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篇
  5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从苹果、板栗、枣的病果上,分离到5种病原真菌,其中Coniothyrium olivaceum为枣 果新病原.测定了6种寄主上的Dothiorella gregaria形态、酯酶同功酶及菌丝融合力,认为是一复合种,可区分为3个专化型.观察了3种果树烂果病的产孢期、侵染期、发 病 期及发病条件.测定了复配杀菌剂及常规剂的毒力和果园防病效果,表明复配剂优于常规剂 .  相似文献   
32.
对26个大豆品种的种子进行了洗涤检验、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及杀菌剂拌种防治大豆炭疽病的试验。经洗涤检验,发现大豆种子携带有9个属真菌,其中以 Peronospora 和 Colletotrichum 出现频率最高。经分离培养,检验到9个属的12种真菌,其中以紫斑病菌(Cercospora kikuchii)和炭疽病菌(C.glycines)出现频率最高。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有9种真菌对大豆跃进五号种子都有不同程度的致病能力。七种杀菌剂防治菌期大豆炭疽病以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乙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防病效果最好,其次为3050 44号可湿性粉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重量的0. 3%药量拌种为宜,并且无药害,对根系生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33.
34.
苹果炭疽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5.
水稻条斑病菌xopQ1_(Xoc)在病程中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基因组学揭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Xoc)中存在与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Pst)中通过Ⅲ型分泌系统分泌的HopQ1-1同源的XopQ1Xoc,但其是否为T3S效应分子以及在病菌致病性中的功能并不清楚。【方法】通过基因敲除技术,获得了水稻条斑病菌xopQ1Xoc的突变体。【结果】致病性测定结果发现,xopQ1Xoc突变后,病菌在水稻上的毒性增强,细菌生长能力增强。非常有意义的是,xopQ1Xoc突变体菌液浓度为3×108CFU/mL时仍能在烟草上激发过敏反应,但在浓度为104CFU/mL时,8d后可在烟草上产生坏死症状。功能互补结果显示,xopQ1Xoc能够恢复突变体在水稻上的毒性至野生型水平和在烟草上丧失产生坏死病斑的能力。Western杂交结果显示,XopQ1Xoc不能通过T3S装置进行分泌。【结论】XopQ1Xoc是水稻条斑病菌T3S效应分子,可能作用于植物的免疫系统,有利于病害的发展。为进一步揭示水稻-黄单胞菌互作的分子机理提供了科学线索。  相似文献   
36.
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侵染寄主水稻,引起水稻白叶枯病(bacterial leaf blight,BLB)。病原菌主要依赖hrp基因簇编码的Ⅲ型分泌系统(Type Ⅲ secretion system,T3SS)将效应蛋白(T3SS effectors,T3SEs)注入水稻细胞中,激发水稻的抗(感)病性。同源性搜索结果显示,植物病原黄单胞菌中已鉴定的一些毒性基因在Xoo的代表菌株PXO99A中保守存在。为了明确这些毒性基因对hrp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本研究利用pK18mob-W介导的定点突变方法,成功获得了14个毒性基因的突变体;在突变体中,利用hrp∶∶gusA融合表达体系,通过GUS活性定量测定检测了hrpG、hrpX和hrpB1的启动子活性;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这3个基因的mRNA水平。结果显示,双组分调控系统ColR/ColS、RpfC/RpfG和转录调控子Clp负调控hrpG和hrpB1的表达;Trh和Xrv A通过HrpG-HrpX途径正调控hrpB1的表达;HpaR1和Fur不依赖于HrpG仅通过HrpX正调控hrpB1的表达。这些调控关系的鉴定为解析水稻黄单胞菌hrp调控网络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37.
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西(甜)瓜果斑病菌(Acidovorax citrulli,Ac)基因组中存在水稻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Xoc)avrRxo1的同源基因avrRxo1_(Ac)。为了揭示avrRxo1_(Ac)是否能够激发玉米R基因Rxo1介导的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HR),本研究克隆了avrRxo1_(Ac)基因;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AvrRxo1_(Ac)与AvrRxo1的同源性为53.16%。将avrRxo1_(Ac)置于Xoc的avrRxo1突变体中,发现其不能恢复该突变体在含有Rxo1玉米上激发HR反应的能力;借助农杆菌瞬时表达体系发现AvrRxo1A,也不能在Rxo1玉米上激发HR反应。这些结果表明avrRxo1_(Ac)-Rxo1互作不表现为基因-对-基因关系,暗示Rxo1抗病基因转入西甜瓜中,将不能起到抗西(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
 甘油作为微生物重要的能量来源及抗逆因子,对其生存具有重要作用。gpd1基因编码甘油-3-磷酸脱氢酶(glycerol-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3PDH),是甘油合成代谢途径中关键的限速酶。本研究分析了gpd1基因在柑橘溃疡病菌(Xanthomonas citri subsp. citri, Xcc)致病性中的功能。对Xcc强毒菌株Xcc021和弱毒菌株Xcc049E分别进行了gpd1的缺失突变,发现gpd1缺失仅影响强毒菌株Xcc021在感病柑橘寄主上的毒性以及gpd1缺失影响Xcc在营养贫乏培养基中的生长能力,功能互补子能够恢复毒性和生长能力至野生型水平。其他毒性相关表型显示:与野生型Xcc021相比,gpd1突变体菌体的沉降能力增加,游动性降低,生物膜形成能力增强,功能互补子能够恢复这些表型至野生型水平。这表明gpd1基因在强毒菌株中是重要的毒性因子,其涉及的甘油代谢途径可能在强弱毒菌株对于寄主柑橘的毒性具有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基因文库的hrp基因克隆pUHRS138携39.3-kb大小的hrp基因片段。经系列亚克隆和对hrp-突变体的功能互补验证,4.5-kb BamHI-KpnI为最小功能片段,该片段可使X. o. pv. oryzicolahrp-突变体恢复在烟草上激发产生HR和在水稻上具致病性。序列测定和分析显示,4.5-kb hrp片段中含hrpXoochrpGXooc基因。单独的hrpGXoochrpXooc不能功能互补hrp-突变体。hrpXooc与其它黄单胞菌中已克隆的hrpX的同一性达83%以上,推测的蛋白质水平上的差别主要在32、141、164、175、213、247和357位点上。HrpX序列中α-螺旋-转-α-螺旋结构在黄单胞菌中高度保守。hrpGXooc与水稻白叶枯病菌的hrpGXoo同一性达96%,与X. campestris pv. vesicatoriahrpGXcv同一性达87%,与Ralstonia solanacearumhrpGRs同源性较低,4种HrpG蛋白质水平上的差别主要集中在22、29、115和252位点上。HrpGXooc和HrpGXcv同列比较显示,3~9和216~220区域的氨基酸序列有所不同,可能反映了HrpG蛋白在感知环境信号和调节hrp基因表达方面的差别。  相似文献   
40.
枣疯病枝电镜材料的处理技术陈功友,刘静敏(河南农业大学植保系郑州450002)(河南医科大学电镜室)研究植物病原类菌原体(MLO)在寄主韧皮组织中的存在状态要借助电镜对病组织进行观察,传统的病组织固定、脱水、浸透和包埋方法程序繁琐,完成全过程需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