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3篇
基础科学   1篇
  37篇
综合类   61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1.
一种林木营养论断法—DRIS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2.
斜拉索的索力大小直接决定着斜拉桥的工作状态,采用准确的方法进行合理的索力测试是保证斜拉桥顺利施工和安全运营的必要手段。本文针对目前斜拉桥索力测试中常用的方法及其原理进行了阐述和比较,并指出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合。  相似文献   
83.
84.
氮钾肥施用对土壤有效养分和盐分及番茄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土培盆栽模拟试验,研究氮、钾肥施用量对土壤有效养分、水溶性盐分及番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NO3--N、速效钾及土壤水溶性盐分含量均显著增加,氮、钾肥施用量与土壤NO3^--N、速效钾含量为极显著线性关系,每施纯氮0.1 g/kg土(相当于225 kg/hm^2),增加土壤NO3^--N 50.5 mg/kg,每施K2O 0.1 g/kg土,土壤速效钾增加79.5 mg/kg;施氮对水溶性盐分含量的增加为施钾的2倍,土壤水溶性盐分含量超过0.8 g/kg后,盐分含量与番茄生物量、开花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盐分含量为0.9 g/kg时,显著抑制番茄生长并延迟其生育期,而叶绿素含量相对增加;番茄叶片中脯氨酸含量与土壤水溶性盐分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日光温室栽培土壤盐分累积影响作物生长在外观上的隐蔽性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85.
榨菜瘤状茎形成及其与花芽分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播种期试验与光照处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榨菜(BrassicajunceaCoss.var.tu-midaTsenetLee)瘤状茎的形成及其与花芽分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瘤状茎形成的主要生态因子是温度和光照。在杭州(北纬30°)地区,春季适合瘤状茎形成的5天平均温度为7.7—17.7℃,日照长度从11.O小时延长至12.7小时;秋季适合瘤状茎形成的5天平均温度为22.5—5.7℃,日照长度从12.7小时缩短至10.3小时。在适合榨菜瘤状茎形成的生长时期给予连续光照,则能抑制瘤状茎的形成,在杭州地区,无论是长日照或短日照,在旬平均5.4—26.3℃条件下,榨菜一年四季都会进行花芽分化。4月中、下旬播种的,从播种至花芽分化的时间最短,仅36—41天。花芽分化的旬平均温度为19.9℃,日照为13.7小时,长日照具有促进花芽分化的作用,10月上中旬为榨菜生产上的主要播种季节,花芽分化和瘤状茎形成均在翌春,榨菜瘤状茎充分膨大,三层瘤状物明显突起,花芽分化至始蕾期,标志瘤状茎成熟。榨菜的部分营养生长期与部分生殖生长期交错重叠。  相似文献   
86.
番茄远缘杂种F_1及其双亲花粉萌发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番茄远缘杂种‘奥农一号 ×秘鲁番茄(L.esculentum × L.Peruvianum), F1’(下称‘奥×秘,F1’)的花粉发芽率35.9~40.0%,可排除其花粉败育引起杂种不稳的可能性.在正常条件下,花粉发芽率是‘奥农二号’>‘秘鲁’>‘奥×秘,F1’。本试验中番茄花粉离体培养最适宜条件是15%蔗糖+0.01%硼酸+1%琼脂的固体培养基;温度28℃ ;时间 4小时。‘秘鲁’需8小时。“试材 ×温度”存在互作效应,达a=0.01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7.
