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3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4篇
  6篇
综合类   157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9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李国朝  杨涛  陈捷  张新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9):5205-5206,5209
[目的]研究内循环撞击流生物膜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性能。[方法]采用内循环撞击流生物膜反应器,以玉米芯为生物载体处理模拟高氨氮废水,探讨了C/N比、溶解氧(DO)对COD和NH4+-N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在进水NH4+-N 200 mg/L、DO 2mg/L、C/N比分别为1.0和1.5时,对COD的去除效果没有明显影响,均高达92%以上;C/N为1.5时,COD和NH 4+-N平均去除率最高,分别达92.7%和41.2%;在C/N为2.0时,去除率显著降低,COD和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降至20%和10%左右;在C/N为1.5、NH 4+-N 200 mg/L时,DO对COD的去除影响不大,但对NH 4+-N的去除影响较大,DO浓度从4 mg/L降到1 mg/L时,NH 4+-N去除率从46.4%降至17.1%。[结论]该研究为高氨氮废水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2.
为研究葡聚六糖诱导黄瓜对霜霉病的系统抗性机制,采用生理生化方法测定了诱导后黄瓜不同叶位叶片中木质素和可溶性酚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活性,Ca2+、水杨酸(SA)和茉莉酸(JA)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葡聚六糖可以诱导黄瓜对霜霉病的系统抗性,经葡聚六糖处理的植株不同叶位叶片木质素和可溶性酚含量,PAL和POD活性,Ca2+、SA和JA含量都明显升高,说明葡聚六糖是通过积累结构抗性物质,经SA和JA传递抗病信号,从而诱导黄瓜对霜霉病的系统抗性.  相似文献   
113.
玉米弯孢叶斑病菌毒素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弯孢叶斑病菌在Fries培养基上培养20 d左右,菌丝大量生长并紧密交织成团时病原菌即可产生大量毒素。毒素粗提液经高温处理仍具有生物活性,甚至略有增强。该毒素经低温处理后,可保存30 d以上而不失活。经验证毒素原液中的活性成分经光处理10 h不失活,对光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4.
哈茨木霉SH2303防治玉米小斑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茨木霉SH2303是本实验室分离获得的1株具有生防效果的菌株,该菌株能够较好的防治玉米小斑病。通过离体叶片试验确定哈茨木霉SH2303诱导玉米抗小斑病的持效期达15 d。盆栽及大田试验表明,防治玉米小斑病防效分别达到78.1%和56.3%。盆栽试验表明,哈茨木霉 SH2303处理的叶片在挑战接种小斑病菌后第36 h,玉米体内防御反应酶系PAL和SOD活性达到峰值。同时,防御基因Pal和Sod的表达水平也明显上升。综合分析表明,哈茨木霉SH2303的诱导抗性作用是防治玉米小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5.
<正>木霉菌是土壤中广泛存在且有生防潜力的一类真菌,对多种植物病原菌有很强的拮抗作用。2010年我们在上海市浦东新场镇果园村,利用稻壳废物制备木霉菌肥喷施桃树,防病增产效果明显,现将结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6.
利用同功酶电泳技术对采自国内的23个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菌株进行可溶性蛋白以及SOD、ETS、PPO、MDH、PO等酶系分析,发现不同菌株间存在差异;对菌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连锁距离0.36上将所有菌株聚合在一起,大致可以分成7个组,与病菌致病性分组有些一致或相近,但也有些不同或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117.
 猕猴桃“特选-815”为安徽农业大学选育的中华猕猴桃新品系。为明确其生物学特性,以美味猕猴桃“海沃德”为对照,对二者物候期、生长结果习性和果实经济性状进行观察测定,对果实采后室温下贮藏的软果率、失重率、好果率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等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萌芽至开花期,“特选-815”的物候期比“海沃德”早3~6d,短果枝比例占50%,平均单果重133g,果实生育期180d左右,盛果期产量可达42000kg/hm2,果肉绿黄、风味甜酸、含酸量较低;室温贮藏条件下,前期“特选-815”果实软化较慢,30d后明显快于“海沃德”;贮藏10d内,“特选-815”果实失重率较低,之后失重率比“海沃德”增大;贮藏45d后,“特选-815”好果率高于“海沃德”。说明中华猕猴桃新品系“特选-815”综合经济性状优于海沃德,在猕猴桃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8.
目的进一步提高迟发症状儿童先天性膈疝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6例迟发症状儿童先天性膈疝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14例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6中14例转入我科前误诊误治,其中误诊为急性胃肠炎7例,小儿肺炎3例,先天性膈膨出、先天性肺囊肿、急性脓气胸和气胸各1例,误诊率高达87.5%。14例经X线检查、钡剂或碘油造影、CT、超声检查确诊;15例治愈,1例死亡(死于呼吸衰竭)。结论迟发症状儿童先天性膈疝由于症状迟发且不典型,容易误诊误治。提高对迟发症状儿童先天性膈疝的认识,对疑似病例进行特殊性检查且追踪观察是可望确诊的。  相似文献   
119.
研究从木霉菌及其REMI(限制性内切酶介导的基因整合)突变株中,筛选对重金属镉具有较高耐受性和吸附能力的菌株,将其处理油菜品种沪油20,分析油菜与木霉菌联合吸收土壤中镉的效应。测量在镉胁迫条件下,不同木霉菌株与沪油20组合在株高、干重、相对生物量及镉净化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没有镉处理土壤条件下,野生菌T23可明显促进沪油20的生长,而在土壤有镉的胁迫条件下,突变株P6、H6可明显提高沪油20对土壤镉的净化率。  相似文献   
120.
采用组织透明技术,研究了亲合性互作体系中新月弯孢菌在玉米叶片上的侵染过程。结果表明,接种2 h后分生孢子即可萌动,4、6 h的萌发率分别为80%和99%,12~24 h之间侵染丝从细胞间隙和气孔侵入表皮细胞,穿透细胞壁在细胞间迅速扩展。侵染丝穿透寄主细胞壁时菌丝明显变细。菌丝在穿过气孔时,气孔结构明显被破坏,保卫细胞被降解。接种3 d后,病菌从气孔或细胞间隙伸出,形成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片表现明显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