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篇
  3篇
综合类   45篇
畜牧兽医   7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近年来,在甘肃河西地区杏芽瘿蔓延很快,为害甚重。经鉴定,此芽瘿由梅下毛瘿螨(Acalitus phloeocoptes Nalepa)为害所致。  相似文献   
22.
对定西市渭源县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期主要气象因子与病害发生流行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7个主栽品种抗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渭源县晚疫病8月初开始发生,下旬进入发病盛期,其病情指数与平均温、湿度综合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青薯9号和庄薯3号单产分别为1 467.40、1 371.06kg/667m2,出苗率分别为91.90%、96.70%,病薯率分别为5.95%、5.16%,晚疫病情指数分别为44.56和33.92,表明主栽品种适合在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3种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3种高山被孢霉的生物学特性具有显著差异,3种高山被孢霉在pH 4~9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宜pH为7;M.ap 27和M.ap 60的最佳光照强度为600lx,而M.ap 9的最佳光强为400lx;3种高山被孢霉的最适湿度为75%;M.ap 27的最适碳源为淀粉,M.ap 60的最适碳源为蔗糖,M.ap 9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M.ap 27,M.ap 60和M.ap 9的最适氮源均为蛋白胨。  相似文献   
24.
牧草根际狗牙根平脐蠕孢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陇东典型草地牧草根际分离获得的狗牙根平脐蠕孢的形态、培养性状和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狗牙根平脐蠕孢菌分生孢子在10~40℃及pH值4.53~9.18均能萌发,适宜温度为20~30℃,适宜pH值为4.53~6.47,在液态水中萌发良好,且对光不敏感。麦根浸出液、羊粪浸出液可抑制孢子萌发,而土壤液和低浓度蔗糖液能促进孢子萌发;葡萄糖、乳糖、D-树胶醛糖、D-半乳糖、可溶性淀粉、甘露糖、D-木糖等碳源及硝酸钠、L-谷氨酸和亮氨酸等氮源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为该菌的良好碳、氮源;麦芽糖和氯醛糖等碳源及碳酸铵、尿素、精氨酸、氯化铵和甘氨酸等氮源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为该菌的不良碳、氮源。该菌在各种碳、氮源培养基上菌落形态有差异。  相似文献   
25.
采用16S rDNA鉴定甜瓜细菌性叶斑病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甘肃河西、新疆阿勒泰甜瓜上分离获得的2株致病细菌,通过16S rDNA序列测定以及序列同源性比较,结合病原菌落培养性状、菌体形态观察和革兰氏染色反应等,初步确定当地甜瓜细菌性叶斑病菌为丁香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 (Smith et Bryan) Younget al.]  相似文献   
26.
甜瓜蔓枯病菌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甜瓜蔓枯病是甘肃白兰瓜的常发病,各瓜区普遍发生,发病率在10~65%。该病的病原菌甜瓜蔓枯病菌在PDA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与裘维蕃先生描述的A,As一致。分生孢子有单孢、双孢、三孢3种。单孢菌株在培养中菌丝间有结合现象,即病菌有同宗配合现象。此菌的菌丝在5~35℃间均可生长,最适温度25℃;分生孢子在5~38℃间均可萌发,最适温度28~30℃;分生孢子在水滴中能很好地萌发;在pH4~9范围内均可萌发,最适为pH7;适宜浓度的马粪、蔗糖、瓜叶汁液对分生孢子萌发有刺激作用;白炽光对孢子萌发有利。病株上的菌丝有3种类型:即普通菌丝、大型薄壁菌丝和索状菌丝。在甘肃,索状菌丝是病菌的重要越冬形态和初侵染来源,而子囊座产生很少。  相似文献   
27.
枯草芽孢杆菌B_1、B_2发酵液生物表面活性剂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枯草芽孢杆菌B1、B2发酵液在50~120℃分别热处理2h,B1、B2表面张力分别为28.34~30.12mN/m、28.34~31.53mN/m;pH在2.0~7.0之间,B1、B2表面张力分别为27.07-28.42mN/m、28.98-30.9mN/m;NaCl浓度在2.0×104~2.0×105mg/L内,B1、B2表面张力分别为27.45~30.88mN/m、29.02-36.97mN/m。表明,B1、B2产生的表面活性剂对热、酸性和盐具有较强的耐性;当B1、B2表面活性剂粗制品浓度为0.03、0.04和0.05g/L时,B1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niaKuhn)抑制率分别为19.29%、28.71%和45.65%,B2分别为20.14%、30.82%、57.18%。说明B1、B2表面活性剂对立枯丝核菌(R.solnia)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B1、B2发酵液经提取纯化所得的表面活性剂粗制品,通过TLC和IR方法鉴定,初步确定为脂肽类物质。  相似文献   
28.
生防芽孢杆菌与扑海因混配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长率法试验研究了对芽孢杆菌(Bacillusspp.)B1、B2、B6、B8与低毒化学农药扑海因混配后对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芽孢杆菌B1、B2、B6、B8与低浓度的扑海因混配对番茄早疫病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当扑海因浓度为0.6μL/mL时与4种生防菌混配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率提高了8.0%-13.89%;当浓度为0.3μL/mL时混配作用的抑制率提高了23.02%-35.7%;当浓度为0.15μL/mL时混配作用的抑制率仅为56.56%-61.03%;当浓度下降到0.08μL/mL以下时,4种生防菌分别和扑海因混配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率与仅使用4种生防菌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率无显著差异.表明扑海因在低浓度(0.08μL/mL)下与4种生防菌混配达不到良好的防治番茄早疫病菌的效果.扑海因浓度为0.3μL/mL时与4种生防菌混配,两者协同作用增强了抑制效果,对番茄早疫病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为适宜混配浓度.  相似文献   
29.
对一株来自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具有纤维素分解能力的真菌的培养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菌株的菌丝生长温度5~35℃,最适生长温度30℃;在参试的pH范围均能生长,并且在pH7.08的环境生长最快;供试菌株具有一定的耐盐和抗干旱胁迫的能力;对不同的碳、氮源利用能力不同,在供试的11种碳源和12种氮源中,乳糖和大豆蛋白...  相似文献   
30.
甜瓜蔓桔病抗病性鉴定方法,可采用1.5—2.3×10~6/ml浓度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6叶期甜瓜苗,保湿24小时。甘肃省甜瓜生产中的主栽品种是厚皮系统大暑白兰瓜、黄河蜜、蜜露等,多属中感及高感品种,无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