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通过生长性试验、症状观察、PCR扩增及序列测定,从一批进境的大丽花种子上发现大丽花花叶病毒(Dahlia mosaic virus,DMV)。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发现的DMV分离物与DMV-D10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根据已报道引物P3/P4的测序结果,并将其与已有的DMV序列进行比对,设计1对预期扩增片段为750 bp的检测引物P5/P6。实验结果证实,P5/P6的扩增效率优于已报道的引物P1/P2和P3/P4,适用于DMV的分子检测。  相似文献   
52.
杂交诱捕实时荧光PCR检测番茄环斑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番茄环斑病毒(Tomato ringspot nepovirus,ToRSV)广泛分布于欧美及大洋洲,能侵染葡萄、桃、苹果、樱桃、番茄及烟草等150多种植物,引起多种病害,严重时导致绝产[1]。  相似文献   
53.
 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辽宁分离物(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 Liaoning isolate, CGMMV-LN)的cp基因并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3和pET-22b (+)上, 将获得的重组子pGEX-4T-3-CGMMV CP和pET-22b (+)-CGMMV CP转化大肠杆菌BL21后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和W estern blot分析表明, cp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 融合蛋白分子量分别为43.8 kDa和17.3 kDa。将17.3 kDa融合蛋白纯化后免疫家兔, 制备了CGMMV特异性抗血清, 抗原包被间接ELISA法(ACP-ELISA)测定抗血清的效价为1/20 000。  相似文献   
54.
苜蓿萎蔫病菌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苜蓿萎蔫病菌是我国对外检疫性二类有害生物,目前国内尚无发生6在出入境捡验检疫中主要是采用生物学和血清学方法进行检测,劳动强度大,耗费时间长。根据苜蓿萎蔫病菌与其它细菌菌株16SrDNA序列差异,设计出对苜蓿萎蔫病菌具有稳定点突交特异性探针,利用该探针对棒形杆菌属4个种及其它属细菌进行了实时荧光PCR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只有苜蓿萎蔫病菌能检测到荧光信号,其它细菌没有荧光产生。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检测到21.4fg质粒DNA,比常规PCR灵敏100倍,而且整个过程只需要2~3h。该方法可有效地应用于进出境病原菌检测之中。  相似文献   
55.
玉米矮花叶病毒北京分离物复制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MDMV北京分离物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扩增了含复制酶(NIb)基因的DNA片段,将其克隆到p UC18载体上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NIb基因由1563个碱基组成,编码521个氨基酸并含有高度保守基序GDD。NIa/NIb和NIb/CP交界处的蛋白酶切割位点分别为Q/C和Q/S-NIb基因(北京分离物)在碱基数目上与保加利亚分离物完全一致,二者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0.6%和76.6%,而与SCMV-SC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则高达81.3%和92.1%。  相似文献   
56.
兰花褐斑病菌实时荧光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花褐斑病菌(Acidovorax avenaesubsp.cattleyae)是兰花上一种重要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可通过植株和种子远距离传播,其传染性强,对兰花危害性大。根据核糖体ITS序列设计了TaqMan-MGB探针并建立了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特异性检测兰花褐斑病菌,所有供试的目标菌株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而其它28个对照菌株(含同属内其它种及avenae种下其它亚种)均为阴性。利用该方法从发病兰花植株总DNA中检测到该病菌。本方法灵敏度高,检测极限达9×10-9μg DNA,操作方便快速,结果可靠,适合于口岸兰花的进出境检疫及兰花种苗健康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7.
南方菜豆花叶病毒(Southem bean mosaic virus,SBMV)是我国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以南方菜豆花叶病毒日本分离物(SBMV-J)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扩增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及其上游基因的cDNA片断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BMV-J cp基因由801个核苷酸组成,编码266个氨基酸,SBMV.J与其它分离物及株系印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3%-97%,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6%-97%。由于SBMV各分离物及株系印基因的同源性较低,难于设计出较长的普通PCR引物。通过较短引物设计和TaqMan-MGB探针技术,建立了SBMV的实时荧光RT-PCR一步检测方法。该方法的检测低限是0.16pg,最佳检测总RNA的量是0.16ng。  相似文献   
58.
以来自甘肃的南瓜果实样品中提取的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扩增片段包含CGMMV的外壳蛋白基因和3’非编码区,证明南瓜果实中存在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将其印基因序列与来自国内不同地区的其他CGMMV分离物进行序列比对,发现国内各分离物间的同源率高,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59.
玉米矮花叶病毒原北京分离物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矮花叶病自1968年在河南新乡等地发生以来,在全国各玉米产区相继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该病近年在华北各地流行,导致玉米大面积减产、品质降低,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近20年有关病原生物学及血清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至少存在着3种相关的病原可导致玉米矮花叶病: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B株系(MDMV-B),MDMV-G(或白草花叶病毒)以及甘蔗花叶病毒(SCMV)。它们均属于马铃属Y病毒属(Potyvirus)中侵染禾本科植物的甘蔗花叶病毒亚组(SCMV Subgroup)。虽然MDMV-B并不侵染甘蔗,但是由于其外壳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SCMV的同源性高于MDMV的其它株系,已被重新归类为SCMV-MDB株系。为了明确我国曾鉴定为MDMV-B的玉米矮花叶病毒原的分类地位及其分子生物学特征,以利于探索针对该病毒的有效控制措施,测定其基因组RNA全序列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