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3篇
基础科学   1篇
  37篇
综合类   61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施用不同种类氮肥对日光温室土壤溶液离子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土培模拟试验研究了施用不同量的尿素[CO(NH2)2]、碳酸氢铵(NH4HCO3)、硫酸铵[(NH4)2SO4]对培养期间日光温室土壤溶液电导率(EC)和不同离子组成及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种类对土壤溶液电导率(EC)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培养的前一周左右,之后不同品种间无明显差异。土壤溶液中NO3--N含量随施氮量和培养时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不同氮肥种类NO3--N含量无明显差异;不同氮肥种类处理土壤溶液中NH4+-N含量在培养的前7 d有所差异,之后亦无差异。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日光温室土壤溶液的EC及K+、Na+、Ca2+、Mg2+离子的浓度升高;增施氮肥同时提高了土壤溶液中Ca/K、Mg/K的比值,而对土壤溶液钾的活度比(ARK)无显著影响。说明氮肥施用量是影响土-液界面离子交换的重要因素;由此带来的日光温室土壤盐分累积以及K+、Na+、Ca2+和Mg2+离子的淋失等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2.
钾镁供应浓度及比例对温室土壤K-Mg吸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钾、镁浓度及摩尔比供应对大田及温室土壤K ,Mg2 离子吸附特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大田及温室土壤对K ,Mg2 离子的吸附量均随其供应浓度和比例的增加而增加,日光温室栽培下土壤对K 的吸附量显著小于大田土壤;K /Mg2 为2∶1时不同土壤对Mg2 离子吸附量的差异均较小,K /Mg2 为1∶1时,温室塿土Mg2 的吸附量低于大田土壤,而潮土温室和相应大田土壤间的差异较小;随供应的K 浓度和比例升高,土壤对Mg2 离子的吸附量显著降低。随K ,Mg2 离子浓度提高,大田土壤K 吸附率均呈对数趋势下降,而温室土壤K 吸附率呈对数趋势增加;不同K /Mg2 对大田土壤K 吸附率影响较小,而温室土壤在K /Mg2 大时K 吸附率较大;不同土壤对Mg2 的吸附率随K ,Mg2 离子浓度变化未表现明显的规律性。随着K ,Mg2 离子总浓度的增加,土壤中Ca2 离子的解析量呈直线增加,不同K /Mg2 对Ca2 离子解析量影响的差异较小,温室土壤Ca2 离子解析量大于大田土壤。  相似文献   
93.
厌氧土壤灭菌(ASD)作为替代化学农药熏蒸灭菌技术在各地逐渐推广,但不同土壤类型、不同添加物厌氧土壤灭菌效果具有较大差异,田间条件下明确当地不同添加物厌氧灭菌对土壤性质及微生物群落效应,为日光温室绿色环保的土壤灭菌方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除添加碳酸氢铵(AB)处理外,其他处理均可以显著降低0—20 cm土层电导率(EC),但仅灌水不添加物料(CK)处理20—40 cm土层NO_3~--N和EC显著增加,且AB处理显著增加0—20 cm土层NH_4~+-N及20—40 cm土层NO_3~--N;添加鸡粪(CM)处理0—20 cm土层NH_4~+-N极显著增加,NO_3~--N极显著降低,EC显著降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养分亦显著增加。(2)添加鸡粪(CM)显著降低细菌丰富度和均匀度,但土壤中植物促生菌(PGPR)芽孢杆菌属(Bacillus)及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相对丰度极显著增加。对真菌群落,不同处理真菌丰富度和均匀度与处理前差异均不显著,但添加碳酸氢铵(AB)、木醋液(PS)和鸡粪(CM)处理病原菌-镰刀菌属(Fusarium)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降低;同时,鸡粪(CM)处理有益属曲霉属(Aspergillus)丰度显著增加。(3)综合土壤理化性质、细菌和真菌群落变化,鸡粪作为有机碳源添加厌氧土壤灭菌效果较好,既可以厌氧灭菌同时也腐熟鸡粪,且各地原料来源方便,可同时实现化肥农药双减。  相似文献   
94.
