到4种蛋白质与豌豆的抗病防御反应密切相关,包括病程相关蛋白PR10(PI49)、脱落酸胁迫响应蛋白ABR17和ABR18及1个富含甘氨酸的RNA束缚蛋白(GRPs)。发现ABR17与PI49在GSH逆境胁迫下相伴出现,二者交互作用可能提高豌豆的抗病性。【结论】在GSH侵染条件下,豌豆上胚轴在48h内大量积累PR和ABA胁迫响应等大分子量抗菌蛋白,可能依靠这些病程相关蛋白的积累,增强豌豆对侵染真菌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28.
<正>近年来,甘肃省苹果栽植面积迅猛增长,截止2009年底,全省苹果栽培面积约27万hm2,为全国第二栽培大省。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果园管理粗放,成龄果园密闭是最突出的问题,我们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改造及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9.
<正>黄土高原是我国苹果第一大产区,近年来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上升。但结果晚、单产低、品质不高,优质果率较低的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制约了该产区域苹果生产的发展[1]。为此,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果树组从苹果花果管理上进行了试验,探索总结出了一套经济实用、操作性强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0.
从葡萄基因组数据库中检索到18个HAK基因家族成员,对其在生物信息学及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葡萄HAKs编码CDS序列长度为2 000~2 500 bp,外显子数从7个到12个不等。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和不规则卷曲为主,至少含9个跨膜区域,亚细胞定位表明该家族主要在细胞质膜上。葡萄HAK基因分为7个亚族且整个家族与拟南芥HAK家族成员的同源性很高。基因芯片表达谱分析表明,葡萄HAK基因家族能够响应高温、低温、盐、干旱和水分等非生物胁迫,不同成员的表达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荧光定量分析表明, VvHAK01、 VvHAK04、 VvHAK06和 VvHAK13质量分数为10%PEG处理6 h后表达量显著上升; VvHAK02、 VvHAK07、 VvHAK09、 VvHAK10、 VvHAK12、 VvHAK13、 VvHAK15、 VvHAK16、 VvHAK17、 VvHAK18在50μmol·L~(-1) ABA处理6 h后表达量显著上升; VvHAK07、 VvHAK09、 VvHAK11在400 mmol·L~(-1) NaCl处理6 h后表达量显著上升; VvHAK05在50μmol·L~(-1) ABA、400 mmol·L~(-1) NaCl和质量分数为10%的PEG处理6 h后,叶片表达量显著下调。大多数HAK基因家族成员对ABA、NaCl和PEG无法有响应,试验为进一步解析HAK基因功能和利用HAK基因进行植物的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