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6篇
  1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福建省鲜食玉米小型叶斑病的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食玉米是福建省重要的经济作物。由丝状真菌引起的玉米叶斑病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明确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可以为鲜食玉米病害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福州、莆田、漳州、南平和宁德5个地区采集的玉米病叶上典型的小型病斑(病斑长度5mm)进行病菌分离和纯化,结果共获得103株单孢分离菌株。初步形态学观察后选取其中的8株代表性菌株进行鉴定,发现有5个菌株的形态特征与玉米小斑病菌的形态特征相似;而另3个菌株的形态特征与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形态特征极其相似。8个菌株接种感病玉米品种后出现了与田间相似的叶斑病症状。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8个供试菌株中有5个菌株鉴定为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2个菌株为玉米新月弯孢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1个菌株为画眉草弯孢叶斑病菌Curvularia eragrostidis。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引起福建省鲜食玉米叶斑病的病原菌为B.maydis、C.lunata和C.eragrostidis。其中C.eragrostidis引起玉米叶斑病在福建省属首次报道。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8个菌株对8个不同玉米品种的毒力表现出多样性。  相似文献   
32.
福建省枇杷真菌性病害调查与鉴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报道福建省枇杷11种真菌性病害,其中叶部病害7种,果实病害4种,发现国内未报道的枇杷新病害2种(果实心腐病和青果白粉病)。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叶灰斑病和果实炭疽病是枇杷的主要病害,均普遍发生且严重。  相似文献   
33.
香蕉枯萎病生物防治和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香蕉枯萎病的生物防治和抗病育种研究进展,并对香蕉枯萎病生物防治和抗病育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将香蕉枯萎病生物防治和抗病育种有效结合,对实施香蕉枯萎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4.
筛选利用生防菌防治大白菜软腐病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大白菜软腐病危害重,防治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从病区健,病株作物根际上分离到126株细菌,通过菌株离体拮抗性能,菌株荧光反应,菌株处理后大白菜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对贫栽和田间小区大白菜软腐病的防治等试验,获得了B11,B12,J1B等3个较理想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35.
中国部分地区稻曲病菌培养特性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生物学方法和RAPD-PCR技术,对来自11个省(市)84个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分生孢子数量、孢子萌发率及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以明确中国部分地区稻曲病菌株的培养特性和遗传多样性。依据菌丝生长速率,菌株可被划分为快和慢2种类型,分别占58.33%和41.67%。依据产孢力和分生孢子萌发力,菌株可划分为强、中和弱3种类型。采用12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323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8.14%,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02~1.00。在遗传距离0.725水平上,所有菌株被划分成7个遗传聚类组,聚类组R4和R5为优势聚类组,并存在一些亚组。不同地区之间和同一地区内的菌株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异,内陆地区的菌株群体变异程度明显高于沿海地区。从采用相同接种体接种的水稻品种上分离的稻曲病菌具有紧密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36.
37.
陈福如  翁文桑 《蔬菜》1998,(4):19-19
芦笋茎枯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0013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陈福如翁文桑芦笋是一种高产值的作物。然而,由于茎枯病发生严重,已对芦笋的生产和发展构成障碍。如何控制该病害已成为当前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笔者就多年来,茎枯病防治存在问题提出一点看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38.
福建省目前芦笋栽培面积超过3866.7hm^2,而芦笋产区现阶段栽培的品种主要以加州的玛丽华盛顿及UC系列居多,其嫩茎细而老,笋龄大多数在8a(年)以上,逐渐步人衰产期,已不适应国际、国内市场对芦笋品质的需求。为此,笔者从美国、荷兰、日本引进6个芦笋品种在福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进行田间栽培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应本省栽培的熟性早、优质、高产绿芦笋新品种。  相似文献   
39.
药用菌姬松茸在福建的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福建省气候条件,姬松茸生物学特性,确定其栽培方法,生产流程和栽培季节。在栽培管理上,强调覆圭后重水调湿同时加强通风换气,促进出菇整齐并形成明显的菇潮;提出调控,改良栽培环境条件与安全使用农药相结合的综防措施,有效地控制危害姬松茸主要病虫害;注重适时采收和烘干温度的控制,保证干菇质量。  相似文献   
40.
 利用菌丝生长法、ISSR分子标记和分生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法,探讨了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对丙环唑的敏感性以及不同敏感性病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致病性。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对丙环唑产生了抗药性,抗药性菌株的抗性倍数达到2.1~9.4倍。筛选获得的10条ISSR引物对55个菌株共检测出153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百分比高达93.46%。在敏感型、中间型和抗药型群体中多态性位点百分比分别为77.12%、69.93%和81.70%,在抗药型群体中,等位基因观测值、等位基因有效值、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均高于敏感型群体,表明玉米小斑病菌抗药型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与抗药性水平和地理来源均有较高的相关性。致病性测定表明,丙环唑不同敏感性病菌群体对11个鲜食玉米品种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但是,在9个玉米品种上,敏感型群体中强致病力菌株出现频率明显低于抗药型群体。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玉米小斑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及其田间抗药性监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