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5篇
农学   7篇
  47篇
综合类   75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81.
为提高肥料利用率,研发环境友好型肥料,从源头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采用土培试验,研究了纳米制剂对小白菜产量、养分吸收量、氮肥利用率、叶片叶绿素含量及部分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中添加纳米氢醌和纳米茶多酚均可提高小白菜产量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氮磷钾养分吸收量、提高氮肥利用率,以上效果在纳米制剂添加量增加时更加明显。在本试验所设的4种添加纳米制剂处理中,以4%茶多酚处理的效果最好,与未添加纳米制剂处理相比,小白菜产量增加44.6%,氮肥利用率增加134.1%。添加纳米制剂对小白菜品质的影响却不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不大,硝酸盐含量有所提高,维生素C含量也有提高趋势,但干重增加最多的(4%茶多酚)处理维生素C含量并没有提高。总之添加纳米制剂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并能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82.
调查研究了信阳8目9科12种乔木类园林花木上危害严重的病虫害。结果表明:樟科樟树上有病害2种,害虫4种;木兰科广玉兰上有病害5种,害虫1种;无患子科栾树上有病害1种,害虫2种;银杏科银杏上有病害2种,害虫2种;木犀科桂花上病害和害虫分别为5种和6种,女贞上病害为1种;豆目含羞草科合欢上害虫为3种,蝶形花科刺槐上病害和害虫分别为4种和4种;杨柳科垂柳上有病害4种,害虫16种;蔷薇科碧桃上病害和害虫分别为4种和5种,樱花上病害和害虫分别为1种和4种,海棠上病害和害虫分别为1种和3种;并详细报道了上述12种乔木类园林花木病虫害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83.
为了明确河南省黄花蒿挥发油的成分和抑菌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采自河南信阳的黄花蒿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进行组分分析,并测定挥发油的熏蒸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从黄花蒿挥发油中共分离到28个组分,鉴定出其中24个,占挥发油总量的95.324%,其主要组分为蒿酮(46.654%)、桉油精(13.422%)、樟脑(9.648%)等;挥发油对水稻纹枯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油菜菌核病均有强烈的熏蒸抑制作用,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78μL/皿、0.89μL/皿、1.32μL/皿和1.52μL/皿。说明河南省黄花蒿挥发油可在农业上作为杀菌剂使用,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84.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蓖麻叶中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仪对蓖麻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共分离到52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31个,占挥发油总量的77.223%。蓖麻叶挥发油主要成分是壬醛(14.718%)、二环[3.2.0]庚-2-酮(7.773%)、2,4-癸二烯醛(6.237%)、(E)-4-(2,6,6-三甲基-1-环己烯-1-基)-3-丁烯-2-酮(6.056%)、(E)-2-癸醛(5.967%)、(E)-6,10-二甲基-5,9-十一碳二烯-2-酮(5.063%)等。  相似文献   
85.
[目的]明确蓝冰柏挥发油的组分及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熏蒸抑制活性,为蓝冰柏在农林业上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蓝冰柏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化学组分,并测定分析蓝冰柏挥发油对草莓灰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苹果炭疽病菌等4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熏蒸抑制作用.[结果]从蓝冰柏挥发油中共分离到44种组分,鉴定出其中30种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1.241%,其主要组分为伞形酮(16.416%)、顺式—依兰油-4,5-二烯(14.765%)、4-萜烯醇(12.111%)和右旋柠檬烯(7.044%)等.蓝冰柏挥发油对供试草莓灰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苹果炭疽病菌均有一定的熏蒸抑制作用,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91、2.27、0.84和4.12μL/皿.[结论]蓝冰柏挥发油对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有一定的熏蒸抑制作用,其活性成分可作为先导化合物用于开发新型农药或直接作为杀菌剂应用于植物病害防控.  相似文献   
86.
硝化抑制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总结了氨氧化细菌(AOB)和氨单加氧酶(AMO)的特性及氨(NH3)的催化氧化过程,综述了烷烃、烯烃、炔烃、芳烃、含硫(S)化合物、氮(N)杂环化合物和双氰胺(DCD)的硝化抑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87.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传统耕作(CT)为对照,研究了免耕(NT)和少耕(RT)对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草甸白浆土土壤与碳、氮、磷、硫元素转化相关的九种水解酶(α—葡糖苷酶、β—葡糖苷酶、α—半乳糖苷酶、β半乳糖苷酶活性脲酶、蛋白酶、磷酸单酯酶、磷酸二酯酶和芳基硫酸醅酶)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对土壤脲酶、磷酸单酯酶、磷酸二酯酶、芳基硫酸酯酶及β—葡糖苷酶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RT,NT)降低土壤pH值,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氮:42.0%,21.6%;总碳:26.6%,12.2%;总氮:16.6%,15.8%)含量,提高了土壤α—半乳糖苷酶、β—半乳糖苷酶和α—葡糖苷酶、蛋白酶活性活性,但脲酶活性却降低,参与土壤磷素及硫素转化的磷酸单酯酶、磷酸二酯酶和芳基硫酸酯酶活性差异不显著,传统耕作处理(CT)与免耕(NT)处理土壤中芳基硫酸酯酶活性著高于少耕(MT)处理。土壤水解酶动力学参数对耕作方式的反应与表观活性对耕作方式的反应不一致,草甸白浆土短期(三年)保护性耕作已经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土壤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88.
本文着重讨论了头屯河水库泥沙淤积问题,详细分析了头屯河入库水沙特性和水库泥沙淤积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运用灰色动态模型对水库泥沙淤积的趋势进行预测,指出水库排沙减淤的可能性.为恢复水库库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9.
潘佳  范燕  李荣  陈利军  胡小文 《草业科学》2016,33(8):1536-1549
本研究结合温室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接种不同根瘤菌菌株对甘农3号(Medicago sativa cv.Gannong No.3)和陇东苜蓿(M.sativacv.Longdong)幼苗生长及结瘤特性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接种根瘤菌后陇东苜蓿的光合特性及其生物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盆栽条件下,甘农3号接种17767菌株后,生物量、株高、分枝数和叶数分别增长了102%、100%、17%和18%;陇东苜蓿接种17625菌株后,生物量、株高、分枝数和叶数分别增了187%、48%、80%和47%。而在大田条件下,甘农3号接种17650菌株后,生物量和株高分别增长了21%和13%;陇东苜蓿接种17574菌株后,生物量和株高分别增长了348%和70%。盆栽条件下,相比未接种处理,接种6-3、17537、129、17670、17582、17578、17650菌株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陇东苜蓿的水分利用效率,仅接种17578、17582菌株提高了其光合速率。综合盆栽与田间试验,与甘农3号最佳共生匹配的根瘤菌菌株为B2;而与陇东苜蓿最佳共生匹配的根瘤菌菌株为17650。  相似文献   
90.
博落回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博落回中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仪对博落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共分离到48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39个,占挥发油总量的92.464%。博落回挥发油主要成分是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11.270%)、4-亚硝基苯甲酸乙酯(11.178%)、(E)-2-己烯醛(10.415%)、雪松醇(7.371%)、6,10-二甲基-2-十一酮(6.929%)、邻苯二甲酸异丁基辛酯(5.700%)、2-苯丙烯醛(4.509%)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