通过大田多点肥料对比试验,研究了杜仲专用肥的肥效.结果表明,施用杜仲专用肥能极显著地促进杜仲高、径的生长及树体的生物量.施用专用肥,杜仲当年平均高生长比不施肥处理和施用等氮、磷、钾养分处理分别增加了63.0和20.5,胸径分别增加了 43.2和17.8;当年干皮、叶生物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施用专用肥与不施肥比较分别增加了68.4、71.6和75.8,与等氮、磷、钾养分处理相比也分别提高了25.8、56.0和28. 6.同时,专用肥具有较长的后效,施专用肥处理比不施肥处理第2 a的胸径增长和高生长分别增加了92.9和103.8,比等氮、磷、钾养分处理分别增加了42.1和6.0,专用肥处理比不施肥处理2 a总的胸径增长和高生长分别增加了64.6和76.3,比等养分肥分别增加了 28.9和14.6.  相似文献   
95.
本文对杜仲地上部不同组织中养分含量和养分携出量,杜仲对养分的吸收比例,杜仲年高生长和地径生长节律等进行了研究,并根据杜仲养分吸收特点提出了基本肥料施用比例.结果表明,杜仲生长期间吸收的养分主要储存于叶子和皮中,木质部数量较少;皮和叶的利用将使养分大量损失,应通过施肥加以补充.杜仲对氮磷钾(N:P2O5:K2O)养分的相对吸收比例为1:0.3:1.6,考虑氮磷钾肥料养分的利用率后,提出适于杜仲施肥的氮磷钾养分基本比例为N:P2O5:K2O=1:0.6:0.9.实践中应用时,可根据当地土壤供应不同养分的状况,  相似文献   
96.
华北大黑鳃金龟性信息素粗提物的分离及活性组分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求偶时间观察及性信息素的室内定量生物测定法,确定了华北大黑鳃金龟释放性信息的高峰期为20:00~21:00时,活性粗提物的制取应在此时进行。性信息素粗提物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用乙醇浸提性信息素腺体,所得粗提物显示较强引诱活性。色谱分离和收集馏分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组分A具有明显生物活性,是华北大黑鳃金龟性信息素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97.
采用HPLC法分析比较了榨菜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花器发育过程中内源IAA、ZT和ABA的变化.结果表明:不育系雄蕊内源IAA和ZT含量随花器发育而缓慢增长,在大花蕾和盛花时期,每枚雄蕊IAA含量为1.8ng和8.0ng;ZT含量为19.2ng和22.4ng,分别为同期保持系雄蕊的17%、41%和40%、15%,IAA和ZT出现明显亏损.从小花蕾→大花蕾→盛开花,不育系雄蕊中ABA含量分别为同期保持系的47%、12%和15%.随着花粉的发育和成熟,不育系雄蕊内ABA亏损更明显.两系雌蕊中内源IAA含量均极低,ZT和ABA含量差异也不及雄蕊明显  相似文献   
98.
不同栽培年限日光温室土壤磷素累积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测定了陕西关中地区不同栽培年限日光温室土壤不同形态磷素的含量,以评价土壤磷素累积特性。结果表明:与农田土壤相比,日光温室栽培土壤全磷、有效磷、水溶性磷含量显著增加,土壤表层Olsen-P和水溶性磷平均含量分别达227 mg kg-1和8.45 mg kg-1;0~20 cm土层土壤全磷、Olsen-P和水溶性磷含量平均分别为农田的1.78倍,8.00倍和3.70倍,20~40 cm土层的分别为农田的0.62倍,3.24倍和2.53倍;且随日光温室栽培年限的增加,不同形态磷的累积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日光温室土壤全磷、有效磷、水溶性磷三者关系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有效磷与水溶性磷达极显著正相关。表明研究地区日光温室栽培下土壤磷素过量累积带来的淋溶风险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9.
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种类氮肥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采用室内土柱模拟方法研究了滴灌条件下不同种类氮肥(硝态氮、铵态氮和尿素态氮)在土壤中的迁移、淋溶和转化特征。结果表明,3种氮肥在2种质地土壤中的淋失量均是硝态氮肥>尿素>铵态氮肥,淋失的氮素主要为肥料氮。砂壤土上氮素的淋失量明显高于粘壤土。滴灌施用铵态氮肥,显著增加了土壤中NH4+-N含量,随着硝化作用的进行,NH4+-N的量在培养的第5d左右达高峰,尔后含量逐渐降低。与滴灌施用硝态氮肥相比,施用铵态氮肥和尿素后在培养期间土壤矿质态氮(NO3--N+NH4+-N)的含量有降低的趋势,降低的原因可能与N+NH4+-N在土壤中的固定、挥发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