【目的】秦岭北麓是陕西省优质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适栽区和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摸清该地区猕猴桃果园的施肥现状、 养分输入特征和养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果品质量、 增加果农经济收益和规范猕猴桃产业良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秦岭北麓猕猴桃主产区俞家河流域是一个典型的闭合流域。采用实地走访结合问卷记录的方式,于2012~2013年连续两年调查了该流域内240余个果园的生产和养分管理现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 建园基本情况、 果园面积、 主栽品种、 树龄、 栽种密度、 施肥量、 肥料品种、 施肥时期、 施肥方法、 果实产量和灌溉等。根据调查果园的实际肥料投入量和各肥料产品中标注的有效养分含量,计算化肥中各养分的投入量; 根据《中国有机肥养分志》提供的标准值,计算有机肥提供的养分量。结合该区域文献资料推荐的果园肥料用量最终确定了果园的合理施肥量,并以此为标准对该流域果园养分投入现状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通过实际调查和文献资料汇总,当猕猴桃产量在24~42 t/hm2时,建议化肥用量分别为: N 375~500 kg/hm2,P2O5 186~266 kg/hm2,K2O 286~350 kg/hm2,有机肥用量为30000~65000 kg/hm2,N∶P2O5∶K2O养分比例约为1∶0.5∶0.73。果园养分投入评价结果显示,流域内果园有机肥投入比例及用量严重不足。其中,完全不施有机肥的果园占36.4%,即使在施用有机肥的果园中,亦有94.3%的果园有机肥投入不足,其提供养分的比例不足总养分的30%。化学氮肥投入量普遍偏高,平均为N 891 kg/hm2。氮肥投入合理(N 375~500 kg/hm2)的比例仅为5.0%,过量(N 500~750 kg/hm2)的比例22.7%,过高(N 750 kg/hm2)的比例高达59.1%。磷肥投入合理(P2O5 186~266 kg/hm2)的比例为19.4%,不足(P2O5186 kg/hm2)和过量(P2O5266 kg/hm2)的比例分别为28.9%和51.7%。钾肥投入合理(K2O 286~350 kg/hm2)的比例仅为10.7%,不足(K2O 286 kg/hm2)的比例为30.6%,过量(K2O 350 kg/hm2)的比例为58.7%。【结论】秦岭北麓俞家河流域猕猴桃果园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氮肥过量投入问题严重,过量比例高达81.8%。磷、 钾肥过量和不足现象并存。因此,在今后该区域果树养分管理中,应大力增加有机肥投入量和施用比例,大幅度降低氮肥用量,同时合理引导磷、 钾肥的科学施用。另外,因研究区耕地多以坡地为主,优化养分管理和减少养分损失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也是今后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8.
基于杨凌区1989年土地利用现状图、2004年和2010年拍摄航片目视解译后分别于2007年和2013年的实地核查数据,在ArcGIS 10.0支持下建立3个时期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同时采取多主体访谈调查了233户农户家庭土地利用和经济收入情况等资料,分析了该区域24 a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989—2013年杨凌区农用地面积减少2 351.36 hm2,建设用地增加2 113.91 hm2 ;农用地的减少主要以耕地为主,减少的耕地主要流向建设用地,其次在农用地内部向果园、苗圃和养殖用地转移;耕地内部结构也从粮食作物用地转移至设施栽培用地。杨凌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驱动力为政策制度和社会经济因素,国家给予“农科城”特殊区位的优惠和扶持政策,直接引导了土地流转和土地利用结构的宏观变化;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受经济利益驱使,也使土地利用由低值向高值转移。农业用地变化总体上处于衰退期,耕地的衰退问题突出,要保持“农科城”的特殊地位,需要科学地协调保护耕地与城乡建设用地需求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9.
为手掌参种质资源的异地保存和人工栽培提供参考,采用踏查和土壤取样分析方法对西藏地区野生手掌参的典型分布区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西藏地区,手掌参野生资源生长于海拔2 800~4 600m且具有一定坡度的林窗、林缘、草甸和林间草地生境中,土壤类型以棕壤和高山草甸土为主;其生境土壤呈酸性至中性,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丰富,全钾含量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差异较大;西南手掌参适宜生长于酸性至微酸性土壤。西藏林芝地区的手掌参原生境土壤肥力优于其他产区。  相似文献   
90.
通过室内培养和田间分解试验,研究了施氮量为N 0、120和240 kg/hm2处理的玉米根茬(R0、R120、R240)在15和45 cm两个肥力条件不同的土层中有机碳矿化分解特性及其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内矿化培养条件下,根茬CO2累积释放量和潜在碳矿化量均为R120R240R0;R120和R240根茬碳矿化率在表层土壤(15 cm)和底层土壤(45 cm)中分别较R0提高21.1%、12.7%和45.3%、33.7%。在田间埋藏分解条件下,分解386 d后R0、R120和R240根茬碳残留率在表层土壤中分别为36.3%、25.2%和28.7%,在底层土壤中分别为38.4%、30.6%和31.1%;根茬碳残留率与其C/N、木质素含量以及木质素/N正相关,而与根茬全氮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表明根茬分解率随着其本身全氮含量的增加而提高;添加玉米根茬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143%~297%,增加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19.9%~118.2%。综上可见,长期施用氮肥影响作物根系的养分组成,显著提高其全氮含量,在评价土壤碳、氮养分循环时,应注重长期氮肥施用对作物残茬养分累积及其在土壤中分解、转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