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6篇
  6篇
综合类   90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采用特异性表达引物PCR扩增了一个从英国围裙水仙样品上分离的虎眼万年青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序列.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制备了OrMV分离物的外壳蛋白抗血清.对制备的抗血清进行了Western-blot检测,血清学关系研究并应用于样品的间接ELISA检测.  相似文献   
62.
 病毒侵染通常会干扰寄主细胞的生理代谢过程,分析病毒侵染后寄主基因的表达差异,将为病毒与寄主之间的互作研究提供重要的分子基础。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是目前基因表达分析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对实验进行校正和标准化至关重要。但是,一些常用作内参的看家基因会受到病毒侵染的影响。本研究中,以感染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和水稻条纹叶枯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的水稻总RNA为材料,利用qRT\|PCR技术和3个统计学软件探讨了10个常用内参基因在病毒侵染下的稳定性。结果显示,感染RBSDV和RSV水稻中表达最稳定的都是UBC和β\|TUB。因此,可选用UBCβ\|TUB组合作为分析RBSDV和RSV侵染过程的水稻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63.
浙粳70系晚粳密穗型水稻品种,具有产量高、抗性好、品质优、栽培容易等特点。亲本ZH0997来源于疣粒野生稻,组合为Y73/宁67/宁67///嘉花1号////嘉花1号,其中Y73是通过疣粒野生稻与栽培稻体细胞杂交选育而成,含高抗白叶枯病基因;另一亲本为秀水134。浙粳70适宜在浙江省作单季晚稻品种推广种植,栽培要点为因地制宜适期播种,降低大田用种量,增施磷、钾肥,控制高节位分蘖,适当延迟收获。  相似文献   
64.
以铁皮石斛种子为起始材料,研究了其原球茎萌发、壮苗、生根出苗环节中一些关键影响因子,建立了铁皮石斛种子快速成苗组培技术体系。研究发现,培养基中加入6-BA会抑制原球茎的发育,若整个培养阶段用直径为9 cm的培养皿,起始播种密度以8 000粒种子为宜,冻干香蕉粉对于种子的萌发是必需的,以5~10 g·L-1为宜;壮苗阶段,接种密度以100~120株·瓶-1为宜,培养基及光质对铁皮石斛壮苗影响远小于接种密度;生根阶段,利用3 000 K LED白光代替荧光灯照明,在不降低组培苗茎粗的前提下,可有效提高组培苗株高,增加优质苗比例。研究结果还表明,冻干香蕉粉可完全代替剥皮香蕉作为有机添加物用于铁皮石斛组培苗的培养。整个培养过程中,培养温度(24±2) ℃,种子萌发阶段光照时间10 h,光照强度25~30 μmol·m-2·s-1;其余培养阶段均光照时间12 h,光照强度40 μmol·m-2·s-1左右。  相似文献   
65.
对安徽省合肥市采集到的具有明显典型花叶症状的蚕豆叶片进行深度测序,鉴定到样品中存在三叶草黄脉病毒(Clover yellow vein virus, ClYVV),并获得了ClYVV的完整基因组序列,随后通过直接测序扩增基因组区域获得完整的基因组ClYVV-HF。获得的ClYVV-HF基因组由9 585个核苷酸组成,不包括poly(A)尾巴。ClYVV-HF的全部核苷酸序列与之前报道的来自日本的分离株(AB011819、NC_003536)和来自韩国的分离株(KF975894)分别具有95.45%和95.10%的核苷酸同源性。进一步分析了ClYVV-HF衍生的小干扰RNA的表征。vsiRNAs的大小为21~22 nt,vsiRNAs的5' 末端碱基偏向于A / U。ClYVV-HF来源的小干扰RNA大多来源于其基因组链中的7个热点,其中5个热点以21 nt vsiRNAs为主。生物学实验表明,ClYVV可通过汁液摩擦接种多种豆科作物。这是有关中国ClYVV分离株全部核苷酸序列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6.
为明确玉米矮缩病发生程度与玉米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2011—2013年在浙江省临安市和桐庐县系统调查了玉米矮缩病在主栽品种‘浚单20’、‘浚单18’上的发生、危害及产量损失情况。结果表明:与健株相比,感病玉米植株均表现株高下降、节间缩短、叶长变短、叶宽变窄、果穗缩短、实粒减少、粒重下降;发病程度为1~4级的病株生物量下降28.76%~81.31%,单穗籽粒产量分别下降32.29%~98.91%。玉米植株发病率为2.31%~39.44%,产量损失率为1.03%~32.13%,两者呈显著相关性。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危害损失关系式,根据现有玉米生产条件和效益水平,计算出经济允许损失水平并制订了相应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67.
68.
水稻Y73是疣粒野生稻和栽培稻‘大粒香’经不对称体细胞杂交产生的后代,它对水稻白叶枯病表现为高抗。Y73在接种白叶枯病菌株P10 (PXO124) 后,一个NBS-LRR类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调。为了研究该基因的水稻白叶枯病抗性,采用RT-PCR技术从Y73中克隆了该基因的CDS片段 (2 631 bp),将该基因命名为OsBBR1(Bacterial Blight Resistance-related gene 1),并且利用pCAMBIA1300双元载体分别构建了OsBBR1基因超表达及干涉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方法获得了转基因水稻植株。接菌试验显示,抑制OsBBR1基因的表达,能减弱抗病材料Y73的抗性;而提高OsBBR1基因的表达水平,则能增强感病材料的耐病性。结果表明OsBBR1基因与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直接相关。此外,OsBBR1基因亚细胞定位结果还显示,OsBBR1编码产物主要定位于水稻细胞膜和细胞核,表明该基因很可能与信号转导和下游基因转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9.
小麦黄花叶病毒P1蛋白原核表达、抗血清制备及其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RT-PCR方法从感染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WYMV)扬州分离物的小麦叶片中扩增获得该病毒P1基因的全长cDNA片段,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P1基因编码区含有765个核苷酸,编码1个由255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28.2 kDa的蛋白。将P1基因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中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GEX 6P-1-P1,经IPTG诱导,P1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GST-P1的融合蛋白,纯化并制备了P1蛋白的兔抗血清。利用此抗血清,可以检测WYMV病叶中的P1蛋白,但与提纯的WYMV粒子没有血清学反应,表明P1没有参与WYMV粒子的包装,是一种非结构蛋白。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