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20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桉树苗茎腐病主要发生在桉树插穗扦插后10 d期间,且不同无性系间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别。防治结果表明:在桉树扦插苗发育期间,用50%DGL可湿性粉剂、53.8%KCD干悬浮剂、80%DSX可湿性粉剂、75%BGC可湿性粉剂和40%D.L悬浮剂喷雾,每隔10 d 1次,连续用药4次,能够防治茎腐病的发生与危害,5种供试药剂的防治效果均达到82%~86%,防治的成本很低,仅为4.5元/万株苗。  相似文献   
12.
苯甲酸盐水剂防除金钟藤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秋季,应用苯甲酸盐水剂对金钟藤进行挂瓶滴加的防除试验,结果表明:5%的苯甲酸盐水剂滴加24~36 h最经济有效,防除金钟藤效果达100%;用药量与金钟藤藤茎的直径成正比。在1~6 cm藤茎范围内,用药量在50~200 m l范围增减。  相似文献   
13.
应用蝗虫微孢子虫防治棉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蝗虫微孢子虫防治棉蝗,是一种有效而很有前途的生物防治方法。用蝗虫微孢子虫(浓度1×106,1×108孢子/ml)接种1~5龄跳蝻,死亡率为72.8%和100%;感染微孢子虫的棉蝗,其取食量减少91.7%~93.8%;对2~3龄跳蝻的半致死浓度(LC50)为3.88×105孢子/ml,对4~5龄跳蝻的半致死浓度为3.98×106孢子/ml,对幼龄跳蝻的感染死亡率高,毒力强;可利用棉蝗进行增殖蝗虫微孢子虫;林间应用蝗虫微孢子虫防治棉蝗(浓度5×107,1×108孢子/ml),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4.9%和100%。  相似文献   
14.
本土寄生蜂防治松突圆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突圆蚧是严重为害马尾松的外来有害生物,文章介绍了应用本土寄生蜂防治松突圆蚧技术,包括本土寄生蜂的主要种类、种源调查与保护、放蜂方法和放蜂量、放蜂林分选择、效果检查等。  相似文献   
15.
蟋蟀被认为起源于热带,并逐步向亚热带和温带扩大分布.在扩大分布的过程之中,于一定的发育期获得了克服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光周期对分布于温带地区的蟋蟀季节发育、保证完整的生活史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影响若虫的发育速率,诱导卵滞育的产生,而且对若虫龄数也起着调控作用.同时,蟋蟀的翅型分化也受光周期的影响.就日本列岛蟋蟀的光周性和滞育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紫红短须螨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甘菊是我省的1种对农业、林业生产及环境能造成很大的破坏性杂草,为了有效地对其进行控制,利用紫红短须螨(Brevipulpus phoenicis)——薇甘菊的一种重要天敌对其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室内、外试验,每瓶或每盆薇甘菊中接种50~200头紫红短须螨,45~89d后,薇甘菊茎叶全部黄化或死亡;在野外大田中接种,159d以后,形成明显的中心枯死区,并且逐渐扩大。因此,用紫红短须螨控制薇甘菊可望成为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微甘菊是我省的1种对农业、林业生产及环境能造成很大的破坏性杂草,为了有效地对其进行控制,利用紫红短须螨(Brevipalpusphoenicis)——薇甘菊的一种重要天敌对其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室内、外试验,每瓶或每盆薇甘菊中接种50~200头紫红短须螨,45~89d后,薇甘菊茎叶全部黄化或死亡;在野外大田中接种,159d以后,形成明显的中心枯死区,并且逐渐扩大.因此,用紫红短须螨控制薇甘菊可望成为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不同桉树品系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选择了在我国主要桉树种植区内种植面积大或具有推广潜力的12个优良桉树品系,在广东肇庆、阳江和湛江3个样地进行抗桉树枝瘿姬小蜂试验,结果表明M1(Eucalyptus urophylla×E.tereticornis)、雷9(E.urophylla×E.tereticornis)为高抗品系,DH3229(E.urophylla×E.grandis)、DH3228(E.urophylla×E.grandis)、DH3226(E.urophylla×E.grandis)、LH1(E.urophylla×E.tereticornis)、金光21(E.jinguang No.21)、广3(E.wetarensis×E.marginata)和广林9(E.grandis×E.urophylla)等7个品系为抗虫品系,邓恩桉(E.dunnii)和雷11(E.urophylla×E.tereticornis)为感虫品系,Eg5(E.grandis)为高感品系。不同品系的感染虫瘿数量差异显著,Eg5的丛枝状等级较其它品系高,其它11个品系间的丛枝状等级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室内条件下,观察了友恩蚜小蜂Encarsia amicula对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的寄生行为,研究了该寄生蜂对不同发育阶段的松突圆蚧、不同发育时期雌成蚧的寄生选择性。结果表明,友恩蚜小蜂对松突圆蚧的寄生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搜寻和识别寄主、产卵管鞘试探、产卵管刺探、产卵、产卵后梳理。对不同发育阶段的松突圆蚧,友恩蚜小蜂只寄生二龄若虫和雌成蚧,但更偏好寄生雌成蚧。对不同发育时期的雌成蚧,友恩蚜小蜂均可寄生,且更偏好寄生处于孕卵期、卵巢发育期、产卵初期和产卵盛期的雌成蚧。蜂蚧比1∶5、1∶10、1∶20时,寄生率分别达25.8%、21.8%、13.0%。说明较高的蜂蚧比,有利于显著提高雌蜂对松突圆蚧雌成蚧的寄生率。  相似文献   
20.
外来有害生物--刺桐姬小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刺桐姬小蜂属外来有害生物,在我国大陆首次发现,已被列为我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该虫生活周期短,生殖力很强,每个月可完成1代,并且世代重叠严重,已对深圳、珠海、东莞、中山等珠三角地区及福建厦门和海南三亚等地的刺桐属植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